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型教学初探

2024-05-14 14:01吴吉波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吴吉波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与呈现。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种课型出发,按学生阅读过程的先后阶段,就整本书阅读课型教学进行初步探析,为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读后提升课

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和语文学科素养。整本书的内容丰富,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对此,笔者根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阶段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推进课、提升课这三种课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导读课:激发兴趣,制订计划

导读,即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导读课,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课,对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起着引领作用。因此,导读课的任务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二是制订阅读计划。

1.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可以调动学生读整本书的热情。导读课中,教师通过书的内容去激发学生兴趣,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开始阅读整本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本书的相关信息,例如书籍版本、目录、简介等。这个过程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也可以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每当面对一本新书,学生可能会产生诸多与之相关的疑问或猜想。教师可以通过书名设疑、目录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在《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这本书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书名,猜整本书的主要情节;读目录,猜整个故事的结局,并请学生谈谈最想读哪一章。教师可以利用书中的经典片段或精彩情节,让学生迅速感受到整本书的魅力。在《山海经》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九尾狐的故事,感受九尾狐奇特的形象和稀有的技能,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继续走进这本书。

除了作品本身的内容,与作品相关的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相关写作故事以及名家书评等。例如,在《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搜集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材料,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收获,谈谈疑问,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制订阅读计划

整本书体量相对大,而小学生的自律性还不够强,因此,还需要外在的约束——制订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持续阅读。例如,在《草房子》的导读课上,教师从阅读时间、阅读任务、阅读方法、阅读收获或疑问等方面,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阅读计划,同时根据阅读计划推动阅读进程,可适当进行调整,从而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推进课:体验分享,答疑解惑

读中推进课,即继续推动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阅读困惑。此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因此,推进课的任务通常有两个:一是维持阅读兴趣,二是解决阅读困惑。

1.保持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活动情境,如故事会、朗读会、课本剧表演、绘制思维导图等,让学生交流前一阶段的阅读收获,展示阶段阅读成果。例如,在《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推进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创作课本剧。学生分工合作,选故事、写剧本、挑演员、排节目,最终通过表演的形式,将阅读内容转化为阅读收获,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

2.解决阅读困惑

推进课上,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阅读困惑,从中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且解决,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达到更深、更远的目标。在《狼王梦》这本书的阅读推进课上,学生普遍对紫岚咬死蓝魂儿这一片段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紫岚要咬死自己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狼作为母亲的顽强和执着,从而理解狼的行为。

每一本书都应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推进课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构建适合这一本书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绿拇指男孩》这本书时,普遍有一些困惑。而这本书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即诸多的对比描写——监狱的前后对比、贫民区的前后对比、动物园的前后对比、医院房间的前后对比等。因此,在这本书的推进课上,教师就应当关注对比描写,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惑,并让学生课后继续运用对比策略,去读完整本书。

三、提升课:深入讨论,扩大视野

读后提升课,即在教师的组织下,对书本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总结。提升课的任务通常有两个:一是交流阅读收获,二是扩大阅读视野。

1.交流阅读收获

在读后提升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厘清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分析人物形象,并对整本书进行评价。例如在《夏洛的网》的提升课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角色。交流后发现,学生喜欢的角色都是正面的,而有一个人物——坦普尔顿,他的特点比较多面,既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全面理解。

读完一本书,最容易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是故事情节。因此在提升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文字视觉化,并通过思考和交流,对故事情节进行再认识。《草房子》这本书情节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诸多情节中找出转折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展开讨论,多元思考,聆听同学的想法,修正和丰富自己的想法。《草房子》这本书讲述的是成长的事故,教师可以设计以“成长”为主题,代书中人物发朋友圈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充分理解整本书的主题。

2.扩大阅读视野

将具有一定联系的整本书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例如,《女巫》和《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都是罗尔德·达尔的小说作品,教师可以在阅读提升课上,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受罗尔德·达尔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奇幻系列小说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从整本书中选一个角度,与其他作品或学生生活进行关联,让学生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深入理解作品。例如在《草地牧羊犬》的提升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 《忠犬八公的故事》电影片段。通过电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和狗之间的美好情感,在触动心灵的同时,学会善待动物。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对整本书进行批判性阅读,辩证地看待整本书。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汇报提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荒岛上的鲁滨逊,最初并不知道有野人的存在,这样的“无知”,让他无忧无虑。可是后来,他知道了野人的存在,处于“有知”的状态,变得坐立不安。那么,人到底是“有知”好,还是“无知”好呢?通过批判性阅读,学生学会了辩证客观地看待事物,阅读的深度得以提升。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不同课型,从不同的思路进行精心设计,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