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小古文教学探索

2024-05-14 14:01朱国琴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古文儿童视角小学语文

朱国琴

【摘要】“童年的语文”强调了儿童语文学习应当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审视儿童眼光、契合儿童喜好。“语文的童年”指向如何让语文如儿童一般充满活力、蓬勃发展、充满希望。从这两个方面思考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教学,从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思考点,既能让学生乐于、善于学习小古文,也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古文;儿童视角;小学语文

小古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创新形式之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计12篇小古文,这种编排彰显着小古文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何教好小古文,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乐于并善于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知识与力量、厚植文化自信,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和探索的实践课题。基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小古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可以立足儿童视角,从“童年的语文”和“语文的童年”两个角度出发。

一、“童年的语文”:让小古文启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师孙双金认为,13岁之前的语文应是“童年的语文”,理当重视学习的厚积、方法的播种、经典的诵读,从而为学生一生奠基。笔者认为:儿童要学习的语文最终应该都是儿童愿意接纳的,要顺势而上,要有助于儿童自然生长。小古文恰在这样的期待下呈现,其篇幅短小,故事题材适应儿童口味,且与经典契合,如《司马光》《守株待兔》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经典故事,使小古文易于学习。

小古文不仅“易学”,而且儿童“乐学”。儿童眼中的世界充满了奇妙,小古文因其有趣的语言表达深受儿童青睐。如《司马光》中“群儿戏于庭”這一句颇有意思。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应该是:“群儿于庭戏”。教师点出这种动词前置的倒装句的表达特点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又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短短的三十几个字中竟然连续出现了三个“之”字,“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却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教师抓住这样的一字多解,使儿童在阅读中产生更多思考与联想,为语言积累注入新的活力。如此,“易学”“乐学”双管齐下,为儿童接纳小古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这就是“童年的语文”。

二、“语文的童年”:让小古文教学焕发活力

“语文的童年”又指向什么呢?它和“童年的语文”又有怎样的关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解构当下中国,他认为,中国如少年,朝气蓬勃;而少年本又生而为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息息相关、同休共戚。“童年的语文”和“语文的童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的童年”指向思考:“如何让语文同样如儿童一般活力四射、蓬勃且充满希望?”这需要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和重构、执行和共生。

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抓住小古文的语言特点进行朗读训练。除了“读正确、读流利”外,依托小古文句中的转折和停顿的搭配,还能读出文章的节奏。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唯”表示“只有”,承担转折的作用,因此,在这里需要停顿,凸显下文王戎的智慧超群。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篇小古文勾连一类小古文,用群文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例如,《杨氏之子》一文以对话见长,人物性格鲜明。而《世说新语》中,《徐孺子》《白雪纷纷何所似》也是类似的小古文,同样以对话贯穿全文。让学生对比阅读三篇小古文,不仅拓展了阅读面,也让学生感受如何通过对话凸显人物形象。

最后,小古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不仅积累语言,更积累思想。一个生动的例子可以在《自相矛盾》中找到,该故事的亮点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为凸显这一点,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假如你是路人,楚人正在叫卖,你为何会有如此一问?2.假如你是楚人,在听了路人的疑问后,你内心是怎么想的?3.你们还会用怎样的方法来跟楚人解释呢?”这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站在路人、楚人、其他路人的不同角度,切实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通过逐步填补内心空白,层层递进,逐渐向矛盾焦点靠近,解开楚人“弗能应也”的内心纠结,外化人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文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思想与思想之间相互联接、碰撞、重组,形成新的思想,保持新的活力,丰盈学生的语言积累,让课堂焕发出儿童般的生命张力,这就是“语文的童年”。

综上所述,立足儿童,以他们的视角为出发点进行小古文教学,能为儿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当坚持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是为了儿童未来的发展,更是为了让他们童年时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

猜你喜欢
小古文儿童视角小学语文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