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写作指导

2024-05-14 14:02黄娟

黄娟

“想象”是将脑海中未曾见过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的过程。写“想象作文”,即将想象内容化为书面表达的创造性写作过程。与写实类作文不同,想象作文更具开放性、灵活性。优秀的想象作文遵循一定写作顺序与规律,应有序、合理地编排想象内容,设计行文思路。

一、深度解析主题,设立想象基点

写作前,应解析写作主题内涵,设立想象基点。缺乏想象基点的想象如无根之萍,是胡思乱想。因此要深入分析写作主题,从主题中提取关键要素作为想象基点,然后围绕想象基点发散思维完成想象任务。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我的奇思妙想”,在写作前,要紧扣關键词“奇思妙想”发散思维,确定想象基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思考引向深入:

1.你能想到哪些关于奇思妙想的词语?

2.你认为生活中的哪些创意能称得上奇思妙想?

3.奇思妙想包含哪些方面?

比如由此想到“发明创造”,进而想到具体要发明创造之物。

确定了想象基点,便明确了想象范围,进而写出内容具体充实、想象丰富的作文。

二、明确写作意图,搭建想象支架

在构思环节,首先,要把握写作难点,明确写作目的。明确写作的主体内容,结合主体内容分析写作意图,搭建写作框架;其次,结合写作目的,设计指向性强的想象支架。常见的想象支架包括:问题支架、情境支架等。可以借助问题支架,围绕写作主题提出多个启发性问题,以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拼凑想象内容,生动形象地塑造想象中的事物;创设想象情境,在情境中挖掘多元信息,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内涵。在想象支架的支持和作用下,能深度理解想象作文的写作意图,整合写作素材,初步确立写作目标。

对于“奇思妙想”这一主题,可以围绕“想要发明的事物”这一关键词展开联想,确立想要描写的发明。确立写作目标后,可以围绕该目标,搭建问题支架,如:

1.该发明在过去是什么样子?在未来有哪些改进?

2.该发明具有哪些价值和功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该发明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设计初衷是什么?

为锻炼想象思维,生动形象地塑造想象中的事物,可以把“功能椅”作为想象的参照,创设主题情境,如:

1.图片情境:展示普通木椅与多功能椅子的对比图片,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功能椅的性能。

2.视频情境:播放功能椅的推荐视频,了解功能椅的多元功能。

多元情境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类写作信息,有利于启发自主想象的思路,搭建想象支架,进而顺利完成想象作文构思环节。

三、参加多元想象活动,发散写作思维

想象力匮乏是影响想象类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做到想象丰富,就要发散思维,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多元化想象助思活动。首先,积极参加生生互动类想象活动,如开放式想象话题、头脑风暴等,在多元活动中分享想象思路,通过聆听他人多元想象思路,产生想象灵感,使思维活动达到“1+1>2”的目的。还要积极参加想象拓展活动,围绕一个想象核心或基点进行形象塑造,补充想象细节,将想象对象具象化。如此,才能提升想象作文的品质。

例如,可以设计创意想象助思活动,如:

1.生活观察活动:提供生活化视频情境,结合视频中给出的信息进行想象延伸,进而积累生活经验,促进想象思维的发散。

2.头脑风暴活动:集思广益,围绕一个或多个关键词进行广度联想,拓宽思考视域,发散想象思维。

3.具象想象活动:围绕一个单元写作主题或具体事物,尝试将联想具象化、细节化。

四、重视写作评改,促进技法内化

写作评价与修正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要重视写作评改过程,锻炼想象思维,以此促进写作技法的内化,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精髓。要认真完成教师要求的自评任务,围绕核心规则进行自评,熟练掌握作文自评的一般方式方法;积极参加互评,按照标准化互评规则完成互评任务。

在自评环节,具体自评任务如下:

1.评价想象内容的独创性。

2.评价想象内容的功能性。

3.评价想象内容的特点是否介绍清楚。

4.评价想象作文的表达是否有助于读者阅读。

在互评环节,互评活动流程如下:小组轮流阅读作文内容,传看作文,轮流发言,表达观点,对比多个作文的内容差异,最后进行整理,总结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上述自评与互评环节,同学们便能正视自己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个性化问题,进行修正和优化,想象作文的质量便能获得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