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24-05-14 14:02王思雨
关键词:想象环境思维

王思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基于生活的逻辑进行想象

基于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展开想象,是构建故事的基本逻辑。一幅图片所能传达的信息远超过我们肉眼所见,除了那些直观看到的信息,它还隐藏着许多微妙的细节。为了充分理解和解读这些隐藏的信息,我们需要借助生活经验,细心捕捉并解读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我们还要依据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去补充那些并未直接展现出来的信息。这个过程不仅考验我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对我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挑战。

时间设定在冬天,因为只有冬天才能在室外堆雪人。地点选择在室外的院墙边,虽然目前尚未明确具体地点,但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人物共有四个小孩,从他们欢快的笑声可以看出他们喜欢堆雪人。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或许这四个小孩是邻居,他们每年都期待着冬天到来,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堆起高高的雪人。他们互相合作,有的负责滚雪球,有的负责找装饰物,有的则负责给雪人塑形。在堆雪人的过程中,他们嬉笑打闹,分享着童年的快乐。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就演绎成一个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故事。

2.基于事件的顺序进行想象

有时图片的顺序是乱的,然而我们可以依据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此进行想象,把静态的信息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从而理清事件的发展顺序。应该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同一组图片,不同的同学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想象。

现在有三幅图片,图片展示的信息是小兔子、小猪和小猴儿三个隔着一条小河,小猪和小猴子儿共同搭了一座桥,然后小兔子和小猪、小猴儿一起到了河对岸,也可能是小兔子、小猪和小猴儿看到了河岸,但是想要去河岸玩,于是开心地搭起桥来。由此可见,具体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们合理想象。

3.基于细节进行想象

学生要通过合理想象,逐渐丰富图片内容,以直观得到的信息为基础,通过想象把内容补充得更具体。从图片内容出发,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根据上文图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想象。眼前的天气究竟寒冷到何种程度?这是对我们个人体验和感受的深度探寻。同时,我们也不禁好奇,那四个孩子各自的年龄是多少呢?他们之中,最大的孩子可能有多大?最小的孩子可能有几岁?这些年龄预估,虽然图片上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却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我们的想象符合一般年龄段的特点,便足以满足探究的需求。再者,雪花飘落,堆积了多厚的一层?这同样需要我们依据图片内容,合情合理地想象。

二、培养思维,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可以通过类比、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演繹、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得以实现。

1.分析与综合

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从因推到果,或者从果溯到因的逻辑思考方式。当我们不清楚某事件的原因或结果时,需要依靠想象来填补空白。通过运用因果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对事情的逻辑进行准确的判断。

“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她一定希望我过得幸福和快乐”,这个假设本身便蕴含了深厚的母爱,即母亲深爱着她的子女,并希望他们过得快乐。这是从原因推导出结果的逻辑。同样,我们也可以从结果反推原因。如“他失业后,愁得连饭都吃不香,觉也睡不好”,这里的“愁”字是我们对他情绪的判断。但仅仅因为一个人“饭都吃不香,觉也睡不着”,就能断定他一定很愁吗?可能这只是他表现出的某种情绪。然而,在失业的背景下,他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变得紧张,这很可能导致他感到愁苦。这种推理是基于情境的合理推测,即根据已知的结果来推测可能的原因,这就是合情合理的推理,它连接了因果思维。

2.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的思维体现在这样的理解中:白马是马,红马是马,黑马是马……通过归纳,我们得出结论,这里的所有动物都是马。反之,如果这里的动物都是马,那么它们可能是红马、黑马或白马。这种思维是对一般化的概念进行归纳,或者从一般化的概念推导出特殊情况的思维。

“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她一定希望我过得幸福和快乐。”我们可以对这句话进行归纳和演绎。事实上,无论母亲是否在世,只要她对我们充满关爱,她都会希望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活人和死人只是生命状态的不同,但都是人。因此,从一般化的角度看,任何对我们有爱的人,无论生死,都会希望我们过得幸福。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模式探讨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它们有时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推广。

3.类比和推理

类比和推理是指寻找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并从其中一种事物出发,分析其他事物是否也具有相同性质的点。一旦找准了类比点,就可以基于一套框架结构进行分析,说明其他事物也可能具有相似的框架结构,尽管这些框架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差异。尽管这种推理方法并不完全严谨,但它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推理方式,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她一定希望我过得幸福和快乐。”我们现在应用类比和推理的思维来分析这句话。妈妈生前活着的时候希望“我”幸福和快乐,推理到妈妈即使死了,也希望“我”幸福和快乐,既然类比的点是一致的,那么推理论证的框架也应当相同,尽管其中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的推论逻辑是准确的。

4.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是指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去除掉与事物本质无关的事,再对它进行概括、说明的一种方法。对于我们同学来说,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思维可能有一些困难,我们常常是在具象化的环境中,针对一些事情进行想象,较少涉及抽象层面的思考,但是抽象化思维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进行想象。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人们带来优越的生活,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这就是应用抽象化的思维对事物进行概括说明的方法。这段话的本质就是科技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要展开来探讨的话,就可以在各个领域举出例子。以食品安全为例,科技缩短了食品加工时间,但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却使食物监管变得必要,因为添加剂过多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注意的是,抽象与概括思维并不涉及具体细节的探讨,这是其本质特征。

三、基于生活,合理想象

1.对写作要素进行想象

(1)时间

对时间进行想象,可以是想象过去、平行时空、未来发生的事。当对写作时间进行想象时,我们便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自由地探索不同的写作体裁。

我们在写民间传说的故事时,时间的脉络无需过分明确,只需用:“很久很久以前……”让读者知道这是从前发生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是写神话故事,就要交代得清楚一点:“在盘古开天地那个时候……”我们必须写清楚,清晰界定故事发生在那个遥远的神话纪元,某个特定的时刻。在写科幻小说的时候,可以写:“这是发生在未来……年后的事。”也可以写:“这是……纪元发生的事。”只要写清楚这是过去或未来发生的事就可以达到写作要求。如果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事,可以用“……事情发生以后”揭示平行时空开始的神秘时刻。

(2)人物

在塑造人物时,我们既可以创作一个全新的虚拟人物,也可以强调和突出某个真实人物的独特之处。通过运用一般化人物特殊化的技巧,我们甚至能够创造出纯粹虚构的人物。重要的是,尽管这些人物可能并非真实存在,但他们的性格特征必须是鲜明而真实的。

在《总不倒的老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老房子、小猫咪、小母鸡和小蜘蛛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在塑造人物时,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展现他们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包括谁是他们的朋友,谁是他们的敌人,还包括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与其他人互动等。这些人际关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如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一样。细致地描绘这些关系,我们可以让人物更加立体、生动,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3)地点

在描述地点时,我们可以明确指出具体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描述地点的特征或氛围来让读者自行想象。当事件与地点没有特定关联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地点来泛指某个区域,这样既能保持叙述的灵活性,又能为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

如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中,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这种模糊的处理方式赋予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然而,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写作目的,必须写清楚这件事在哪里发生,这件事在哪里发生和事情的发生必须要有特殊的关联,否则就可以不指明事情发生的地点。

2.对发生事件进行想象

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清晰地讲述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以推动故事的发展。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物也必须随之适应并发生改变;同样,当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发生变化时,事情的性质和走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1)环境的变化

無论故事发生在哪里,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环境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细致入微地描绘环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境,进而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如在《一粒荚里的五粒豆》中,作者巧妙地将豆荚比喻成五个兄弟共同的“房子”,这个房子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象征着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成长。随着故事的推进,豆荚变黄和裂开,不仅预示着环境的变化,更象征着五个兄弟即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人物的变化

在想象的世界中,人物的成长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成长并不仅仅局限于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指人物在个性、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成熟和转变。当人物对所处的环境产生不满时,往往会尝试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需求,或者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这种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和冲突,为故事增添了丰富的情节和张力。

如《海的女儿》生动地展示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这个故事中,小美人鱼原本每天过着非常平淡,又非常开心的生活。然而,当她遇到并救了一名王子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对于未知结果进行想象

(1)结尾皆大欢喜

在童话的世界里,爱与梦想被赋予了无尽的魅力。在这个世界里,善良与正直总是被奖赏,而邪恶与贪婪则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简单明了的道德判断,使得故事往往以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收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就写了一座年久失修的老屋快要倒了,但是小猫咪 、小母鸡、小蜘蛛都去求它,都希望老屋能够撑久一点,老屋感受到了大家的需要,就一天一天撑下来了,成为不倒的老屋。在这个童话故事中,人际关系是美好的、和谐的。我们在民间故事或童话故事中,可以寄托浪漫的幻想,让美好的事物在想象中不断涌现。

(2)结局给人启示

当故事的结局走向悲剧时,我们常常会想,这个世界哪里错了呢?为什么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悲剧性的结局,往往会引发思考,促使我们去探究人性的复杂。因此,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同学也不必回避悲剧的结局,相反,通过精心构思呈现出来的悲剧结局,可能使我们写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如《海的女儿》这一经典故事悲剧性的结局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许多读者在感叹小美人鱼的命运时,会想象如果当初王子没有认错恩人,或者小美人鱼在关键时刻稍微自私一点,故事是否会有不同的走向?然而,正是小美人鱼无私的选择,才使得这个故事成为引人深思的佳作。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如果小美人鱼选择了自私,那么这个故事可能不会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她拥有纯净无私的心灵,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因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必害怕面对悲剧的结局。

(3)结果造成影响

有一些作品虽然是悲剧,但是它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影响:以后坏人再也不敢来了、以后有一些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这些都是结果造成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幻想一件事情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产生影响,可以为人物和故事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为了拯救村民牺牲了自己,最终化身为石像。正因为海力布的牺牲,他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成为人们口中的传说。人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英勇和无私,更是因为他所代表的那种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想象环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的想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