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2024-05-14 10:30周鑫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旨文体文章

周鑫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常见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对他们的作文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其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

一、话题作文的特点

1.话题的关联性

通常情况下话题作文不会限定写作主题,但是必须与话题紧密联系。话题作文主要提供创作范围,学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围绕话题的中心主旨写作。在实际练习中,话题作文的材料多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较为复杂的内容可能会配有插图,便于学生分析和理解,要求他们自行阅读并总结材料的内涵,确定写作的大致方向和主要内容。而后,在这些文字信息中提炼标题,以此为依据进行创作。可见,话题作文只规定写作范围,关联性体现在创作内容与话题的关系,不会限定作文主旨。

2.话题的自由性

自由性是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在题目、选材、文体、创作空间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作文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话题自行拟定,没有硬性要求,选定的题目最好能彰显文体特点。(2)选材自由。文章引用的材料与话题相关即可,能为作文增添活力与生命力,充实文章内容。(3)文体自由。在初中阶段,除了诗歌外,话题作文有很多可选择的写作类型,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的判定进行选择,或是写自己擅长的领域,文体的确定相对自由。(4)想象自由。想象力是否丰富是判断文章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话题作文的题目、选材和文体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应充分发挥创造力,写出新颖且丰富内容。

二、话题作文指导策略

1.把握话题,确立主旨

话题作文能提供相应的文字材料,对写作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一般情况下材料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很难快速理清中心主旨。为了保证作文质量,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切割“大话题”,将其分为若干个“小话题”,引导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向进行创作。也就是说,材料中蕴含的信息较为宽泛,想要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而初中生的认识能力不够完善,不能在短时间内梳理话题中包含的所有内容。此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切割话题的方式提供多种选择,无形中缩小了题目的范围,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基本学情,使文章内容既不空泛,又不失单薄,以此保证写作质量。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精神”为例,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可知,本课的要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征、最能表现精神面貌的地方写作。话题给出的范围较大,教师可以先行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描述人物精神的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自由讨论中总结话题范围,并对其进行详细划分,人物精神包括无私奉献、忧国忧民、顽强拼搏,等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是相对擅长的情感,根据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人物或朋友、家人等,通过对他们的观察选择与话题中蕴含的精神相符合的人物,使文章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2.限制定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若是没有任何限制很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等情况,不能保障作文质量。因此,在话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如何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又能保证最终的写作效果。限制定向便是有效途径之一,明确作文主题后,通过增加修饰词的方式确定文章标题,缩小创作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偏题的可能性。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描写对象是“一棵树”,而且设定的范围是在校园内。针对这一话题,可限定为“给我遮风挡雨的树”“同我分享喜怒哀乐的树”等。在“树”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词,学生便能明确写作方向。如果要描写“遮风挡雨的树”,可以描写自己在雨天没有带伞到树下躲雨的故事,通过近距离相处发现树木的更多细节;如果要想“分享喜怒哀乐的树”,写作时以大树是我的朋友为中心,取得好成绩时会跑到树下与它分享、受委屈时会第一时间到树下偷偷哭泣、课间与同伴在大树旁边玩耍等。通过限制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快速理清写作思路,将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作为案例,确定最终的作文内容,避免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3.以问领写

课堂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不仅能活跃班级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提供思考的机会,结合所学内容总结答案,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基于此,在话题作文教学中,面对宽泛的话题,不要立即公布写作的正确方向,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总结,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中打开思路,先行自主分析,对话题形成初步了解后,与同伴分享心得与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在集思广益中缩小写作范围,凸显“以问领写”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为例,写作之前,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事物特征?应该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教师利用多媒體设备展示材料“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要求学生根据说明内容猜测描写的是哪种动物。上述文字没能说清这种动物独有的标志,学生不能猜测出正确答案,以此总结出事物的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接着,教师继续提问:“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在大屏幕上展示全新的素材:“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然后询问学生:“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在一连串的问题驱动下让学生加深对话题的理解,达到明确写作方法和内容的目的。

4.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没有过多的条件限制,可以生动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可见,只有从多个方面展开联想,才能涌现多元化的创作思路,以丰富作文内容。例如话题是“风”,多数学生最先想到的内容都与天气有关;还可以联想为某种风气,如扫黑除恶风等,或将“风”理解为某种流行风尚。

另外,联想不限于对主题的想象,还可以尝试将话题融入社会背景,将文章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或在写作过程中将具体事件的某个特征与相对应的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借助真实的人、事、景阐述普遍的感情或抽象且深刻的道理,从而增加文章深度。联想是写作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技巧,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形成新旧事物的短暂相连,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对升华主题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保证文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

5.依据主题,确立文体

话题作文虽然不限制文體,但是学生在构思时必须明确写作文体和主要内容,若缺少约束很容易出现跑题的情况,影响最终的写作质量。因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无论写哪种类型的文章,歌颂赞美或揭露批判,都需要围绕一个主旨。分析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化意为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件分析或阐述主旨,便于读者理解与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不限制文体时,最好选择记叙文,因为他们的叙事能力强过说理能力。可以将话题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抒发真情实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写故事”为例,要求学生选择典型材料,掌握刻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将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合理运用到写作中,在创编故事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依据主题可以确定本次写作的文体是记叙文,重点描写人或事,借助典型案例展现生活画面,传达某种情感或精神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记叙文需要多点题,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突出文章主旨,或在文中通过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式展现人物品质。

6.另辟蹊径,表现个性

初中阶段话题作文的思路主要分为两种: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比较适合以时间顺序的记叙文;横式结构适合以问题为切入点的议论文。除了基本的行文结构外,要想创作出新颖的文章,立意必须具有独特之处。学生应从多个维度思考,认真分析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从中寻找不同的角度确定立意,利用独特的观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彰显个性与活力。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审题立意”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正确立意,避免偏题,并了解话题作文应如何立意新颖、深刻。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话题作文的具体要求,提出思考问题: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有什么不同?话题作文有哪些特点?明确基本内容后思考此次话题作文有哪些方面的立意,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同桌间分享观点,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研究话题,在各抒己见中形成多元化的创作思路。经过热烈的交流形成最终结论,学生发现行文可以有多种思路,逐渐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从全新的角度写作,在彰显自身个性的同时强化语言应用技能,促进作文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之,话题作文即有自由性又有限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度和广度。要想提高话题作文的质量,必须引导学生把握话题主旨,深入挖掘确定主题,明确文体,以免出现跑题、偏题等问题,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猜你喜欢
主旨文体文章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平淡真实显主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