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联:共建“双全阅读社区”新形态

2024-05-15 14:11谢峰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谢峰

【摘 要】双全阅读,在学校层面,是全员全学科的阅读;在社会层面,是指学校与家庭的全员阅读。在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背景下,要让阅读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学校走向社区;真正以学校和家庭为立足点,让阅读实践从空泛走向实在,从表层走向深入,从形式走向内涵发展。文章结合多年实践研究,探寻社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交互交融关系,把零散的资源进行连接、统整,多方合力,构建多元而立体的全民阅读新形态,即“双全阅读社区”。在“双全阅读社区”中,学生学有所获,家长阅有所得,教师教有所长,社会产有所值。

【关键词】双全阅读 阅读社区 多元互联

一、“双全阅读社区”提出的背景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一个家庭、一个人的行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一个国家富强文明程度的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截至2022年,全民阅读已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第一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但据调查统计,我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的数量仅为4.76本,人均每天阅读时长为2.96分钟,与其他国家相比远远落后,可见全民阅读在我国的普及力度仍不够。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对于阅读却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和行动,各自都觉得阅读很重要,可是在进行阅读推进的时候,学校不了解社區如何做,社区不了解学校如何做及阅读推进到什么程度。而家长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又无法提供专业而有效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社区的阅读也只是个别性的、随机性的,不能面向全体开展。因此,如何打通学校和家庭、社区乃至周边环境影响阅读的壁垒,进行有效协作、资源融合,实行整体性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什么是“双全阅读社区”

“双全阅读社区”,不仅是家校阅读联盟体的简称,也是指在学校和社区共同支持下,让社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参与阅读活动,采用不同形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多样化的阅读生态群落。通过联动、联建,共融、共生,从而多方合力,形成全员重视阅读、专注阅读、热爱阅读的良好风气和氛围,通过阅读提升高度与深度,增加人生的宽度与广度。

可以说,“双全阅读社区”是突破了以社区教育为主的单一模式,创建了“家庭、学校及社区合作伙伴中心”,改变了以社区教师带领居民为主的单一阅读形式,在家庭、社区中阅读范围更广,涵盖内容更多。通过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共同协作,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

三、如何共建“双全阅读社区”

(一)设立阅读双导师研究院:让阅读从社区指导走向家庭互助

1.顶层架构,明确方向

“双导师研究院”,即以胜浦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及当地学校中热爱阅读的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师导师团,再从社区家庭中邀请部分热爱阅读、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家长志愿者组成家庭导师团。

“双导师研究院”结合社区家庭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现状,专注研究、开发、策划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亲子阅读等解决方案,以引领学生和家长正确、有效、持续地阅读,促使学生和家长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也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理论解读,明确职能

组建教师和家庭阅读导师,成立“双导师研究院”,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为家庭阅读、学生的阅读创造更好的条件。

“双导师研究院”,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开展双全阅读工作,让阅读的星星之火不断壮大,形成燎原之势,使全员受益。

“双导师研究院”,是践行学校 “教师第一,师优即校优”的发展理念,丰盈学校教师的发展结构,提升学校教师的发展速度,走向教师发展自能生长的协调性、内生性、多样性。

而导师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思考,与各个阅读个体共同学习,不断成长,在活动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成果和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收获成功。

(二)营造阅读氛围:让阅读从学校主导走向家庭自主

阅读氛围的营造,不仅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数字社区广播、视频直播、读书活动群等线上应用程序以及学校橱窗、软板、图书馆等文化环境,让学校像书城,活动场所像书房,还可以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构建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进行亲子阅读。

阅读氛围的营造,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还要通过阅读分享等活动,培养家长、孩子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天自主阅读,或家长陪读,或亲子共读,或交流赏读等,使阅读从学校主导走向家庭自主。

1.读书会,“由点到面”的推广平台

每一位家长都是一颗火种,有着巨大的能量。而家长自发组建读书会,社区层面也提供资源和场地的支持,利用图书馆、社区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开展活动,播下阅读和希望的火种,点点星火汇聚起来,就可以照亮整个阅读的天空!

读书会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室内读书会、户外读书会、社区读书会,还有线上读书会。

读书会的开展,通过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结合自身有利的资源条件,给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读书环境,从而影响更多的家庭,用实际行动带动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2.分享会,由里到外的成果展示

阅读分享会,可以分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形式,阅读分享的过程也是师生相处、亲子相处交流的过程。孩子根据所读内容,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写一写读后感,或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做一份书评或手抄报展示;也可以录制视频,讲一讲书中动人的故事及切身感受。家长可以倾听、引导或帮助孩子进行阅读的思考、评价,提升孩子的阅读鉴赏水平;还可以把孩子的阅读分享内容发在朋友圈里,让更多的亲朋好友点赞,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分享会活动,不仅是给孩子的一次阅读盛宴,也让每位导师成为播撒阅读的火种,让星星之火越燃越旺,更是锻炼、提升的一次精神的洗礼。

3.读写绘,由静到动的思维创造

除了一些固定时间和地点开展的阅读活动,还可以在不同社区地段,根据各自家庭孩子的年龄、兴趣等特点,开展绘创读写类活动,如开展“个性书签制作”活动、“好书推荐卡”制作活动、“我的第一本连环画”故事连环画活动、“我的第一本小书”绘本创作比赛活动等。以活动为载体,让每位家长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走进阅读,享受阅读,通过阅读启迪思维,享受阅读创作带来的精神愉悦。

在读写绘的阅读活动中,以儿童为阅读主体,学校教师搭建平台,进行策划指导;家长指导孩子参与相应的活动,构建了有效合作的阅读形式。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商互促,使阅读任务更加明确和可操作;家长和孩子可以共读互勉,使阅读任务可完成;师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沟通,教师不断赏评鼓励,使学生爱上阅读,获得成功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四、多方联动,让“雙全阅读社区”深入民心

要让“双全阅读社区”的共建行动深入人心,取得更好的成效,还要有效利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公益组织等多方机构,联合开展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能推广和普及阅读,还能使阅读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效,使全体阅读者受益。

(一)校社共建助推全民阅读

通过“学校创氛围、社区搭平台、家庭来唱戏”的方式,助推全民阅读。可以共同启动全民阅读学习周活动,表彰优秀阅读家庭;还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和家长走进社区进行阅读指导和开展分享活动,如开展“重温红色经典”活动,并赠送红色经典书籍,引导孩子和家长共读红色经典,重温党的历史,感受革命精神、家国情怀,让红色文化在孩子心里落地生根。

(二)学校与家庭携手评选家庭书房

借助街道社区平台,走入社区活动中心,与优秀家庭阅读导师共同对优秀星级书房的家庭集中授牌,并进行家庭阅读的指导交流,向更多的家庭宣传,辐射更多的居民,扩大影响力,由此推动每一个家庭重视阅读。

(三)公益组织指导亲子共读

学校还可以与儿童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开展亲子阅读课程,合理整合资源,使更多家庭、更多孩子参与阅读活动。

胜浦实验小学、社区、家庭、公益组织等部门形成多方联动,在整个区域形成全民阅读的社会文化,为推广“双全阅读”形成合力,助推学校教育思想与家庭教育思想的碰撞结合,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构建起多维互联的“双全阅读社区”模型(如图1)。

图1   “双全阅读”联盟体模型

总之,共建“双全阅读社区”,不是一句口号,而要真正地把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组织机构进行联通融合,把那些零散的阅读资源连接起来,统整成一个集合,从而形成具有统一目标的多元而立体的阅读互助互学生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全阅读”社区的共建行动不是空中楼阁,才能从空泛走向深入,从形式宣传走向内涵发展,有效落实“全民阅读”培养观,让每一个阅读者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推进阅读,撬动中国教育改造[J].中国出版,2008(5).

[2]虞哲中.儿童视角下“全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Z1).

[3]高欣蕾.“三位一体”营造“全阅读”生态[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5).

注: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双全阅读家校社区的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STY1418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