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2024-05-15 16:21黄幸阳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黄幸阳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高度抽象性带来的是应用的广泛性。应用意识是当代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文章通过对作业设计现状的分析,以优化作业设计为路径,提出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策略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作业设计 应用意识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高度抽象性带来的是应用的广泛性。虽然“应用意识”是中小学所有学科的基本要求,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表现形式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目前,作业设计在内容、形式、目标、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许多教师也存在忽视应用意识培养的情况。下面,通过对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以优化作业设计为路径,论述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策略。

一、分析作业设计现状,把握改进方向

一般来说,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拓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校更加注重作业设计的优化,以达到“减负增质”的效果,而事实上情况不容乐观,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从目标上看,教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常会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经验的培养,对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更加缺乏。

从内容上看,第一,仍以重复机械性作业为主。一些数学作业设计仍然倾向于重复性和机械性的练习,如书本课后练习、配套的训练册、口算题等,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第二,缺乏实际应用情境。很多数学作业设计脱离实际生活情境。这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第三,知识点的孤立性。一些数学作业的设计强调对知识点的零散练习,缺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四,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数学作业设计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从形式上看,第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应用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概念等,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觉得学数学就是做题,枯燥乏味,体会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第二,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缺乏合作式作业。

从评价上看,评价形式和主体单一。大多数是以教师的评价主体,对题目的正误做出判断,而忽视了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评价,也无法了解学生能否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

由此可见,作业需要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才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应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要达成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核心素养目标,就要在作业设计时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一)明晰作业目标,指向应用意识

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完成作业后要达成的应用意识目标,以终为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后,教师应该明确作业当中的应用意识目标包含“会估一估生活中物品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基于这个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你选择生活中的5种物品,先估一估它们的长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在表格下面写一写在测量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心得体会。以目标为导向,作业设计才会精准,作业效果才能达成。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开展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活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是认识、理解、表达真实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语言。

作业设计也应该与教学相匹配,创设真实的情境,借助作业的桥梁真正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链接,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查一查从你家到你最喜欢的公园的路程有多远,想一想可以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速度是多少,最后算一算从你家到你最喜欢的公园要用多长时间。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书面作业对于巩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用不大。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作业形式,设计形式多样的非书面作业,让学生用语言和行动去生活中实践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找一找”的作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例如,请学生找一找“12-3=9”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或者找一找生活当中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重复的规律等。

设计“说一说”的作业,运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实世界。例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向父母说一说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窨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

设计“画一画”的作业,运用数学符号去表达现实世界。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画一画生活中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画一画从家到学校的三条路线图,并算一算、比一比哪条路最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按比例画一面国旗。

设计“做一做”的作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丰富的实践作业,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探究,主动应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例如,以“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要浪费多少水?”为核心问题,设计“滴水实验”的实践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运用到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想、乘法运算、时间换算等知识。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更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作业形式不能盲目追求多样,首先,教师要根据具体数学学习内容选择不一样的形式,注重实用性;还要注重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细致的指导,或降低难度。其次,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综合与实践作业,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最后,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加入团队合作的元素,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采取多元评价,提升作业效果

作业评价与教学一样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作业评价往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业评价的设计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注重过程评价。要提升应用意识,更重要的是完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真正运用了找、说、画、做等应用形式,避免凭空想象或家长代劳。其次,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也是保证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措施,学生在自评中反思,家长、同学及老师在评价中也可给予建议和指导。最后,评价要系统并及时。对于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设计相对固定的评价模板,方便教师系统地使用,也方便学生了解情况。方便简洁的评价方式才有利于保证使用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改进的机会。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设计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但还需要广大教师树立培养意识,共同完善和优化作业设计,形成有效实用的作业体系,真正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曹一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唐富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革趋向思考[J].教育文汇,2016(11).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