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工,显创意,现物化

2024-05-15 16:21蒋桂花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设计制作劳动教育

蒋桂花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劳动这一课程是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养,集设计、操作、实践、创造为一体的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精心安排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观察、体验、设计、操作、评价、创造等学习活动中,使用简单的工具材料,创造制作出美丽的剪纸工艺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关键词】劳动教育 剪纸工艺 设计制作

一、主题确定

新课标在对课程理念的阐释中指出,要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剪纸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的内容、题材常常是百姓现实中的生活情景,是人们喜爱的传统的纸工装饰品,尤其是在节日欢庆的时候,在这方小小的团花纸片上,人们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希望等寄托于它,在剪刀下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的题材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朴实、自然,构思巧妙。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要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的育人功能。

团花融合了剪纸和折纸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它有多种折法,包括三折法、四折法、五折法、六折法等,其中四折法最简单。教材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要求学生从四折法开始学剪团花。

二、活动介绍

剪纸团花属于江苏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课程内容的模块二:纸艺。纸艺是指用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制作纸制品的工藝。纸艺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使用剪纸工具,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体验剪纸制作的乐趣。剪纸团花是教材中第三单元传统工艺制作中第一个项目,也是最为典型的传统工艺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团花的剪法设计,带学生体验完整的过程:折(四折法)、画纹样、剪花样、修饰完善,让学生对团花的设计与创作有更深刻的体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经过一、二年级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在上课时,他们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地完成。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族工艺,在喜庆的节日里能留心到这些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对手工工艺的兴趣,体验手工的趣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案例过程

在集团校教学交流活动中,一位教师展示了在探究团花制作时的教学过程。

(一)了解团花形剪纸的历史文化

欣赏早期团花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观察、总结团花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中心对称。

(二)团花的折法

(1)团花的外形是怎么剪得又快又圆的呢?谁有最巧妙的方法?

(2)邀请一个学生上台介绍折叠剪圆的方法,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折的技巧:边缘对齐,折痕压深。

教师简要讲解剪边线时要保留中心点、团花外形的不同与所剪弧度有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尝试探索,通过先折后剪的方法剪出团花圆圆的外形,初步了解剪团花的步骤。

(三)探究团花的画法

(1)欣赏教师范作,寻找团花的基本形状。

(2)认识常见的团花纹样,如毛毛纹、水滴形、小圆点等,寻找、辨别范作中的纹样。

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尝试设计纹样,先画再剪。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利用错误辨析法,即通过错误案例,让学生自己发现花纹的设计要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发现团花纹样是由基本形的一半设计而来。

(3)组织学生练习

用3分钟,选择2~3种基本纹样,设计、绘制一个团花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范作的展开和收拢,可以让学生轻松观察到纹样设计的基本形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展开的团花折叠收拢,还原到纹样设计的起始状态,效果一目了然。学生会立刻发现,团花美丽而复杂的花纹在设计时都是只画一半,难点轻松化解。

(四)探究团花的剪法

(1)讲授剪的技法:注意转角处,要剪到位!剪毛毛纹时,剪得细长些好看。

(2)示范剪一部分,提醒学生注意要剪得光滑,然后直接展示成品。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投影现场示范剪的技法,尤其是转角处的细节处理,对学生的剪纸技能进行有效指导。学生通过模仿、反思、纠正,自主探究,摸索出剪法的要点。

五、案例分析

(一)攻克难点,注重设计

本课的难点在于团花图案的设计。设计既要保证团花图案的准确性,也要保证图案的美观。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先带领学生欣赏早期团花作品,观察思考,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中心对称。接着,教师介绍团花的折法,并让学生上台示范折叠并介绍折叠方法,教师再引导、点评,循循善诱,使学生明白折的技巧,注意边缘对齐,折痕压深,以及怎么找出中心点,剪边线时要保留中心点、团花外形的不同与所剪弧度有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团花的基本形状,试着寻找、辨别范作中的纹样,再尝试自己选择几个基本纹样,设计制作作品。学生经历了画纹样、设计制作、错误图案分析,以及动画演示的过程,很快就能掌握如何设计出一个团花图案,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彰显个性,鼓励创新

《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课堂中教师创设了设计团花图案的环节,鼓励学生用几个不同的基本纹样,绘制一个团花图案,剪出团花。学生分小组开始创作,有的沉思,有的细细描画,有的询问老师,有的与同伴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都想著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使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果然,作品呈现时,小组与小组间的作品各不相同。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在折、画、剪中掌握要领

这一课学生需要完成从图案设计到团花制作的全过程,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还要掌握从折到画再到剪的各种技法,综合性很强。课堂中,教师安排了折的环节,请学生上台示范折,教师纠正、指点,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辨别、掌握折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纹样,画纹样图案,通过错误案例的分析及动画演示,学生明白了团花美丽而复杂的花纹在设计时都是只画一半。再来根据自己刚刚设计的纹样图案,剪出团花。这时教师一边示范剪的技法,一边指出注意点。同时将几种剪法有误的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剪出这些有瑕疵的作品,并请学生上台再试着剪,说一说剪的时候需注意什么。等到学生亲手剪的时候,当发现剪得不好,他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可以立刻修正,直到完全掌握要领,剪出美丽的团花作品。

教学中教师通过提炼、分析、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折、画、剪的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顺利完成了团花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四)多样评价,深化巩固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凡参与劳动实践过程的学生,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给予肯定。

课堂中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除了纪律、卫生、数量的评价以外,团花的质量评价也是本课的评价重点。在学生示范折叠、画纹样、剪团花时,均有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其他学生先进行评价:“你觉得他折得怎么样?画得好不好?”“你有什么要补充的,你觉得剪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等等。而教师的评价也非常及时,既有语言上的肯定与鼓励,又有肢体语言的表达。在作品最后进行展示时,教师可以请学生代表上去评价打分、打星,并说明原因,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巩固了课堂所学,这样下次他们就能做得更好,知道作品的美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光滑的修剪体现出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和卫生习惯。

(五)激发兴趣,继承传统

剪纸团花是我国的传统工艺项目。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精心设计的环节中,在动手尝试做一做中,在作品展示汇报中,在交流评价反思中,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经历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探究过程,体验了作品完成的愉悦,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传统的文化,拓展了思维,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唤起了对劳动的热情,激起了继承传统文化的信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基本原则其一指出,劳动教育要遵循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

本节课围绕设计、实践、评价、拓展展开,学生们都投入“剪纸”设计之中。师生互动,师生评价,从折纸、画纹样、制作设计图案到剪纸,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总结反思学习成果,互相寻找差距,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最后教师又设计了延伸拓展,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之中,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将意犹未尽的创作意识融入实际生活,使我们的劳动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董洪亮,傅小芳.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学参考资料[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设计制作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基于STM32的智能油门线序测试仪的设计制作
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分析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的应用
消防装备管理教学片的设计与制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重视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动漫人偶服饰的设计与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