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绝响之《水绘仙侣》

2024-05-15 21:22胡志雯
青年文学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柏桦全诗诗人

胡志雯

《水绘仙侣:冒辟疆与董小宛1642—1651》是诗人柏桦创作的现代长诗,它取材自与《浮生六记》齐名的笔记体散文《影梅庵忆语》。《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冒辟疆悼念亡妻董小宛的传世之作。柏桦在《水绘仙侣》中对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进行再创作,诗中每一则都围绕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展开,透过二人的故事侧面传达柏桦逸乐的生活主张,大篇幅的注释可以看作是一篇文化随笔。

柏桦的《水绘仙侣》是笔者读过的第一首长诗,初读之后惊讶于它独特的结构,作品以一首150行的长诗和99个注释构成,特别之处在于注释比原诗还要多,即使把注释看作主体也不足为怪。除此之外,全诗文言与白话衔接很自然,引文用引号直接进行引用,这样自然而然地结合文言与白话,证明了文言与白话的水乳交融,让读者自由穿梭在现代与历史的海洋中。柏桦这首诗无疑是一个范例。

在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中,柏桦占据着一席独特的位置。有人评价他是最不能被忽略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几乎达到了现代汉语的澄明境界,而意味和章法却是最为古典”(《柏桦访谈:对现代汉诗的困惑与展望》),在现代诗的基础上能完美地融入古典色彩,在不经意间渗透自己的逸乐思想。柏桦的朋友庞培评价他,“虽然他表面看上去甚至是一个体质羸弱、趋向于感官享乐的书卷气十足的写作者”,可他的灵魂里却徜徉着“与生俱来的温和的决绝、快速的呢喃”。柏桦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他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认为自己介于第二代诗人和第三代诗人之间,创作了不少出色的诗歌作品,被北岛称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盛誉下的柏桦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一直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诗风,他重写古代题材的艺术尝试让笔者有一种“诗原来也可以这样写”的感慨。这一尝试在《水绘仙侣》中得以体现,几乎每句诗都在抒情,但不同于其他诗人的矫情做作,柏桦用这首叙事诗来反思现代的生活,具有鲜活的启示意义。整首诗并不难懂,是我们熟知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诗句像流水账一样记叙着情人间的生活日常,让读者容易进入文本。但是全诗也存在不足,如典型意象不够丰富、经典诗句数量不多等,但笔者觉得这也算是诗人以故事入诗的宝贵尝试。

整首诗是以冒辟疆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写,以此回忆了他与名妓董小宛九年的夫妻时光。全诗围绕着董小宛“做一份人家”这个简简单单的希冀展开叙述,诗的分节也是根据二人故事的发展来命名,从“来临”到“避乱与侍疾”到最后冒辟疆自己的“宗教生活”,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民间爱恨情仇的生活画。整首诗充斥着诗人的逸乐思想,试图反射现代人浮躁轻狂的生活,以此来呼吁读者静下心来去品味生活的声色与物色。为了论述清晰,诗人还多次引用作家作品,如《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等。下面围绕文本具体进行分析。

从诗名《水绘仙侣》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意旨,水是柔和的,这里的“水”是属于江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带有一种江南温婉的气质;“绘”本来指绣品,又有繁复的意思,可认为是代表了冒董二人精致的生活;“仙侣”不言而喻是表现冒董二人情之深,意之切,也带着一种神仙眷侣的逍遥生活之意。从诗名初步可以看出诗人对他们生活的肯定。第一句诗奠定了全诗命运无端,岁月弄人的基调:“这一年春天太快了”,总让笔者联想到张爱玲“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倾城之恋》)的伤感,给读者一种岁月的苍凉易逝感。董小宛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她大胆追求冒辟疆却被拒绝二十七次,九年无怨无悔地陪伴在他身边,三次昼夜不离的侍疾,甚至不惜以己命换心爱的他康复,这一连串命运的捉弄终于让董小宛的生命之歌跑了调,最后香消玉殒,死于疲劳过度。

“不祥的签诗也抵不住它的速度”,本应该承载未来美好愿想的签诗却提前预知了冒董二人悲剧的结局,他们的故事从1642年的冬天开始,到1651年的冬天戛然而止,全诗由此笼罩上浓浓的宿命感。就像《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观园的女子兜兜转转还是逃脱不了既定的命运。“一件大事正期待着冬天”“皇天不负有心人”,苦苦追求冒辟疆的董小宛终于实现了和心爱的人“做一份人家”的愿望。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二人的故事正式开始,正如张爱玲所说:“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倾城之恋》)他们在封闭的水绘园里度过平静的日子,从此告别“飞扬跋扈、兀傲豪华”的热恋,“收拾好曾经绮丽的春服”,让别人去做那争奇斗艳的“春水春花”,因为“在水绘园,在冬天的江南/另一番良辰已为我们备齐”,在冬天这个清冷的季节,他们的甜蜜生活才真正开始。

写家居生活的诗不在少数,但笔者认为都比不上集水、石、花、木四位为一体的水绘园里的生活。华丽的家总要有朴素的日子来衬托,就像张爱玲说的“以人生安穩的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张爱玲传》),诗人并没有用过多的辞藻铺排水绘园的华美贵气,而是将视角聚焦在冒董二人日常生活的饮食、茶道、香料、歌舞和诗酒唱和上来。

“人之一生:春、夏、秋、冬”,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四季的变化不可逆转,人的命运预兆也无法改变。“子曰:‘仁者静”,这来自孔子在《论语·雍也》里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亲山水而远人事的董小宛就是一个智者,因为她性爱闲静,所以“家务是安详的,余闲也有情”。他们白天流连于逸园和洗钵池,在雾重月斜的夜晚私语,一个“闲”字足以概括二人的遗民生活。就像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这首抒写山中春夜景色的诗句,将寂静表达到了极致,在寂静之中仿佛能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寂静的夜晚让生机勃勃的春山都变空洞了。冒董二人的隐逸生活也悠闲得有王维的禅趣。“只为唯美,只为消得这水绘的永夜”,“永夜”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也就是整夜的意思,这里不同于大部分诗人凄凉寂寞的诗境,如杜甫的“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宿府》)而是表达了冒董二人幸福的生活,只愿时间长存停留于此。在“食”“茶”“香”这三节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在这一部分柏桦用辞藻和大量的引用铺叙了他们精致悠闲的生活,借此表达了自己逸乐的生活态度。“甜热的香呀绕梁不已/夹着梅花和蜜梨的气味/也混合着我们身体的气味/横隔沉、蓬莱香、真西洋香、生黄香、女儿香……”香和茶都是风雅的象征,这段香的描写让读者陶醉其中。柏桦借助香与茶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特殊的味道总是能承载一段印象深刻的瞬间。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哀叹:“令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气味勾起了属于二人的回忆。冒董二人用鲜花做甜点、酿饴为露、品芥茶,在“横隔沉、蓬莱香、真西洋香、生黄香、女儿香”的包围里相拥而眠,这一部分也正是柏桦特意营造的古典氛围。

“到处都是千金散尽的慷慨/到处都是流水宴的绣口锦心”,在水绘园里“狂歌轰饮”了四十多年,也挡不住时运的不济。“岁月流逝,你已远去”,就像这衰败的水绘园一样,过去的美好如镜花水月。“富贵人生映照着这夺目的白夜”,不同于帕斯捷尔纳克的《白夜》中的激情,这里的“白夜”更偏向古典的语境,指代水绘园里纸醉金迷的遗民生活。

“突然,我聽到了死亡的声音”,虽然对酒当歌,狂歌轰饮,但是好景总是短暂的,命运里预示的不祥签诗渐渐显现,冒辟疆预感到了危险的来临。“甲申之变,盗贼烽起/北方的铁骑就要踏破江南/马嘶草暗、云惨尘飞/如皋城内外风声鹤唳/我们一家开始了亡命。”1644年的这场农民起义就是危险的开端,为了躲避战乱,冒辟疆与董小宛长期颠沛流离,疲劳过度导致冒辟疆三次大病几乎危及性命,“在奔往盐官的途中,我病倒于惊悸/发着持续的癫狂与烦热”。在“似宁静的春水”的董小宛夜以继日地悉心照料下,“我终得以于第二年春天苏醒”,而你却以身侍疾,甘愿付出一切以致“劳瘁而死”。“但人可以比死更大/比生亦更大”,自己所爱之人生命垂危,爱情的力量让董小宛不顾自己的安危,甘愿以命换命,只愿爱人醒来。或许是懂得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三首》其三中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那种不畏惧死亡,坦然自若的态度,董小宛才能三次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你卷一破席,横陈于我的床边”,这个羸弱的女子,拿出了以身殉夫的决心,爱夫至深才能不顾生死吧。“‘忆字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它从宿命的‘九开始”,就像那不祥的签诗:“忆昔兰房分半钗,如今忽把信音乖。痴心指望成连理,到底谁知事不谐。”“忆”这个字预兆了冒辟疆晚年的命运,九年水绘园逸乐的生活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带有“九九归一”含义的夫妻生活第九年后到达了尽头。在董小宛死后,冒辟疆写了流传至今的《影梅庵忆语》,该文不受诗体的限制,详细地传达了夫妻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回忆的语调写成,带着冒辟疆对董小宛满满的爱意,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回忆录流传至今。

在“梦记或我的宗教生活”这一节中,冒辟疆的宗教生活同样带有浓浓的因果味道。“袁黄以身立法,作《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袁了凡的诫子书,共有四篇,合称四训。“‘功过格一时成为时光倒转的法宝”,这里提到的功过格就体现了这种宿命观,如果把人所做的善行转换为数字,以此来评价人的好坏,那么董小宛的数字绝不会少。“关帝是我的神”,关羽可以说是冒辟疆的信仰,《影梅庵忆语》中就曾记录了冒辟疆向关羽祈祷的情景:“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余胸坟五岳,长夏郁蟠,惟早夜焚二纸告关帝君。”正是从关帝庙求来的不祥的签诗给冒董二人的命运带上了因果的味道,在命运的掌控下二人无力反抗。

后半部分的诗大部分取自冒辟疆的《梦记》,死亡被他多次提到,如冒辟疆梦到祖父对他说:“今日何日,乃正月十五也。尔母一生事我纯孝,每值令节,定以旨味上老人。今不可得矣。”随后,“1638年5月17日深夜,梦示恶兆/母危在旦夕。我决定以功名、寿算/及两个儿子的生命来为母请命/万善誓愿当场立下,行动展开/奔走、借贷、施舍,甚至绝食……/死在催迫,拯救也在催迫”。在梦中预示了恶兆,冒辟疆为了让母亲渡过上元劫难,开始积善行德,也呼应了上面提到的功过格,他打算用自己的功名、寿命和自己后代的生命来为母请命。“但我17岁的堂妽及长子/却做了交换,命赴黄泉。”最后一句“也要把这人间当成天上”颇有李煜的味道在里面,“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梦中,梦醒的区别就是天上和人间的不同,二者的距离是人不能承受的,就像冒董二人的生死离别,生命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界限,但柏桦却把这残酷的人间当成天上的仙界。笔者至此品味出诗人超脱生死的人生态度。

《水绘仙侣》这首诗可以说是柏桦语言实验的尝试,全诗取消了文言和白话、抒情和叙事,甚至回忆与现实的界限,细致地描绘了冒辟疆和董小宛二人安逸精致的生活。笼罩全诗的核心主旨是美,各式各样的美在水绘园里上演,田园风光之美、佳肴酒食之美、曲艺舞蹈之美、游乐生活之美,以此展现柏桦逸乐的生活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希望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观或新的美学观,即“重视个体生命,重视生命的逸乐”。柏桦重新审视了传统文学,在冒辟疆和董小宛的故事中发现古人超脱苦难与痛苦的生命态度,以此来反衬当下的快节奏,一味追求物质而忽略生活意义的现状。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生活让笔者联想到《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芸娘,布衣夫妇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欲望追求,在田园山水中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平淡的生活中培养出闲情逸致。笔者认为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岁月的洗礼下仍然保持情趣与风雅,携手共守一方天地。虽说冒辟疆和董小宛前期耽于声色,沉迷享受,但后期隐逸在水绘园的日子如果二人没有相似的情趣是无法做到的。他们都顺从自己的本性,跳出世俗的束缚,将生活的韵味发挥到极致。

笔者认为,柏桦仅凭《水绘仙侣》就可以称得上成功,不负所有美誉。正如《往事》中提到的:“柏桦情韵深远风格鲜明的汉诗名篇精神气象从容,开辟一代诗风。更重要的是柏桦的诗体、诗性、诗型、诗格的成熟度启明了汉语诗歌是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柏桦的诗歌创作宣扬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坛具有深远的典范意义,他孜孜地探索,从古典精神里挖掘中国文化的命脉,试图以此来启示当下的社会众生。

当然,该诗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柏桦借助冒辟疆和董小宛二人的故事来创作固然是一大亮色,但全诗大部分地引用《影梅庵忆语》等文言造成了大量的铺排,让柏桦自己的声音难以传达出来,但是去掉这些引用,又会使整首诗变得不完整,诗要表达的意义也就不那么明确,从而使文本陷入两难境地。其次,诗人的情感不够深刻,通过古代故事来引发现代人的共鸣存在一定难度。最后,字里行间还带有现代写作“零度叙事”的特点,没有完全呈现人生的底色和韵味,有浮于表面之嫌。

猜你喜欢
柏桦全诗诗人
劝学
晒娃还要看诗人
从重庆之左到江南之右
——柏桦诗风之变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身体、母语与时间
身体、母语与时间
——柏桦诗歌的先锋意识解构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柏桦诗歌中的魏晋气质:从焦虑到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