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标准化施工探讨

2024-05-16 04:54
大众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插式支撑体系稳定性

刘 阳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1 模板支撑体系的重难点

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性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存在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考虑因素多: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荷载的大小、施工环境、材料性能等多个因素。这要求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地基处理: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支撑体系的安全。因此,地基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支撑体系的安装:支撑体系的安装需要精确和细致,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结构失稳或坍塌。此外,支撑体系的安装还需要与其他施工活动协调,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

2 模板支撑体系标准化施工的原则

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支撑体系应遵循“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的原则,即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组装与拆卸,对房屋建筑而言,在设计模板支撑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想实现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标准化设计,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例如,《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的新规定对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混凝土构件的支撑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强制性执行:该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这意味着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符合新规范的要求,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要求:根据新规范,混凝土结构体系应满足工程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要求。对于模板及支架的设计,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这表明新规范对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其能够有效支撑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的重量和变形。

耐久性考虑:新规范还考虑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以及支撑卸载状态对内力分配的影响。虽然这一点直接关联的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耐久性,但也间接影响到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和使用,因为耐久性强的模板支撑体系有助于提高整个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3 模板支撑体系标准化施工方法

3.1 施工准备

在正式进行模板支撑体系标准化施工前,为保证后期各道工序能够高效、安全、有序地开展,需结合工程特点,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模板支撑体系工程量比较大,需做好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方案的设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在确定支撑系统搭设方案后,需对支撑结构的杆件、连接方式、锚固点及预埋件等进行严格检查与验收。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及时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模板进行拆除,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3.2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作为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的核心环节,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更需要严谨细致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措施。软基处理时可采用分层夯实处理方法,在进行分层夯实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充分勘察和分析,了解地基的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含水量以及承载能力等信息。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夯实方案,选择合适的夯实设备和夯实方法。在夯实过程中,每一层都需要严格控制夯实深度和夯实次数,确保每一层都能达到预设的夯实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地基的夯实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3.3 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要素不仅关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还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和企业利润。因此,在选择模板支撑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案。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逐渐崭露头角。相比传统的常规模板支撑体系,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具有更高的价值系数。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更加稳定。它采用了承插式设计,使得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易出现松动或变形现象。同时,该体系还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如钢管和扣件等,进一步提高了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因素,如设置了防滑、防坠落等安全装置,有效避免了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其初期投资相对较高,但由于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选择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是一种更加明智的选择。它不仅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当然,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4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支撑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抗倾覆能力,在案例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施工中,新型承插式模板支撑体系工序比较多,且各道工序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连续性,任何一个细节把控不当,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效果和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还需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立杆的高度需严格按照楼层高度、楼板结构的厚度以及模板的厚度进行合理确定,比如:对层高3 060 mm,楼板厚度为80 mm的建筑工程而言,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中立杆的高度选择为2 800 mm最为合适,首步步高应设计为1 800 mm,选择此种立杆高度既能满足模板支撑体系对安全和稳定性的需求,又能为人员通行提供良好的参考和指导。

立杆间距也是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安全性的关键,若实心楼板的厚度为80 mm,按照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搭设施工中应控制水平杆的长度不超过1 200 mm,为防止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时因为规格较多,而出现混用、乱用的情况,需联合使用长度为900 mm和1 200 mm的水平杆。

立杆搭设定位到梁边的距离也须严格控制,不能低于150 mm,以免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强度。相邻模板之间的预留间隙,需用1 200 mm长的水平杆来布置,并用900 mm长水平杆调节,若遇到特殊情况,通过这两种长度规格的水平杆都无法实现良好调节,此时就可以通过专用的扣件进行局部调整。

严格按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和规定来搭设满堂支架,从起点楼层中间开始,逐步向四周分散架设,以实现对立杆和框架梁之间距离的有效控制,需至少预留出150 mm以上的施工间隙,为支梁侧模板安装提供良好的条件,实际搭设操作中需保证立杆和楼面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最大偏差不应超过1/500,在进行梁底龙骨搭设施工中,为解决应力变形对模板支撑体系造成的不良影响,跨中部位应适当起拱,控制起拱高度在1%~3%。

3.5 模板支撑体系拆除

在进行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时,需严格遵循先支后拆的原则,严禁在未固定的支撑上进行拆模作业。模板支撑体系拆除的要点包括确保系统稳固、按照规范操作、安全防范措施到位等,具体如下:

确保系统稳固: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时必须稳固可靠,所有组件如钢管、扣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支架底部垫板、纵、横向扫地杆设置等都应严格遵守规范。

按照规范操作:施工前,相关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执行签字手续。

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拆除时应设立围栏、警示标识,并派专人监护,防止非操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同时,拆除的材料严禁从高处抛至地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理论实践,探讨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的标准化施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模板支架的安装、拆除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还需注意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工程结构的复杂化,模板支撑工程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工况应选用合适的模板支撑体系,使之能够与工程进度相适应。

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漏放现象。在拆除时,应先拆除支撑,再拆除模板,切记不得直接拆除模板,以防止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插式支撑体系稳定性
◆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左拟中插式Gamma算子在orlicz空间中的逼近性质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Bernstein-Durrmeyer 算子拟中插式在Orlicz 空间中的逼近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