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养老型智慧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2024-05-16 04:54黄卓文冒耀祺
大众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南通市老龄化居家

黄卓文,冒耀祺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伴随我国城镇化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养老型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方向。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城市服务与管理能力提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养老型智慧城市逐步发展和不断建设起来,在党和国家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与引导下,省市等地方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探索养老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养老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新方向。

《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指出,在积极促进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中,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力争2024年形成集制度、市场、标准与监管四大体系的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南通市基于城市老龄化,积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为城市广大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与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 南通市人口老龄化情况

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是长三角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南通属于沿海开放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南通城市人口老龄化较早,比江苏省提早4年,比全国提早了17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其城镇人口占比70.44%,60岁以上人口占比30.01%,65岁以上人口占比22.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5‰。从数据可以看出,当下人口城镇化、老龄化是南通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年南通市统计公报显示,常住人口774.4万人,城镇人口555.9万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726.8万人,医保参保人数占比93.85%,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为2 607元,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 402人,有备案的养老机构312家,养老机构床位数57 853张。按60岁以上城镇人口占比30%计算,单以城镇化人口来计算,去除养老床位,就有大概160万60岁以上的老人正在居家养老。

“十四五”期间,伴随全市老年人口净增长以及“独一代”“50后”“60后”等老年人口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养老、医疗、照护、适老环境、精神文化需求等高要求;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小型化、少子化态势的蔓延;高龄、失能、失智、空巢老年人数量和比例的持续增加,南通城市老龄化将持续发展,对老年服务品质要求将有更高的要求。

2 南通市养老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概况

2.1 “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

基于南通市老龄化实际情况,提升政府在养老帮扶上的积极作用。南通市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城市养老模式的探索之路。自2018年开始,积极探索“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链式养老通过政府的积极组织协调,围绕老人生活、医疗、健康等生理心理需求,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服务目标,打通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链,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设施和技术优势,协调调动医疗、养老、护理、康复、社工等各方资源,积极建构新模式,通过运营养老机构周边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服务评估中心、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嵌入式“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复合型托老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推进公建民营、承包经营等模式,带动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服务提升,打通医疗连接养老照护健康链、养老服务产业链,不断创新构建多元、立体、多模式的养老服务模式。

2.2 市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办法

南通市为解决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保障问题,于2012年开始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精神慰藉等多个内容。该项购买服务根据老人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社会贡献、有无子女等建立相应的补贴发放办法。自2012年项目实施以来,已惠及诸多老年群体,并根据服务需求变化、政府服务能力提升,以及实施过程的细节问题等,每年进行补贴发放标准的微调,是南通市市区居家和社区养老重要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2.3 “五微三有”老人微自治管理模式

2015年起,基于南通城乡辖区老年人、残疾人、热困对象以及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南通率先探索小组微自治的管理模式。基于小组或邻里间的小组化、层级化管理,通过“微单元”“微力量”“微平台”“微服务”“微机制”的建设与有机融合,实现“小组(邻里)有形覆盖、自治有序实施、作用有效发挥”的“五微三有”式的邻里和小组型互助服务与管理平台。基于党建的统领协调、民主议事协商以及长效志愿服务机制,以“邻里守望、和谐相亲”为主题,创设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沟通、矛盾纠纷调解、群众事务代理、居民自治组织、组民权益监督等六大职能,构建起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形成了立体多元开放的、共享共建的,尤其是弱势群体帮扶的新模式;构建起基于协商+决策+监督的综合管理模式,将群众事融入群众中去管理与处理。微自治模式成为党政联系城乡居民的重要桥梁,基于微自治与社区相融合的不断创新发展,基于微模式的各类睦邻活动,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民群众满意率以及幸福感得到了较好提升。“五微三有”微自治模式得到了江苏省委改革办、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民政厅等多部门的鼓励与宣传。

2.4 南通智慧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规划

伴随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智慧养老成为新时期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从《南通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可以了解到,南通市养老型城市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正向高质量的养老型、智慧型养老城市发展。在养老基本保障、服务网络、服务质量、事业产业以及综合监管等方面不断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基于全覆盖的居家上门服务网点,围绕“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南通市将整合链接各类为老服务信息,助推老年人基础医疗护理信息(包括户籍、医疗、社保、社会救援等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数字化和智能化;促进基本养老、普惠养老以及品质养老的不断发展;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多种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信息采集与监测技术,以及老人需求与为老服务的即时、动态的沟通与管理,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组织运营中的管理、安全监管、信用建设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25年,基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各类养老机构,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范围将覆盖全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菜单式”老人医疗、咨询、购物、照料等生活需求将更加快捷、便利。

2.5 南通养老型智慧城市更新建设

基于南通城市老龄化发展,南通民政部门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早早就开始探索城市养老新模式。在养老模式创新方面,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界限,探索出集优势互补、持续发展和多方共赢的链式养老模式,创新构建起南通特色小组“五微三有”的微自治养老模式。在低收入群、老龄化低收入群体帮扶方面,在确保最低生活保障与特困供养基础之上,全面建构起临时救助、重残救助等专项制度,以及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综合联动协调机制等。

从南通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可以了解到,基于国家老龄化社会发展相关举措,南通市新时期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以及养老机构消防等安全监管,助推养老机构的连锁化、规模化以及品牌化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结合、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互联网+养老”服务、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关爱服务等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提升资金投入、健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规划等,完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通过加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等,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养老服务联合监管机制、加快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强化养老服务的综合监管。

3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多元的组织架构,建构起立体的交互关系网络。从数据信息角度来讲,搭建起即时信息采集、传递以及基于大数据库资源的信息资源应用。即时信息包括一户监测报警信息、服务呼叫信息等应急信息系统;大数据资源库则包括监管老人的基础数据、养老服务资源、养老服务质量,以及养老机构企业诚信信息等的大数据库。从硬件设施识别角度,基于信息通讯网络,通过老人生活需求端、社区监管与服务支持端、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端等,建立起在监测、沟通、监管、服务评价与优化等方面的信息交互模式。

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护、医疗等服务需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现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为基础,构建起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相关养老从业人员与机构、养老设施设备、养老服务监管人员与部门间的交互沟通模式,为老人日常监护、医疗救护、康复疗养等提供便利,提升城市养老服务效率,确保养老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规模化、机构社区居家相融合的服务管理以及模式创新,降低养老服务成本,提升养老服务监管能力,促进养老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推进养老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4 南通市养老型智慧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

4.1 人口老龄化发展下,养老型智慧城市发展成为必然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以及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带动的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国内大多城市逐渐向老龄化城市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下,养老型智慧城市发展成为必然。南通市较早的养老型智慧城市探索与发展,为我国当下老龄化、城镇化发展下的城市养老、城乡融合养老等模式创新树立了榜样。

4.2 围绕养老需求构建起主体多元的养老关系网络

养老需求因老人的年龄、自理程度、身心状态、居住情况、家庭情况、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不同,需要不同的医护、文娱、生活照护,以及精神支持等服务。南通市基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特点,以及城市老龄化人口养老服务相应特点,建构起养老机构服务入社区、入户的养老服务模式;建构起公建、民营等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质量、价格品质上等相互协调的服务模式;建构起基础养老、普惠养老以及品质养老等不同服务层级的养老服务,满足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建构起针对老年人经济条件、家庭条件、老人个体情况等的不同而相适应的多级别的补贴政策,以及不断优化调整的补贴机制等。

5 总结

综上所述,南通市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在养老型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更新变革中,围绕城市老龄化发展特点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变化,以及国家老龄化发展战略、省市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社会资本、数智化技术,以及政府协调与监管等力量,组织建构起多元化的、智慧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居家与社区机构相协调、与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南通市老龄化居家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居家》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南通市
南通市通州区粮油增产模式分析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