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以杨凌农高会全媒体报道为例

2024-05-16 07:07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4期
关键词:杨凌专业教师

高 宇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与融媒体发展存在差距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媒体阵地不断拓展,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不能紧跟融媒体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随着节目量的减少,对主持人的需求也在减少,因此学习播音主持的学生应该掌握文案写作、新媒体策划、现场直播等技能,如此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新媒体时代也给播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比如电竞解说、体育解说、短视频博主等。但是,由于新媒体发展太快,很多教师缺少对新技术的了解,没有对教学内容作出及时的调整[2]。目前,很多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还是围绕专业基本课展开,包括科学发声、朗诵技巧、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等,对于学生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视频博客拍摄等能力的训练较少。

1.2 学生参与重大新闻报道机会少

最近几年,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人数还在增长,而各地新闻媒体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甚至很多广播电视台的节目量在缩减,对播音员和主持人实习生需求量不大,因此学生很难找到去媒体实习的机会。即使去实习,传统媒体一般也不会让学生直接上手。以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摄像机、非编软件等硬件设施很贵重,不会轻易让学生去操作,实习生大都是以见习的方式,每天跟着老师出去采访,扛摄像机、听同期声、上字幕,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另外,新闻节目时效性强,压力大,政治把关严格,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如何做报道、如何出镜,所以很多学生虽然去电视台实习过,但是基本上没有实质性参与过新闻报道。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不足。

1.3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很多开设播音专业的高校都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的是“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往往存在学生人数多、学校实验室场地有限等客观问题,很多实践课程还是在教室上,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3]。

实践课的内容大都是课堂模拟实践,比如布置一个采访作业,学生往往会进行摆拍,但这种采访多是流于形式,而且这种作业对时效性要求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比如,实践内容是参与报道学校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以录播为主,因为没有播出平台,所以学生多当成普通作业来做,从文稿写作、镜头拍摄到剪辑制作都不能认真对待,很难出现精品。

再者,由于学校的上课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新闻是随时发生的,比如西安市举办一些大型赛事或者活动时,学生正好要上课,教师就不能及时带领学生去现场进行采访训练,所以学校的训练有滞后性。

1.4 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毕业之后直接进行教学工作的,并没有从业经验,这类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少,在教育模式、教学设备、实践课程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对媒体的采编流程不熟悉,对演播室的灯光、导播台、录制设备使用不熟练,对现场报道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示范[4]。另一种是有过主持人从业经验,重新择业后到高校任教的媒体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媒体领域发展迅速,加上教学任务繁重,这类教师难以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偏陈旧。比如,随着全民直播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若仍沿用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全民直播的潮流,跟不上这个产业的发展[5]。

2 杨凌农高会全媒体报道实践特色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播音系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实践,让学生深入真实的新闻场景,锻炼学生全媒体采、编、播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2021年,在第27届杨凌农高会中,笔者有幸作为主持人主持“鉴宝农高会”大型媒体活动。基于此契机,笔者带领学生参与了农高会全媒体实习,也达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又连续组织大学生实践团赴杨凌开展农高会全媒体报道实践活动,增强了传媒学子脚力、眼力、笔力和脑力。这种参与真实的新闻现场报道的实践方式具有以下优势和作用:

2.1 深入真实新闻场景,开展沉浸式报道

播音专业学生实习的模式主要有模拟性的校内实习和实战性的媒体实习两种,而实战性实习的机会是很难得的[6]。中国杨凌农高会是由科技部等17个部委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农业展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四大科技展会之一,创办于1994年,被誉为中国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如此高的规格是校内活动和课堂模拟训练无法比的。

平时在课堂上做出镜训练时,大部分时候是教师指定选题,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因为没有现场的氛围,所以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但是,在农高会现场,精心布置的展区、丰富多样的产品都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能够激发他们发现“新奇特”的动力。比如:在智能装备展区,各式各样的智慧装备齐齐亮相,有智能石榴采摘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剪刀机器人等,学生可以现场进行体验式报道;在航天育种展区,有经太空“旅行”后选育的茄子、体重超过成年人的巨型南瓜,将近2米的超长丝瓜,学生可根据眼前的实物进行真实的现场描述;在各地市的展区里,种类丰富、质量上乘的特色农产品一一亮相,有延安苹果、临潼大石榴、韩城花椒锅巴、安康的富硒茶等,学生在现场报道的时候可以品尝,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采访报道会更加生动。

平时在课堂上做采访训练时,同学之间会搭档进行模拟提问与回答,但在农高会现场,学生会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嘉宾,他们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您第几次参加农高会?”“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农高会上有什么收获?”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些人的回答甚至会超出自己的预期,还会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可以说,农高会全媒体实习是一次沉浸式的实践,非常考验学生的现场报道能力。

2.2 锻炼全媒体采、编、播能力

杨凌农高会展区多,总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实习期间,学生化身记者,聚焦陕西省内的西安、汉中、榆林、宝鸡、安康等地市展区,以及山东、广东、海南等各省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现场报道。

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强,当天的新闻当天就要播出,所以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但也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锻炼他们的脑力。学生提交作品后,电视台老师会按照播出标准提出修改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拍摄规范、新闻采编流程。

杨凌农高会每年持续5天时间,虽然只有5天,但是学生收获非常大。除了电视新闻,学生还可以参与农高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出镜报道,可以走进“强农直播间”对各参展商进行访谈,可以拍摄视频博客,可以进行抖音直播,充分发挥在学校所学的航拍、摄像、出镜、剪辑等技能。2023年农高会报道中,由采访团采制的节目《西安:科技创新推动都市农业建设》《安康:好山好水出好茶》《延安苹果“走红”农高会》《铜川红桃俏销农高会》等均通过审核并在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官方多平台发布,扩大了实践成果的影响力。

2.3 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涵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平时教师在讲新闻现场报道的时候也会告诉学生要深入一线,采访鲜活的新闻;在讲电视新闻的时候告诉学生要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这次专业实践就是一场生动的“思政课堂”。

为保证实践效果,笔者依托电视播音主持课程对学生进行前期培训,主要让学生了解农高会的背景,了解媒体的拍摄要求和农高会记者跑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教学目标就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培训后,重点选拔出写作能力突出、语言表达力强、擅长电视出镜、有良好拍摄技能和后期制作基础的学生组成采访团。在到达杨凌后,笔者带领学生参观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农业科技报社、杨凌融媒体中心,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了媒体人的工作状态和融媒体制作生产流程,感受幕后技术人员的工作状态。在实习开始后,学生会佩戴杨凌农高会组委会印发的记者证开始采访,由于每天展览时间是有限的,展馆面积大,学生跑一天下来,总体劳动强度非常大,但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脚力,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媒体人工作的高强度与快节奏。

同时,学生在采访中可以亲自感受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了解脱贫攻坚的故事,通过文字和镜头再传播出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通过自己专业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2.4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 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占网民整体的95.2%。

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每年也都在创新农高会报道,大学生采访团因为视角新、青春活力、善用新媒体,可以在农高会宣传中发挥自己的力量,拍摄短视频和视频博客,创新宣传方式。媒体的需求也倒逼教师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动融入新媒体,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短视频。而教师走进基层电视台,了解媒体融合经验,了解融媒体新闻采编流程,也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5 形成学校教学、媒体实践、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课程特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坚定应用型定位,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7]。通过和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合作,既能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全方位练就学生硬技能,又能为企业输送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院在实践教学中采取“走出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真正的新闻一线去实践,让学生独自完成现场出镜报道、配音、采访、制作等具体业务。这样不仅实现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的无缝对接,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院专业学科的转型与发展。

3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3.1 坚持“走出去”实习模式,把课堂搬到新闻现场

“走出去”是指播音主持教学不能拘泥于教室和校园,可以走进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演播室、录音棚去参观学习。也可以走进电影节、运动会、博物馆等进行实地采访学习,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宽视野。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教学任务转换为生产一个个融媒体产品,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任务,配合做好采编播工作。教师指导时,可以按照融媒体中心播出要求和产品的点击量去评价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丰富教学内容。

3.2 坚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要苦练播音基本功,还要积极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思想和能力都要做到与时俱进。为此,教师就需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双师型”队伍是播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关键[8]。学校应该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快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交流,让专业教师在主观思想上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对于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训,学校要提供时间保障。另外,实训指导教师需紧跟一线人才需求,不能闭门造车[9]。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去媒体实习,通过“走出去”将学到的技能、方式和方法“引进来”,将新媒体形式和传播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媒体发布有声书、配音作品及短视频,然后将实战经验更好地分享和传达给学生。

3.3 坚持推进校企合作,真正打造应用型人才

播音主持实践教学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媒体之间的合作。改善实践条件,优化实训内容,从而真正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10]。一方面,媒体为学生提供出镜主持、现场直播、新闻配音等多个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为媒体输送创意短视频策划、网络视频主播等核心专业岗位优秀人才。

除了媒体之外,高校播音系要加强与各地文旅局、博物馆、企事业单位展厅的合作,培养专业讲解人才。总之,要利用媒体和企业平台,使学生拥有更强的融媒体实践能力。

4 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适应融媒体发展大势,发现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切实增强课程的实用性,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根据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在真实的新闻现场实习,可以帮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高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融媒体人才。

猜你喜欢
杨凌专业教师
最美教师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教师如何说课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