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符号意象研究

2024-05-16 07:07郝珊珊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4期
关键词:觉醒年代能指所指

郝珊珊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1 研究背景

1.1 理论基础

意象与符号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意象由“意”和“象”构成,“象”即具体的物象,“意”即意念(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意念。从这一角度来说,意象本身就是一种符号[1]。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结合体,能指与所指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一个能指可以聚合多个所指。能指与所指之间构成一种意指(signification)关系,能指和所指通过意指方式结合成为符号。意指是一个复杂概念,既指符号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方式或行为过程,也指这一过程的结果:“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意义。”[2]

1.2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概述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旨在深度聚焦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其核心目标在于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精神,并发挥正能量的社会引领作用。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杰出电视剧作品,《觉醒年代》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创下了收视佳绩。在播出期间,该剧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290%,产生了超过20万的弹幕、评论和互动量,同时在豆瓣上获得了9.3的高分评价。在这一成功背后,丰富的电视影像符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3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索绪尔能指与所指理论,研究《觉醒年代》中符号意象的运用及其意义。同时深入分析剧中的符号意象,探讨能指与所指理论在《觉醒年代》中的创新和实践,从而得出革命历史符号的传播实践与启示。

2 能指与所指理论下《觉醒年代》的符号传播

2.1 语言符号

在《觉醒年代》中,对话是重要的语言文字符号之一,其能指表现为具体的台词和语音,所指则是通过这些台词和语音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比如剧中陈独秀与李大钊在《新青年》编辑部的对话,其能指是他们对话的具体台词和话题等,所指则是这些话题背后所承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时代变革的渴望、对民族未来的担忧等更深层次的意义。

演讲在《觉醒年代》中占据重要地位,剧中许多重要情节都围绕着演讲展开,如陈独秀等人在各种场合发表关于新文化、民主、自由的演讲。演讲的能指是铿锵有力的言辞和舞台表现力,所指则是演讲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其能指是陈独秀激昂的言辞和舞台动作,所指则是他对于文学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倡导新文化、新思想的决心。

旁白作为电视剧中的重要语言符号,能指是客观叙述的语调和口吻,所指则是通过旁白叙述传达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与解释。在《觉醒年代》中,旁白以第三人称视角对剧情进行解读,使观众更加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2.2 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是借助直接打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如色彩、衣着、体态、陈设、场景等[3]。

2.2.1 场景符号

在《觉醒年代》中,街道、商铺、学校和家庭等场景,都是那个时代的直接写照。街道的狭窄、房屋的破旧、尘土飞扬的道路,这些视觉元素构成了那个时代城市风貌的能指。观众通过这些能指,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苦和奋斗。同样,商铺里的陈设、商品和商贩,也构成了社会经济状况的能指,揭示了那个时代的商业活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学校和家庭是剧中重要的场景符号,学校的能指表现为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具体的场所和学生、教师等角色。家庭的能指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活动等。

所指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能指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在《觉醒年代》中,街道所指的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那个时代人民不畏艰难、奋斗向前的精神。商铺所指的是商业与革命之间的紧密联系。学校所指的是当时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场所,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家庭场景所指的是人物在家庭中的成长过程以及家庭对于他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剧中还通过家庭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这些场景符号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同时传递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场景符号,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状况,感受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2.2.2 人物符号

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人物符号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代表,更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的载体。

陈独秀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能指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领袖,所指则是对国家、民族的深刻思考和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李大钊同样如此,他的能指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革命者,所指则是对于社会公正和民族未来的追求。陈延年能指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品质,他的所指则是年轻一代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与责任。除此之外,《觉醒年代》中还有许多人物符号,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人物符号,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状况,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2.2.3 道具符号

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作为重要的道具符号,展现了当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些印刷品作为能指,直接呈现了当时的新闻传播媒介,其所指则是当时社会思潮的涌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剧中,它们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成为知识分子对文化和学术热爱与执着的象征。同样,旗帜、标语等象征性道具也承载着重要的意义,其能指不仅代表了某一团体或信仰的标志,更通过所指,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人物的信仰。通过这些道具的巧妙运用,剧中成功地将知识分子的情感、精神与这些道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加丰富、深刻的文化世界。

2.2.4 色彩符号

作品中的色彩符号在渲染气氛、表征浅层含义外,更重要的是透过表象映射背景之下所承载的深层含义[4],色彩符号在《觉醒年代》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红色,作为能指,首先给观众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和感受。其所指则代表热情、活力和革命。在剧中,红色与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涵紧密结合,成为进步、自由和民主的代名词。例如,《新青年》杂志的红色封面,预示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黑色,作为能指,呈现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视觉效果,其所指则指向了旧制度、旧文化的束缚。白色,作为能指,给人一种纯洁的感觉。其所指则代表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些颜色符号在剧中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还深刻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和新文化运动的进步精神。

2.2.5 服饰符号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服饰符号不仅是一种视觉表达,更是对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反映。

服饰的能指在剧中表现为各种具体的服饰款式和细节。例如,剧中男性角色的长袍马褂、中山装等服饰款式,女性角色的旗袍、上衣下裙等服饰款式,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这些服饰能指的是其外观上的特点、制作工艺和材料质地等方面。而这些服饰所传达出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则是索绪尔理论中的所指。在剧中,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的人物所穿着的服饰有所不同,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身份差异。

3 《觉醒年代》中的符号创新:从能指到所指的深度探索

3.1 历史的多维镜像与符号叙事结构的革新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看,《觉醒年代》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剧的线性叙事方式。剧中的故事线、人物关系不再是单一、线性的发展,而是采用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剧中通过不同角色的多个视角展现同一历史事件,使得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历史,且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这种叙事结构使得能指(即剧中的历史事件)具有了更多的所指(即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和理解),从而深化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

以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情节为例。这一历史事件在剧中通过陈独秀、李大钊等不同角色的视角进行了展现。陈独秀作为杂志的创办者,认为《新青年》是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杂志来启发民智,推动思想的解放。李大钊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这一事件,认为《新青年》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媒介。

3.2 视听符号的巧妙运用与深层意义的艺术呈现

剧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首配乐、甚至每一处场景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中。

多次出现的雨景,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然环境,更是为了隐喻人物内心的挣扎和觉醒。这种视听细节的精巧设计,使得观众在观看剧情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更为深层的意义。

剧中既有紧张的鼓点来表现紧张的氛围,也有低沉的音乐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些音乐都是对剧中人物心境的延伸和强化,使得观众可以通过听觉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具体来说,剧中会适时地加入紧张的鼓点,以营造紧张的氛围。这些鼓点不仅会使观众感受到剧情的张力,还反映了剧中人物的紧张情绪。

这种精巧的视听设计使得剧中的能指(即视听元素)具有了丰富的所指(即人物情感和心境),从而增强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3.3 跨媒介传播中符号创新的影响力延伸

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其独特的符号创新,在跨媒介传播中实现了影响力的深远延伸[5]。

符号,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在《觉醒年代》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从台词、道具到场景布置,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成为传递历史信息和人物性格的重要符号。从台词设计来看,《觉醒年代》的符号创新体现在经典台词的创造和传播上。剧中“爱国就是救国”“文明其思想”等经典台词,不仅精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还因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成为观众争相引用的文化标签。这种符号创新不仅丰富了剧集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观众对剧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随着剧集的热播,相关的海报、表情包、短视频等衍生品层出不穷,例如,剧中人物的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的新方式。这种符号创新不仅延伸了剧集的影响力,也扩大了其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跨媒介传播,《觉醒年代》中的符号得以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流通和解读,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意义,这不仅提高了剧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方式。

《觉醒年代》的符号创新还体现在对历史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和人性化处理上。通过符号创新,陈独秀、李大钊等剧中的人物不再是历史课本中刻板的形象,而是变得有血有肉、立体丰满。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进一步增强了符号意象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

总之,《觉醒年代》通过独特的符号创新和跨媒介传播策略,成功地将历史与艺术、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影响力的深远延伸。

4 《觉醒年代》中革命历史符号的传播实践与启示

4.1 《觉醒年代》中有效符号传播的实践价值

剧中的服装、道具、场景等视觉元素作为能指,成功地还原了特定时期的历史风貌,这种精准的历史重现使得观众能够迅速了解故事背景。剧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能指,通过其言行举止传达了丰富的所指。观众通过人物的塑造,不仅了解了他们的性格、命运,还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此外,《觉醒年代》中的语言符号也具有丰富的能指与所指内涵。剧中的对话、演讲等作为能指,不仅传递了情节信息,还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并引发观众的思考。

《觉醒年代》对索绪尔能指与所指理论的实践价值在于它通过精心构建的能指与所指关系,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革命历史世界。

4.2 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启示

《觉醒年代》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思想高峰、艺术高峰,其符号意象的运用与传播策略为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巧妙运用能指与所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在意义,选取代表性符号,传达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物的鲜活性。其次,注重符号意象的构建,将静态符号转化为动态意象,增强观众感知和理解。再者,对符号进行精心选择和细致处理,确保所选符号既能真实反映历史,又能有效地传达出剧创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最后,实现符号所指与观众认知、情感的共鸣,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觉醒年代能指所指
《觉醒年代》:直叫人上头的主旋律
《觉醒年代》里的红色地标
史诗巨制《觉醒年代》
遗忘者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会说谎的语言
火柴迷宫
浅谈符号的能指与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