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产改”大文章

2024-05-16 07:20柴一森
上海工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质产业工人高技能

◎柴一森

今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根据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解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由于新质生产力聚焦于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需要掌握相应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产业工人来推动和实现。因此,工会必须推动并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篇大文章,培育更多拥有高水平技能,创新活力更强的新型产业工人。

自2017 年国务院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 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 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 万人。但千工好招,一技难求。当前,服务科技研发与转化、数字化经营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等复合型创新型产业工人仍相对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技能岗位不匹配、职业获得感不强等矛盾依然突出。

要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我们既要落实落细现有的“产改”政策,更要顺应新质生产力下的新技术、新趋势。

比如,在职业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创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技能养成方式,增加更多与新质生产力契合的内容,促进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的对接。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入手,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的技术岗位,与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对接,培养更多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新时代“工匠型”人才。

在发挥劳模工匠作用方面,我们可以深化劳模学院、工匠学院、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建设,联合企业、科研院校,面向行业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协同攻关,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团队、推出一批创新成果。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技能职工队伍的实施意见》。《意见》特别聚焦新领域新赛道,注重“高精尖”导向,提出继续推广江南技校、李斌学院、临港工匠学院等模式,推动各行各业各领域建立“上海工匠-工匠人才-技术工人”金字塔型高技能职工队伍。此举对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在更早之前,上海工会便已经开始因地制宜,布局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技能竞赛、人才培育和技术攻关。

例如,从2021 年起连续3 年,上海重点聚焦“五个中心”建设中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职工群众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功能、新产品” 的不断涌现贡献智慧力量,有效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

自2021 年起,上海劳模学院联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推出上飞劳模进修班,通过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不脱产的学习方式,帮助产业工人提升学历和技能,向着大国工匠的成长目标前进。

自2023 年7 月,由全国总工会启动的“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作为全国5 个试点地区之一,短短半年已组织劳模工匠629 人次,面向712 家“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等,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05 项,其中就有许多与新质生产力相关。

在2023 年12 月举行的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拍卖会上,50 个项目拍卖成功,现场成交额达23.15亿元。187 个项目在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展示挂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只有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推进高素质、高水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核爆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猜你喜欢
新质产业工人高技能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产业工人新时代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