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学人的研究指南

2024-05-16 08:27杨丹赫
人民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导论新手研究者

音乐教育由于其专业性质, 在学科内容与专业培养上起初主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幼儿早教、合唱团与管乐队排练等实践性质的音乐活动相关。而隨着音乐教育学科自身的不断发展,关于音乐教育的理论型研究逐渐出现。美国音乐教育协会(NAfME) 主办的《音乐教育研究》(Journal of Researchin Music Education) 杂志譹訛于1953 年开始发行, 这是音乐教育界第一本专注于研究(research)的学术期刊,也标志着音乐教育学科延伸出高等理论型研究的新方向。进入20 世纪下半叶,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刊物不断涌现,各类音乐教育学术大会也大大促进了专业理论成果的产出与展示譺訛,这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内容,也促进了音乐教育研究相关的专业参考书不断推陈出新。

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英文著述中,前有一众顶尖学者合著的《MENC 研究方法手册》(MENC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譻訛,后有更加聚焦音乐表演问题的《表演音乐研究———音乐教育、心理学与表演科学的研究方法》(PerformingMusic Research:Methods in Music Education,PsychologyPsychology,and Performance Science)譼訛,而中文学术界对于音乐教育领域研究工作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如各大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系(学院)均逐步开设音乐教育研究课程、2021 年第七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中增设音乐教育分论坛板块譽訛、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冯志强教授(Victor:Fung)于2023年末在上海音乐学院开展的音乐教育研究专题集中讲座等。如今,中英双语的《音乐教育研究导论》(2023)由上海领军人才项目、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资助,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譾訛,“上音”余丹红教授主编的“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论丛”又添新丁,中文学术语境中的音乐教育年轻学者们也幸运地迎来了为他们“量身定做” 的新手研究指南。《音乐教育研究导论》(后简称《导论》)的作者多纳德·霍杰斯(Donald:A.:Hodges)是一位美国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哲学领域的知名教授,曾任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UNCG)音乐教育教授、音乐研究所主任,是一位著作等身、投身音乐教育研究领域数十年的资深研究型学者。作者强调科学性、实证类学术研究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之于音乐教育高等学科持续向前发展的关键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在专业实践中十分类似,在过往更加依赖个人经验与权威传统,而非“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但这种情况在今日已大有改观,本书的出版与文中丰富的论文例证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新手友好”的内容特点

之所以称其为“新手指南”,是因为《导论》在最大程度上化繁为简,为音乐教育领域的研究们提供最直接移易懂的学术信息。在《导论》的前半部分,譿訛作者提纲挈领地将“研究”分为四大类: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描述性研究(包括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与实验研究。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专著对每一类研究追根溯源、引经据典的写法,本书中每个章节都以清晰的“名词解释”为开头,为读者预先介绍该章包含的所有新鲜术语。正文开始,在简要讨论这一章的研究类型特点后,接下来才是重点内容———作者以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分析对象,在特定的研究语境、研究方法与论文实例中为读者解释不同类型的研究是如何在实际情况中进行的。以第五章“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例,作者分别选择了探讨中国香港地区特殊学校音乐教育问题和高音乐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的两篇个案研究讁訛,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读者了解到质性研究中常用的观察记录、深度访谈需要怎样的设计与实施条件。详尽的案例描述让读者在学习“做研究”的同时,更加广泛地了解到中国各个地区当前的音乐教育情况与数据,可谓一举两得。

在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教育研究模型之后,《导论》的后半部分继续深入这种实证性研究的必备环节:数据分析。不论是翻阅史料查找信息,进行教学实验记录结果,还是发放问卷获得数据, 实证研究的最后环节必然需要处理、分析并解释研究数据, 进而从数据中得出合理的结论。科学的分析数据并非凭借经验或感觉得出结论, 这包括基础的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可以说,“统计”是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尽管它不能拯救论证中的漏洞,但可以完善一个稚嫩的实验设计。考虑到大部分音乐教育本科学生对于实证研究尚处在入门阶段,作者并没有在本书中详细介绍数据统计工具的实际操作过程,而是以最通用的统计方法为例,为读者介绍已发表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参数、系数、缩写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輥輮訛,以及论文结论部分中用数字表示的统计结果。这样的“统计学扫盲”看似初级,却着实能够让刚刚接触实证性研究的学生扫清阅读实证研究论文的一大障碍,学会从数据分析中理解一些现象,如看似接近的两个音乐测试分数之间是否真正具有差异;再如,影响乐手演奏结果的两个不同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等等。在通过代表性论文充分理解实证性研究的论证过程与所得结论之后,新手研究者们才有可能真正踏上属于自己的研究之旅。

二、宽广敏锐的学术观察

对于想要涉足研究领域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浩如烟海的外文学术文库和散若繁星的“大咖名录”往往是起步阶段的一大阻碍。例如:哪些中国学者在英文学术界深入探讨了中国本土音乐教育的议题? 哪些论文对于中美两国的音乐教育情况有着准确的比较? 哪些质性研究课题能够登上国际一线音乐教育研究刊物? 针对这些学生常见的困惑,霍杰斯凭借丰富的研究经验,在本书中尽量选择与中国两岸三地教育问题相关的已发表英文研究论文作为例证,让读者充分联系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与音乐教育环境,同时能够知晓在英语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中文研究者。

不难发现,中国香港音乐教育研究学者梁宝华(Leung&Bo-Wah,香港教育大学,现任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 主席),何慧中(Ho&Wai-Chung,中国香港浸会大学),罗永华(Law&Wing-Wah,香港大学)是《导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华人学者。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国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地)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论文内容覆盖学校音乐课程、学生音乐学习经验与动机、流行音乐文化、全球化音乐教育环境等议题,且进行了大量一线城市间的比较研究,是了解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的权威入口輥輯訛。又如现任教于香港教育大学的杨阳博士同样在英语学术领域贡献颇丰,他是一位声乐表演出身的音乐教育学者,曾使用详细的质性数据对中国少数民族唱法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他研究领域还涉及英联邦国家的声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政策分析等,是中国本土成长的学者在国际音乐教育崭露头角的优秀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霍杰斯特意将在正文中出现的所有论文例证与相关的同类型论文信息全部收集整理于附录中,形成一个由权威专家筛选过的音乐教育“研究论文索引”,为读者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参考文献。笔者基于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教学与观察,发现许多音教专业本科生参与了大量合唱排练与助理指挥工作,也有意以中小学合唱团为研究对象撰写毕业论文。但真正想要做好合唱团的教学策略研究,必然涉及针对合唱团员的教学实验,而“实验研究”同样是音乐教育专业新手们感到棘手的领域。在本书第九章“测量”中,霍杰斯使用了中国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廖梅英针对儿童演唱音准的研究輥輱訛,虽然这个例子主要涉及儿童学习身体动作之后进行音准测试的测量问题,但如果有心的读者能够翻阅“附录”中的“实验研究”列表,就会发现廖美英教授著有多篇有关儿童合唱中使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身体动作训练的研究輥輲訛,其中包含标准的实验研究模型、质性访谈与数据处理过程, 是音教合唱研究的优秀模板。可以说,《导论》的“附录”部分是新手研究者的入门宝库,善用论文索引,便可找到研究正途。

三、追随“灯塔” 铭记准则

虽然《导论》在内容定位上是一本研究入门指南,作者也事无巨细地为新手研究者们总结了学术之路的一般过程:从文献收集到综述撰写,从研究搭建到数据处理,从结论产出到公开发表。但除了这些琐碎而严谨的工作之外,《导论》在开头与结尾都颇具人文关怀地对“研究者”这个身份进行了讨论。霍杰斯曾对美国音乐教育界最重要的一组专家学者进行过访谈,以探讨一个成功的学术研究者所应具备的特质。这些杰出前辈总结出的“研究者特质”就像学术之旅上的灯塔,一盏一盏,引导着年轻的研究者们沿着光明的科研航线前行,避开暗礁与漩涡。

根据美国音乐教育专家团的意见, 成功的学术研究者应当:怀有强烈求知欲,好奇而自律;永远追求杰出,爭取不断提高;确保学术活动是生活中的优先项,但也需平衡工作与其他活动,善于自我调节;具有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也能随机应变,使用零碎时间随时投入工作;既有远见又关注细节,了解学科整体环境与方向, 同时对具体的任务一丝不苟;最后,学术成果还需和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这样的“学术准则”或许让人望而生畏,仿佛只有学术圣贤才能一一达成, 但新手研究者若能从入门伊始就有这样的目标和理想,“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也必然能够在学术科研的“升级打怪”之路上收获颇丰。

在知晓顶尖学者的高远成就与学术特质之余, 霍杰斯也曾与笔者交流针对音乐教育领域新手研究者的重要建议,笔者总结如下:1.大量参阅自己研究兴趣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公开发表论文;2.开展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为具体而严谨的实证研究工作积累经验;3.对音乐教育专业与新知识的学习永远保持好奇。而《导论》正是作者带着上述理念, 怀揣着学术热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为中国年轻学者们所撰写的。希望高校中的音乐教育学人们能够明白, 尽管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需要漫长的劳作和重复,更需恪守学术道德,但当自己的成果终于经过层层修改见刊发表,这种成就与满足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你开始对音乐教育专业做出了原创的、个人的贡献”。

《导论》是一本典范式的音乐教育研究入门指南,结构清晰、文笔简练、例证丰富、篇幅适中、双语对照。笔者作为本书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原作者通过邮件进行了上百次细节沟通,也以这次翻译的经历亲身验证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不易与可期成果。希望这本学术新作能为音乐教育专业进一步打开视野,让更多中国年轻音乐教育研究者踏上“科学研究”的旅程。

[本文系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 类)《长三角区域各类型高校的音乐美育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2PJC0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人才扶持培养计划《中美当代音乐美育政策文件与理论文献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杨丹赫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讲师

(特约编辑盛汉)

猜你喜欢
导论新手研究者
聂鸿音《西夏文家和语言研究导论》出版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