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兄弟》阅读

2024-05-16 13:42卞毓方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山大妈

天生一个小可怜。貌似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但头顶光光,一毛不生。眼皮耷拉,遮住瞳仁,仅仅露出一条缝儿。个头儿矮小,六七岁了,看上去只有三四岁。走路倒蛮快,双脚落地无声。衣服嘛,衫不像衫,裤不像裤。老家是阜宁陈良,三岁时,也就是1953年,随父母搬来合德。都说这是新兴的镇子,有奔头儿。没承想四岁那年,父亲患食管癌病逝。

政府济弱扶倾,每月无偿提供五斤白砂糖,供小山的娘制成糖球销售,赚点糊口钱。哥哥四处打小工。他稍微长大点,便每天挎个竹篮,上街捡煤渣、捡烟头。早饭是没的吃,中饭、晚饭有一顿没一顿地凑合着。

“小山,你来。”西邻大妈叫他。

他“嗖嗖”地跑过来了,他知道准有好事。

“今天煮鱼,帮我上街买五分钱糖色、酱。听清,三分钱酱,二分钱糖色。”大妈递过来一角钱。

那多出来的五分,就是跑腿费了。

小山的娘去码头洗衣服,西邻大妈随即跟过来,洗青菜、萝卜、山芋。临了,总会往小山的娘的洗衣盆里塞点杂七杂八的东西。

怜贫不落痕迹,人再穷也有自尊。

小山捡的煤渣,一斤卖二分钱;捡的烟头,剥出烟丝,晒干,一包卖五毛钱。他常把煤渣分给西邻大妈,烟丝分给西邻老爹,不要钱。

后来,小山的娘改嫁。再后来,小山与娘随继父下放陈洋镇开洋村。临走那天,向西邻告别,小山细细的眼角噙着豆大的泪珠。

这是我童年的往事。西邻大妈是我的母亲,两邻老爹是我的祖父。记得祖父曾把小山叫过来,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刘古山”,一字一字地教他认,未了叮嘱:“记住了小山,你的名字,就是你的脸面。”

过了一年,我也离开合德,北上京城求学。从此尘海茫茫,彼此音信断绝,形同隔世。

我内心深处,始终晃动着那个赢形垢面的小可怜,年岁愈长,形象愈清晰。我虽自家不富,但看不得别人穷;虽自身坎坷,但看不得别人遭难。

小山后来怎样了?

像他这种“小不点儿”,在凭劳力吃饭的农村如何谋生?

后来——他还有后来吗?

“后来”来了。癸卯三月返乡,一天晚上,我和从前的邻居张长庚兄弟小聚,提起刘吉山。长庚说:“他已搬回合德,就住在我家后边。”

有这等巧事!匆匆结束晚餐,我拉了长庚,冒雨前去寻找。

二层小楼,临街。敲门,无人应。街坊大嫂热情,帮忙拨打他的手机号码。终于接通电话,他下楼开门。

我先发制人,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你还认得我吗?”

他愣了一下,定睛,左瞧,右瞧,惊呼:“卞三哥!卞毓方!”

笑容和热泪霎时涌出。他是,我也是。

屈指算来,这一别,整整一个甲子。

他能认出我,证明我变化不大。

我却无论如何也认不出他。记忆,是一页泛黄破碎的稿纸;眼前,是一幅笔精墨妙的油画。你怎么看,都看不出他是昔日那个小可怜。灯光下,他如霜的白发,宽阔的前额,轩昂的鼻梁,方挺的下巴,衬上酡红的脸庞,透出一股神气、福气。

老话说,“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他的命运,显然发生了移根换叶的变化。

坐定,环顾室内,这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装潢考究,四壁挂满了锦旗。我顾不上寒暄,单刀直入:“古山兄弟,看来你后福不浅。你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三哥,不瞒你说,刚到农村那会儿,苦哇!”古山讲,“我从小吃惯了苦。人家怕苦,我偏找苦。我人瘦,但身子结棍;我块头小,但脑瓜儿聪明。第二年,我专挑重活儿、难活儿干。别人不干的,我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评我为劳动积极分子。”

劳动,这是实打实,硬碰硬。在农村要出人頭地,就得要力拔山、气盖世。看不出他精头细爪、骨瘦如柴,竟有金刚之魄、罗汉之魂。赞!

“学习‘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我没念过书,不识字,但记性好,过耳不忘。人家读,我听。三篇文章,听几遍,就背会了。我又加背了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村里轰动,树我为典型,我成了市里的学习标兵。”

古山又加入村里的文娱宣传队。原来他还有艺术细胞,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然而人不可能永远待在舞台上,聚光灯不会老围着一个人转,接下来的一步至关紧要。

“听你谈话,肚里已有些墨水。”我满怀兴味,“你是怎样摘掉文盲帽子的?”

他答:“我能背,自然就会照着‘老三篇一字一字认。‘老三篇认完了,再认《反对自由主义》。四篇认全了,文化就有了基础。

高!这是“曲终收拨当心画”,这最后的一“画”,落在了文化上。

“当了市里标兵,领导培养我入党,让我抓队里生产,抓财务管理。我不懂账务,就跟县里一位专业会计学习借贷记账法。后来村里考会计,一百分的卷子,实践部分占四十分,借贷部分占六十分。几位老会计拿了前面四十分,我拿了后面六十分。我得了第一,当了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这是真本事。这是学业证明,能力增值,马太效应。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今话则要说“穷不过二代”。古山十八岁结婚,生两子。二子随时代的节拍,出息成了商界精英,一个在盐城,一个在合德。如今,老两口儿退休无事,在镇上帮二儿子照应门市。

曾经,看“山”是“山”;如今,看“山”不是“山”;站远一步,站高一步,看“山”又是“山”。古山他一路走来,谈不上惊天动地,但在其本人,绝对是脱胎换骨。他是矮小,木隐于林,“万人如海一身藏”。他是瘦弱,但瘦弱也有积极的一面,放大同情,吸收关爱。他曾经眼细如缝儿,但目光聚焦,目中有人。如今我来看他,努力把记忆中的苦孩子和眼前的幸福老汉对接,由不得赞一声时代和命运。

(选自2023年9月8日《光明日报》,有校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济弱扶倾”和西邻大妈的帮助,从侧面表现刘古山小时候生活的艰难,也为其苦难的童年增添了温暖的底色。

B.刘古山在孩提时代生活十分艰难,缺吃缺穿,营养不良,父亲早逝,但是在苦难中也练就吃苦耐劳的品质。

C.文本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刘古山的人生故事,一条是“我”对刘古山的关注。两条线索之间有因果关系,联系紧密。

D.尾段画线句子是说,在刘古山孩提时代,作者就觉得他会成为“山”一样的人,刘古山人生发展的轨迹最终证实了作者的预判。

2.从作品情节结构上看,鲁迅《祝福》中的卫老婆子和《古山兄弟》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结尾写道:“由不得赞一声时代和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理解错误。尾段画线句子,“看‘山是‘山”,是说刘古山小时候身体状态不好、生活处境极为艰难,给人的感觉是他一生不会有什么变化和发展。“看‘山不是‘山”,是说看到老年时期的刘古山,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是那个令人怜悯的刘古山了。“看‘山又是‘山”,是说刘古山小时候勤劳、能吃苦、懂事等品质没有变。

2.他们都有线索的作用,把故事情节片段连缀起来。卫老婆子将祥林嫂在祥林家、鲁四老爷家和贺老六家的情节片段连缀起来,贯通了祥林嫂的故事;“我”将刘古山作为苦孩子和幸福老汉的情节片段连缀起来,贯通了刘古山的故事。他们都是故事情节的有力推动者。卫老婆子把祥林嫂介绍到鲁镇,配合祥林的母亲劫走祥林嫂,推动了情节发展;“我”想知道刘古山的“后来”,以及冒雨寻访刘古山的行为,推动了文中情节发展。

解析:该题体现教考有效衔接的理念。卫老婆子和“我”在作品谋篇布局中主要是起到线索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答题时,要分类、分层次作答。

3.刘古山人生发生巨变,作者认为是“时代和命运”交互作用的结果。时代的发展,给了刘古山改变人生的机遇。刘古山勤劳、能吃苦、头脑灵、求进步等特点和品质,使他改变命运,创造出美好人生。这句话点出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点明了主旨。

猜你喜欢
小山大妈
小山怪变变变
大妈
大妈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大妈为何尿失禁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大妈一枝花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