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服务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2024-05-17 03:34胡荣涛
党政干部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临空枢纽货运

胡荣涛

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生产力布局,是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关键支撑。依托花湖机场建设的临空经济区,围绕航空物流、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光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个,总投资1127.85亿元。但在交通网络枢纽性、机场系统功能性、腹地经济支撑性、口岸功能外向性、生活生态配套性等方面仍不完善,与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标准还有不小差距。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重发力,提升花湖机场发展能级,服务湖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提高交通网络枢纽性:大力发展专业化航空货运网络,加快推进多式联运

一是构建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武九铁路与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吴家山站、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及棋盘洲港区联通,实现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有效衔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武汉新港阳逻港、三江港区和棋盘洲港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效衔接。开通至各大洲主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全货运航线和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面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发挥“中部之中”区位优势,依托腹地综合交通汇入全国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有效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等区域。

二是加快完善轴辐式航空多式联运体系。大力推动以现代航空货运及多式联运物流体系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航空网络、高速铁路为通道,高速公路、干线铁路、江河航道为骨架,国际陆港、门户机场为平台,构建空铁公水多式联运、立体覆盖、全球通达的现代化多式联运新格局。探索空高联运,加快推动武九高铁鄂州东站机场专用铁路链接核心枢纽货运站和客运站,接轨武九高铁花湖站,满足西向武汉、南向南昌的客货运输需求,实现航空与高铁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快建设武鄂黄黄周边节点30分钟高速公路交通圈,以及与武汉东湖高新区、三江港、梁子湖、葛店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新港物流园等重要经济节点之间的1小时快速交通圈,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外集疏运体系。推进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加快武汉新港重要港区码头工程建设,加快五丈港区燕矶作业区5000吨级航油泊位工程建设,预留输油管道功能,保障核心枢纽油料供应。通过增设城市航站楼等多项举措加快促进花湖机场与其他运输方式协同融合,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硬件衔接和软件统一。在提高机场轨道接入率的同时,重视提升轨道机场的分担率,增加衔接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多样性,降低收费成本。

三是完善机场核心区综合交通布局。以武鄂、武黄、鄂黄第二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机场高速为核心区,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进一步完善鄂州、黄石、黄冈城市内部综合交通与核心枢纽的连接,形成核心区高效的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中运量公共交通体系,采用快速公交系统(BRT),以核心枢纽为中心,规划BRT1、BRT2、BRT3三条线路连接鄂州、黄冈及黄石中心城市,建立高效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同时,预留远期轨道交通建设条件,对接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葛店南站,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

二、提升机场系统功能性:提高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航空运输订单和物流企业的聚集

一是提高机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前段收运核查和机场口岸联检设施,推动运单电子化。高标准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开展航空电子货运试点,研究构建“单一窗口”空港通关系统。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机场货运中的综合运用。积极引入国内外航空货运处理专业力量,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二是建好货航基地。以顺丰等大型快递物流企业为主体,以其组建的货运航空公司为主基地,参与主导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着力引入拥有全货机机队的专业化航空物流企业,加强专用设备配套,建设机场专业化货运设施。适时引入更多航空公司,开辟更多航线,加密航班。

三是促进主要物流公司加快聚集。在前期建设运营基础上,根据需求适时启动花湖机场升级工程暨物流行业货运中心基地工程建设,综合运用税费等政策性措施降低电商企业航空物流成本,实现航空运输订单乃至物流企业的聚集。邀请“四通一达”等国内外主要物流公司、全国性货运基地的落户与聚集,把花湖机场打造成辐射中部的快运中心,实现向全国物流行业货运枢纽乃至全球性货运枢纽的演进,从而在国内乃至全球确立湖北在物流领域的重要地位。

三、提高腹地经济支撑性:聚焦航空货运特性优势,加快培育临空产业体系

临空产业分为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和航空引致产业。花湖机场要打造全行业的中转枢纽,除了吸引更多的全国性物流公司中转枢纽的聚集之外,更需要机场所在区域及其周边有足够的订单支撑各大物流公司的日常运营。国际货运枢纽的形成,其周边相应产业(腹地)的培育与打造至关重要。

一是依据航空货运特性引进临空产业。航空运输虽有快捷、高效的优势,但它高昂的成本同样影响着商户的选择。因此,依托花湖机场所规划与打造的产业体系,除了直接服务于花湖机场的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之外,都必须充分考虑航空货运的特性。基于航空货运的特性,以及鄂州周边区域的产业特性与自然属性,花湖机场周边的临空集配区可重点打造消费电子类产业与生鲜类农产品电商产业。其中,消费电子类产业集群可重点围绕华为武研、联想武汉研发基地,依托武汉显示屏领域的产业基础重点吸引TCL、海信、康佳等消费电子类企业聚集,推动上述企业的核心生产基地落户花湖机场临空集配区,以实现大量的订单供应。

二是基于区域特色优势发展临空产业。基于武汉的综合流通优势和黄冈、鄂州等大别山周边区域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商特别是生鲜电商。依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把新鲜的洪山菜薹、洪湖莲藕、潜江龙虾、梁子湖大闸蟹、武昌鱼等农产品卖到各大一线城市甚至世界。

三是依托武汉都市圈布局临空产业。武汉特别是东湖高新区周边区域可考虑重点引进大型消费类电子企业及其生产基地,鄂州特别是葛店区域可考虑重点发展电商、港口运输及仓储物流,黄冈可考虑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商。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立协同与统筹机制,重点打造花湖机场配套产业体系。依托四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与四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发挥,不断提升花湖机场日常物流订单规模,在物流行业形成良好的示范与物流吸附效应。

四、提升口岸功能外向性:对标国际国内知名自由贸易港,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

国际先进航空城或临空经济区均是空港枢纽叠加自贸区或综保区模式。对标国际国内知名的自由贸易港,加快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的设施建设,需推动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积极申请口岸正式开放,力争国际机场尽早获批。有序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保税功能区,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等进境特定口岸功能区。大力打造开放平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保区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天河、花湖双机场机制链接、资源整合、平台共享的政策红利与内生动力。以自贸区政策拓展、片区扩容为突破口,在花湖机场实行空港枢纽叠加自贸区或综保区模式,建设国家级综保区,设立自贸区子片区。加快推进以阳逻港为核心,天河、花湖机场与沿江港口、空港自贸区和综保区联片联动格局的形成。

五、提高生活生态配套性: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体系和绿色生态功能体系,增强集聚人才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完善临空经济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城市商业综合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高标准服务。沿途规划打造全龄教育配套、临空综合大型商业体、大型体育中心、大型综合医院及休闲乐园。发挥好山好水好区位的优势,统筹全域生态保护,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公园群落。加快完善生态价值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生态价值工程。以航兴城、产城融合,建设具有较高品位和国际化程度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共同支撑的航空都市。

猜你喜欢
临空枢纽货运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