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 元代画家吴镇的名、字、号
    沈国庆关键词:吴镇;名;字;号古代文人讲究用名规矩,编撰家谱、签订契约等必须用“名”,等到成年以后,为了相互之间能够礼貌称呼,就会为自己起“字”,内容往往是“名”的补充或延伸。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抱负,还会给自己起“号”。在日常交流中,一般用字、号相称,而不会直呼其名,以示敬重。所以,古代文人大多拥有“名”“字”“号”三个不同的标签,甚至有时候还用笔名,从中可看出家长的祈盼和自己的追求。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又号梅沙弥、梅花

    书画世界 2023年7期2023-09-01

  • 善为护持:王铎题吴镇《渔父图》
    力。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秉承宋画技法,又身处“九峰三泖”之间。目之所及,烟云变幻,层树掩映,碧水微澜。一叶孤舟游走于水际岸边,使观者生出无限感慨。吴镇自题画曰:“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画面的空间延展是从有到无的,树木的描绘是从清晰到模糊的;外界的千尺浪,内心的四腮鲈,要想保持诗筒的丰盈,那就必须以酒弥散心志。在吴镇自题中,人生是适意而放松的。虽然在蒙元统治之下,无法达其心志,但尚能以“渔父”自居,追寻“独善己身”的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2023-07-19

  • “渔父”吴镇:一叶随风万里身
    永辉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四家之一。吴镇在中国画坛是个独特的存在:少年时好剑术,却无“仗剑天涯,行侠乡里”之行迹;十八九始学画,得一手妙笔丹青,享有画名,却极少卖画;年轻时,游历江南,开眼界,长见识;成年后,习易经,通儒、释,知天命,养韬晦,存远志。吴镇一无家族背景,二不蓄资产,三无名士气,四不结交权贵,五无沽名钓誉之行径;长居故乡嘉兴魏塘,生活简朴,清贫淡泊,却笔耕不辍,以教私塾和算卦为生计,是真正追求“内心之乐”的隐士,“一叶随风万里

    美文 2023年13期2023-07-10

  • 浅析吴镇墨竹艺术特色与师承关系
    41000)1 吴镇生活时代背景及艺术风格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生于1280年(南宋灭亡一年后),亡于1354年(元代末年)。虽未生活在宋代,但祖辈均为宋廷效力,且有官至宰相的大官。族谱记载:祖上为周王室之后,高祖为南宋两度拜相的吴潜,曾封崇国公、许国公①;曾祖吴实为宋武将,抗击蒙古军时战死;祖父吴泽为南宋抗金武官,宋亡后“誓不臣元”,于40多岁便卸甲归田从事海运业,祖父对元廷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吴镇。他自幼随祖父习武,好剑术,又饱读诗书,但从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2023-03-21

  • 盛懋:我的邻居吴镇
    啸图》元·盛懋与吴镇住对门,真不是一件好事。最初,他身穿布衣,带着一囊算卦占卜的零碎每天在双湖桥头卖卜。后来,他把家搬到了我家对门。吴镇是个怪人。首先是穷得可怜,他家没有马匹,更无车轿,上午遇见他时,总是在卖卜的路上;下午遇见他时,则要么拎着水桶,要么背着柴捆。他家也无人拜访,搬来有一阵子,也未见门前拴马桩上拴过一匹马,更别提乘轿来的人了,偶尔有兜售胭脂杂货的小贩经过,吴宅也是门户紧闭。他也画画,不过恐怕技艺不精。直到有一天,我去丹丘先生(柯九思)家拜访,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2期2023-03-05

  • 梁鸿《神圣家族》中“乡镇”的多重文化表征
    ,小说中出现了“吴镇”这一新的地理形象,与梁庄系列共同形成了“梁庄—吴镇—穰县/北京”的三级地理空间。“乡镇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的落后,但是又保留着一些属于农村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向城市转变,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城市的水平”[2],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神圣家族》中的“吴镇”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它不同于以往对于乡土的线性表征,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斯图亚特·霍尔在《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对表征的定义是:“表征是通过语言产生意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2年12期2023-01-24

  • 几生修到梅花 ——从《梅道人遗墨》中领略吴镇作品的诗情画意
    江峰青为梅花道人吴镇祠题写的楹联,此联是吴镇一生高洁品性的写照。如今,吴镇祠原祠已毁,故楹联亦无存,联语收录于江峰青《魏塘楹帖录存》一书中,江峰青留于吴镇梅花庵中的墨迹唯剩清光绪丁酉(1897)六月为“梅花亭”的题额,梅花亭中现安放着明代华亭人陈继儒撰文的《修梅花道人墓记》碑。从历代文人对吴镇的推崇,可知这位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四家”的画家的艺坛地位。吴镇因画而享名于世,但清末邑人金安清在其《重修梅花道人墓记略》中写道:“按道人吴姓,仲圭其字。以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10期2022-12-14

  • 文化生态学语境下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安吉县鄣吴镇为例
    方法。以安吉县鄣吴镇为例,发现其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在自然环境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创新等方面遵循生态规律,形成了自然、环境、文化的和谐共生。安吉县鄣吴镇的具体做法可为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7]。2.1 鄣吴镇基本情况鄣吴镇位于安吉县西北部,与安徽省广德市交界,是浙皖边贸重镇。镇域总面积49.5 km2,下辖6 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2 万人。鄣吴溪自西南向东北贯流全境,孕育了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鄣吴镇山水秀美,历史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2022-12-03

  • 吴镇草书《心经》艺术风格探微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在草书方面也卓有成就,其有作品草书《心经》传世,后世评其饶有旭、素之致。目前对该作品的研究甚少。研究吴镇草书《心经》,剖析其笔墨、结体、章法等方面的形式构成、风格特点和取法方式,再将其与元代其他擅长大草的书家相比较,可以了解吴镇草书的艺术风格和成因,这对书法实践,尤其是草书的学习和作品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生于元初、卒于元末,一生未仕,隐居山林。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卓越,从明代中期起被

    书画世界 2022年9期2022-11-17

  • 吴镇《梅花庵稿》题画诗辨伪
    10023)一、吴镇题画诗的辨伪元画“四大家”之一的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自晚明董其昌(1555—1636年)等人推尊“南宗”画派,吴镇位列最负盛名的“南宗”画家之一。吴镇的研究,在文献材料的支撑上颇有不足,其中原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梅花道人遗墨》提要道之甚明:镇以画传,初不以文章见重,而抗怀孤往,穷饿不移。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旧无专集,此本题曰“遗墨”,乃其乡人钱棻捃拾题画之作,荟粹成编。吴镇以绘画作品闻名美术史

    艺术探索 2022年5期2022-11-06

  • 浅谈吴镇的人生观对其绘画的影响
    书画院内容提要:吴镇是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画家吴镇的人生观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历史背景密不可分。画如其人,画品如人品,吴镇的绘画作品是其内心情感与修为的外化,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思想情操。一、吴镇的成长环境和历史背景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生于浙江嘉兴魏塘镇,生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庚辰(1280),正是宋亡的次年,殁于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享年七十五岁。他祖上曾做过宋朝官员,居汴梁,后南渡至浙江。其祖父居浙江海盐澉浦,

    书画世界 2022年6期2022-08-01

  • 管窥王原祁笔墨特色 ——以“仿梅道人”山水为例
    原祁仿梅道人画作吴镇,作为元四家之一,他的山水画作古朴自然、宁静致远。梅道人笔墨继承了董、巨披麻皴,其山水作品多为一江两岸式构图,其湿墨画法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王原祁作为“清四王”之一,继承了董其昌的“仿古”思想,“仿”遍古代诸位名家作品,其曾说“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翻阅王原祁流传的山水作品,其仿梅道人墨法作品留存较多,对于梅道人的取法贯穿于其整个艺术生涯。他取法梅道人比较早,但对梅道人墨法之精华的提炼,在五十岁

    艺术品鉴 2022年11期2022-04-18

  • 伍子塘边(组章)
    你的银丝白发……吴镇,一路隐去的橡林老书生每一次走到吴镇墓跟前的时候,心中总是在想,他是怎样走过了一生的。在花园弄的吴镇纪念馆里,可以看到一尊花岗岩的雕像,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智者的形象。那神情,那眼眸,以及那微微飘动的衣衫,无不透漏着一种莫名的仙风道骨。我们总会记着他的一个名号:梅花道人。走进吴镇陈列室,迎面而立的是一个微微有些发胖了的老者,据说是吴镇的自画像,出自《义门吴氏谱》手抄本。寥寥几笔,一个肥硕的大脑袋,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最有印象的当是那双宁

    星星·散文诗 2021年21期2021-12-21

  • 伍子塘边(组章)
    你的银丝白发……吴镇,一路隐去的橡林老书生每一次走到吴镇墓跟前的时候,心中总是在想,他是怎样走过了一生的。在花园弄的吴镇纪念馆里,可以看到一尊花岗岩的雕像,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智者的形象。那神情,那眼眸,以及那微微飘动的衣衫,无不透漏着一种莫名的仙风道骨。我们总会记着他的一个名号:梅花道人。走进吴镇陈列室,迎面而立的是一个微微有些发胖了的老者,据说是吴镇的自画像,出自《义门吴氏谱》手抄本。寥寥几笔,一个肥硕的大脑袋,一身松松垮垮的长袍。最有印象的当是那双宁

    星星·散文诗 2021年7期2021-08-30

  • 浅谈吴镇绘画中的“渔父”精神
    、黄公望、王蒙、吴镇、盛子昭均有《渔父图》传世。其中,吴镇对渔父形象最为钟爱。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作中,渔父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形式上有条幅、中堂、长卷,手法上有临摹、创作。要理解吴镇的渔父形象,可从图像学意义和其题画诗上入手。吴镇的图式经营大体是近处土坡,远处低矮山峦,中间大部分为辽阔的水面。创作时,吴镇以湿笔为之,营造一种烟雨茫茫之感,从而使远处山峦愈显遥远,中间水面愈显开阔,使观者进入一种凄静、孤寂、超尘脱俗的世界。《渔父图》元·吴镇吴镇除了在绘画题

    老年教育 2021年3期2021-03-22

  • 清代洮阳诗社与《洮阳诗集》考论
    攽、胡釴、杨鸾、吴镇等“关中四杰”为代表的秦陇诗人群体成就突出,引起了海内诗人的再次关注,也成为乾嘉时期“三秦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徐世昌《晚晴簃诗话》云:“关中诗人盛于国初,而陇外较逊。至乾隆间,松崖崛起,与秦安胡静庵釴并执骚坛牛耳。静庵诗尚朴健,名位未显。松崖则才格并高,研求声律,故其诗音节尤胜。归林下后,掌教兰山书院,裁成后进,颇有继起者。当为西州诗学之大宗。”[1]乾隆年间吴镇等人崛起陇右诗坛不是偶然现象,除了当时西北地区进一步统一,政治趋于稳定,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08

  • “元四家”都是谁?
    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合称。他们的山水画各有特点,黄公望的画笔意简远逸迈、气势雄浑:王蒙是茂密幽邃而有秀逸之趣;倪瓒则以简朴淡雅为主而寓萧疏气象:吴镇画风近似倪瓒而又别具空灵之气,让人有身在江南湿润水乡的感觉。他们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诗文书法,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故被称为“元四家”。其画风对明清两代产生了很大影响。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1期2019-12-16

  • 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
    摘要:吴镇的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部分竹画题跋面积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题跋所占面积比绘画本体面积更大的情况,能够在这样极端的置陈下仍然将绘画与书法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书画功底之深。在这册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吴镇在楷、行、草三种书体之间恣意转换,其画中竹子在或晴、或雪、或雨、或风的不同环境状态下呈现出千姿百态,其题跋书法也随着画中的竹子的姿态随意造型,实让人拍案叫绝。关键词:墨竹谱;吴镇;题跋《墨竹谱》本

    艺术大观 2019年19期2019-10-12

  • 图说书法
    元代·吴镇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绘画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吴镇一生清贫,隐居不仕,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坚持高尚志气,贯通儒、释、道三教。曾在村塾中教书,不愿从俗卖画。吴镇擅长诗文书法,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书画作品中墨法高妙,有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元以后的历代大家,沈周、文徵明、“四王”、八大山人等,都對吴镇墨法大加推崇。吴镇的书法多是题画,

    视野 2019年18期2019-10-09

  • 走近600多年前的“丹青圣手”梅花道人
    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吴镇的号。他的另一个响亮的名号是“梅花和尚”。吴镇(1280—1354),字仲圭,与吴兴王蒙、常熟黄公望、无锡倪瓒并称为“元四家”。戊戌岁杪,我率湖州作家赴嘉兴采风创作团走进坐落在浙江嘉善县城魏塘镇上的吴镇纪念馆,走进吴镇的梅花庵,走近这位600多年前的“丹青圣手”。我关注吴镇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人生和艺术带有很多湖州元素。吴镇人生的湖州元素首先来自于他的家族。他的高祖吴潜出生在湖州德清县新市镇。吴潜重孙吴泽见赵宋江山大势已去,只好放弃

    公关世界 2019年6期2019-09-10

  • 狂纵淳穆 超拔苍秀 ——吴镇《松泉图》诗跋赏析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明清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他的书法尤其是草书也有着精湛的造诣,甚为世人所欣赏,被认为是中国画家中书法艺术非常突出的一位。吴镇的书法艺术完全脱离了他的绘画,可作为独立的优秀书法作品来欣赏和认识。南京博物院所藏吴镇《松泉图》上的草书诗跋,即可看作是吴镇的一件优秀书法作品,从此题画诗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吴镇书法艺术的精深和微妙。《松泉图》元.吴镇 纸本105.6cm×31.7cm 南京博物院藏吴镇作品中荒

    老年教育 2019年4期2019-05-06

  • 江渭清巧护刘顺元
    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吴镇去庐山,去看柯老柯庆施。柯老劈头一句话:“吴镇,你们年轻人不懂阶级斗争。”(见《东进》通讯374期:吴镇《你们年轻人不懂阶级斗争》)在庐山会议结束回南京的轮船上,江渭清对吴镇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点了刘顺元的名字,说刘是党内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意思是要对他开展“批评斗争”。毛主席说:“渭清啊,天下大乱啰,你回去打算怎么办啊?”江回南京后,分别找省委几位书记谈了话,取得了一致意见,开会贯彻原原本本传达,但没有上挂下联,保护了干部。刘顺

    世纪 2018年6期2018-11-23

  • 吴镇的农金时代
    青年你惹不起”。吴镇三剑客和他们的白富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有着丰沛的农村生存经验,又在这个“扁平”的世界认识到远方以及远方的商业力量,一切都在解构,小镇青年已然2.0。三剑客的幸福时光快手是小镇青年的,抖音是都市白领的。这句话不一定对,但“吴镇三剑客”认为是对的。一个手机APP,把90后小青年吴越、大胖和老二恢复到非主流状态,他们的快乐托举出了一系列的快乐,他们的无聊引发无数的无聊。二十年前香港小痞子的装束重新上身,七扭八拐的纹身把他们的身体打造成甲

    齐鲁周刊 2018年31期2018-11-06

  • 文人意趣:吴镇《墨竹谱》浅析
    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吴镇《墨竹谱》并结合其书法题跋来简要分析书画题跋与文人画的关系。关键词:吴镇;墨竹;题跋;文人画;书法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的画科,从内在意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在形式上与书法表里生发。“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成为中国画史中千载不衰的画种。一般认为墨竹起源于唐代,被广泛认可有创于王维。苏

    东方教育 2018年23期2018-09-28

  • 浅析吴镇“墨戏”思想的表现特点
    “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独具个性,其绘画风格也迥异于其他画家,学术思想上最有代表性并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的“墨戏”思想。对吴镇的“墨戏”思想进行个例研究分析,足以窥元代文艺思想一斑。关键词:吴镇;“墨戏”思想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39-01墨戏的创作者主要以文人为主,墨戏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发展,墨戏的艺术追求、审美特征也就由文人做主。“墨戏”思想渗透在吴镇的艺术创作中。1345年吴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9-27

  • 龏诸器及相关铜器系联研究
    007 :6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4卷)[M] . 01925、01926,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3、84.[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3]朱凤瀚.论卜辞与商金文中的“后”[A].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辑[C],北京 :中华书局,1992.[4]Li Xueqin. The Glor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Bronzes[M]

    殷都学刊 2018年2期2018-06-25

  • 文旅小镇有“红印”
    李强来到安吉县鄣吴镇,记者第一反应就是吴昌硕的故居所在地。鄣吴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犹如一颗明珠,光彩夺目。这么一个清新的文旅小镇,党建又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带着对“红印”党建的好奇,记者走进了鄣吴镇。“红印”党建的由来知青坝、知青亭、知青大院、知青陈列馆、知青农场……行走在景坞村,与知青有关的遗迹和景点一线串珠,令人仿佛回到了知青年代。景坞村是浙江为数不多的知青插队点,那时来自各地的年轻人在这里扎根下来,挖沟渠、种水稻、植毛竹、修村道……当年知青们的艰苦奋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5期2018-05-09

  • 从《渔父图》看吴镇绘画中的渔隐情结
    要:元代山水画家吴镇一生淡泊功名,是一位绝意仕途的真正隐者。在绘画方面作过多幅“渔父图”。他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和弥满精力的笔墨情趣,描绘了江上隐士闲适自乐的垂钓生活,其意境大多表现他隐逸江湖的情怀。关键词:吴镇;渔父图;渔隐情结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43-02一、前言元代画家吴镇的山水画,以“渔父”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很多,从资料上看,大多是他晚年的成熟作品。如《渔父图》、《渔父图卷》、《渔父图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2018-05-03

  • 耿介豪侠 孤傲墨客
    orality.吴镇是“元四家”中唯一一个与权势功名全无关系的人。他有着豪侠一般的秉性,从习武转而习艺,虽然一武一文由动至静,但耿介孤傲的性情却是一点没变。《沧螺集》卷三载其“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号梅花道人。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惟以佳纸笔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其实,吴镇身出名门,其先祖为周王室吴王之后,祖父吴泽,字伯常,在宋代是一名抗金健将,曾参加镇守襄阳的战役。正是因为先祖仕宋,因而吴家在宋亡后义不仕元。终其一生,吴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年1期2018-02-01

  • 意义感的坍塌,或小镇里的人生困境梁鸿《神圣家族》
    则从梁庄投射到了吴镇,聚焦于小镇里的人生挣扎与困顿,敞开那些深刻地内在于其个人经验的温柔与残酷。从梁庄到吴镇,变的是梁鸿的文学地理和思想视野,不变的是她的兴趣点、写作的抱负。小镇时空体在写作《神圣家族》之前,梁鸿曾在一篇名为《我们吴镇》的散文里描写了“我们吴镇”含油带汁、活色生香的各色食物。这是梁鸿第一次详细地呈现吴镇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非常有意味的是,这篇以吴镇为主体的温暖文章里,出现了三重地理空间,分别是北京、穰县和吴镇。外甥女初来北京嘟囔着北京没啥吃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2期2017-11-13

  • 困局·疏离·虚构 ——梁鸿《神圣家族》三题
    的关键。从梁庄到吴镇,不变的是梁鸿对乡土中国命运走向的反思和对乡土众生存在境遇与精神世界的探寻。从梁庄走来的毅志们仍背负着的精神重荷,在中原大地孤独地生活。如何洞悉这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迷雾,是梁鸿的乡土书写无法回避的课题。正因此,梁鸿特意安排少年阿清从树上俯瞰吴镇的芸芸众生,并将《一朵发光的云在吴镇上空移动》作为全书的开篇。阿清爬的那棵老槐树是维系吴镇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但镇南的村支书吴保国要砍树后建设像城里一样的广场,只是由于阿清吃住在树上而暂时未能得逞

    小说评论 2017年5期2017-11-13

  • 元代吴镇诗画思想初探
    得了突出的成就,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吴镇的诗画思想是其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诗情画意、道儒随性、文学意蕴几方面论述具体分析吴镇的诗画思想。关键词:题画诗;吴镇;诗画思想;精神支柱;文学意蕴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168-02诗歌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滋生着文化的土壤。中国诗歌到屈原有了质的变化,而唐代李白、杜甫把诗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

    今传媒 2017年9期2017-10-20

  • 吴镇及其家族的书画收藏
    黄 朋吴镇及其家族的书画收藏黄 朋出生巨富之家的吴镇及其家族拥有相当可观的书画收藏。当人们谈论吴镇的时候,便会谈到隐者、清贫,卖画卖不过邻居盛懋,不得不时时以卖卜贴补家用。所以吴镇的画是内敛的,浑穆的,低调的,一如他笔下手持轮杆“只钓鲈鱼不钓名”的渔父。然而,我们却在几件传世名作上发现了吴镇的印鉴,这通常表明他对这些作品具有所有权。穷画家吴镇竟然拥有书画收藏?进而,对一本《义门吴氏族谱》的引征以及对点滴史料的钩沉,让我们一点点厘清那些不实的民间传说,看清吴

    大观(书画家) 2017年2期2017-09-16

  • 吴镇烽:考古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
    利 Yin li吴镇烽:考古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 尹 利 Yin li吴镇烽,考古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任陕西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兼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文物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陕西钱币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近40年来,吴镇烽为周秦考古和方志编纂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商周青铜器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在全国文博考古界有很大影响,是古代青铜器研究方面和方志界的学术带头

    收藏家 2017年4期2017-04-25

  • 感知画面 构 情境 ——徐小虎绘画鉴定思想研究
    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书中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6幅元代画家吴镇的传世品进行重新鉴定,最后认为只有4幅作品为真迹,令书画鉴定界“沉默”。一、徐小虎的鉴定方法宏观方法:以某些最具说服力的关键性作品为基础,建立起时代风格的观念,进而对无款的画作或者有争议的画作进行断代;微观方法:从同时代文献与图像中寻找大师的真迹。1.徐小虎从宋代和明代绘画的时代风格着手研究元代画家吴镇(1280—1354)。徐小虎认为,宋代绘画具有纵深的空间,形成了一种寂静感,画

    中国美术馆 2017年2期2017-03-06

  • 展卷灿然 ——吴镇《山窗听雨图》
    展卷灿然 ——吴镇《山窗听雨图》《山窗听雨图》为纸本手卷,卷末有作者年款并题诗一首:“一林修竹护幽居,中有高人独晏如。坐爱小窗风日美,悠然不必问樵渔。至元四年夏五十日,梅道人。”可知是作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的夏天,吴镇时年五十九岁。此作为平远构图,起首处为起伏的山丘,又有溪边草亭,掩映在杂树之中,一童子执伞前行,屋内有高士凝神端坐,远岫云移,千峰如驶,绵亘不断,蔚为奇观。远山用大小米家法,与之相对,云气氤氲。近坡与远山之间近乎融为一体,近处的山石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1期2017-02-15

  • 沈周对“元四家”山水画的整合
    洪[明]沈周 仿吴镇秋江晚钓图卷 美国西雅图美术馆收藏沈周的祖父沈澄,字孟渊,号介轩,或号绲庵。祖母朱氏。沈澄擅长诗文、绘画,为人品格高逸,广交朋友,诗文兴会。隐迹于苏州城北的相城建居室“西庄”( 后来沈周在此宅基上拓筑名曰“有竹庄”)。沈澄生有两子,即沈贞和沈恒。沈贞(1400—1482 后 ) 一作沈贞吉,号南斋,又号陶庵、陶然道人,是沈周的伯父,工人物、鸟兽,长于山水,画风秀润,现存作品有《秋林观瀑图》(苏州博物馆藏)、《竹炉山房图》(辽宁博物馆藏)

    中国书画 2016年10期2016-11-30

  • 关于影响艺术家作品风格因素的一些思考
    陈子惠摘 要:吴镇为“元季四大家”之一。他的墨竹画既能让我们了解到竹的虚怀若谷、坚守气节,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崇尚坚韧不拔,以及休闲怡然的人文情怀。吴镇的墨竹画表现了他对艺术乃至生命的理解,本文从影响吴镇墨竹画艺术风格的因素,如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精神根源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究。关键词:吴镇;艺术风格;时代背景;精神根源墨竹画起源于唐,发展于宋,盛行于元,光大于(明)清。文同、吴镇、夏昶、郑燮是不同时代对墨竹画有重大贡献的四座高峰。其中,吴镇的墨竹画上承文同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8期2016-11-28

  • 吴镇”:现代性逻辑下的艺术幻象世界 ——论梁鸿的《神圣家族》
    大鹏 张丽军“吴镇”:现代性逻辑下的艺术幻象世界 ——论梁鸿的《神圣家族》○王大鹏张丽军“百年乡土中国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乡村为单位,聚焦农民生存悲剧与苦难命运,展现乡村民俗民风的乡土文化审美书写。关于乡镇的乡土文学,可以说少之又少。即使偶尔书写的‘乡镇’,也是文化批判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空间表征。”①乡镇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的落后,但是又保留着一些属于农村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向城市转变,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城市的水平。就是在这样的一种

    文艺评论 2016年5期2016-09-28

  • 从梁庄到吴镇:梁鸿的变与不变
    解玺璋从梁庄到吴镇:梁鸿的变与不变撰文_解玺璋书名:《神圣家族》作者:梁鸿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梁鸿既然把吴镇的这群知识分子作为叙事对象,她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同情,也有失望;有无奈,也有愤慨读过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近日又读了她的新著《神圣家族》(原名《云下吴镇》),明显感觉到叙事所发生的变化。如果说前者是以“非虚构”进入读者视野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打开了虚构的魔盒。我不知道虚构或非虚构对梁鸿来说是否真有意义,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我所关

    中国慈善家 2016年3期2016-05-31

  • 《神圣家族》
    版面世。从梁庄到吴镇,梁鸿在《神圣家族》中用12个故事书写身处吴镇这一“县域”里生命群体的命运,他们是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12篇相对独立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篇章,以在地的烟火气息和丰盈的诗性话语讲述着吴镇的故事,人物命运盘根错节,互相链接,一气呵成。吴镇作为一个县城,它处于剧烈变化的城乡大环境下,从公共管理、社会结构、文化继承上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梁鸿将它提取和抽离出来,以此为标本观察中国县镇的生存样态与人文景观,在那里发现了以梁庄和吴镇为代表

    决策 2016年4期2016-05-25

  • 高洁、一生清贫的吴镇,便是元代众文人中最典型的代表。他终生隐居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活在清高寡欲的自我天地里。其诗有云,“古今多少风流。想蝇利蜗名几到头。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两度封侯。采菊篱边,种瓜圃内,都只到邙山土一丘。惺惺汉,皮囊扯破,便是骷髅”,足见吴镇看淡一切功名利禄之意。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殁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享年75岁。他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元代四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北京保利:吴镇《野竹图》重磅加盟
    喜不已。其中元代吴镇、清代恽寿平的绘画作品一定是资深书画藏家争夺的重点。我们先带您仔细品赏一下他们的翰墨精品,让您领略大师风范的同时也提前锁定好春拍中属于您的“心上之物”。吴镇:清风白雨聊婆娑吴镇,字仲圭,浙江嘉兴魏塘镇人,中国绘画史“元四家”之一。作于至正庚寅(1350年),吴镇69岁的《墨竹谱》册第十二开跋:“余老朽亦嗜此已五十年矣,尚未得一笔中程”。此虽为谦辞,亦可从中推断吴镇大约19岁左右就开始学画竹,可以说,吴镇学画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本幅《野竹

    中国收藏 2016年5期2016-05-14

  • 从王鸣盛与吴镇的交游看嘉道诗学的发展方向
    00)从王鸣盛与吴镇的交游看嘉道诗学的发展方向杨 齐(甘肃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 甘肃 定西 743000)沈德潜去世以后,袁枚的性灵诗学风靡诗坛,但格调诗学的影响力仍然存在。王鸣盛在读到仍然坚持格调的西北作家吴镇的诗集后,主动与吴镇建交。通过考察两人的交往始末,可以深入探讨格调诗学在乾嘉之际的生存状态,而吴镇以及好友杨芳灿融合格调与性灵的诗学观变化,彰显了嘉道诗学的发展方向。王鸣盛;吴镇;乾嘉之际;嘉道诗学;格调诗学;性灵诗学乾嘉著名学者、诗人王鸣盛(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07

  •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采用诗画相互参证的方法,研究吴镇笔下的渔父精神以及这一形象在他创作中的应用。【关键词】吴镇;渔父;墨竹;山水画;道禅哲学一、何为“渔父”精神渔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中的一个古老话题。楚辞和《庄子》中都有《渔夫》篇。楚辞《渔夫》中屈原洁身自好,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渔父则认为,君子不带凝滞之物,应

    美术界 2016年1期2016-02-25

  • 一朵发光的云下兀自生长的“吴镇
    对话,或者《云下吴镇》的写作前史在一篇谈论《云下吴镇》的文字中嵌入一段貌似毫不相关的对谈。是的,我要谈论的是《云下吴镇》,但我却想从一次未完成的对谈说起。2014年8月,我和梁鸿曾经有过一个关于她两部“梁庄”的对谈计划。那时候梁鸿应该已经开始了《云下吴镇》的写作。2014年10月,《云下吴镇》第一篇《漂流》在《上海文学》发表。奇怪的是,这是我们开始对谈的时刻,却都没有涉及这部新作,而且这篇对谈也成了半途而废的“残篇”。但即便如此,由于这一次未完成的对话正好

    上海文学 2016年1期2016-01-04

  • 梅花庵主
    美结合。关键词:吴镇;道家;自然观;元四家一、吴镇与“道”吴镇《松泉圖》宋末、元初時期,多数文人知识分子表现出不肯屈服于异族统治,并表现出一种抗争的精神,但随着元朝政权统治者的巩固和时间的推移,以及现实生存的困苦和无奈,人与当时社会现状的紧张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缓和了很多,有的文人应诏于朝廷,有的攀附权贵,有的虽然“不闻”当朝之事,但结交有权有势之人,雅集聚会,诗画应酬。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不被世俗所影响,真正的甘于孤寂、清贫守志的人不多,在绘画艺术中吴镇

    大观 2015年4期2015-07-05

  • 吴镇现存《墨竹图》真伪辨析
    刘萍【摘要】 吴镇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被列为四家之一,不仅仅是缘于他的道德人品,同时也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具有独到之处。吴镇擅长山水画,其墨竹成就被他的山水画所掩,其实,他的墨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足以自成一家,因此他的伪作在市场上不断出现。笔者从时代风格、个人风格、钤印、题款的书写、墨竹的组织形态、笔墨的书写以及绢的质地等方面辨析现存的《墨竹图》,认为此幅作品为明代伪作,非吴镇的真迹。【关键词】 吴镇;《墨竹图》;真伪[中图分类

    艺苑 2014年6期2015-02-06

  • 志不在渔 ——浅析吴镇《渔父图》
    不在渔 ——浅析吴镇《渔父图》◎万倩如一、心境的启发——“渔隐”文化“渔隐”的传统在中国渊远流长。在古代中国,渔、樵、耕、读四种生活方式是文人士大夫逃避官场的最佳选择,其中尤以“渔隐”的方式更为普遍,典故也更广为人知。它不仅仅是一种隐居生活,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心中一种极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也能体现文人们淡泊名利的心境。中国历来有着独特的“渔隐”情结。从传说中姜太公的“渔钓”意象,以及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的“渔钓”意象,到《楚辞》《庄子》中高蹈

    参花(上) 2014年11期2014-12-11

  • 吴镇水墨画的艺术表现
    610225)论吴镇水墨画的艺术表现谢 璐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225)吴镇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善画水墨山水、墨竹、人物等,他的绘画为元代以后的绘画风格树立了榜样,也对后世的中国水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吴镇水墨画的空间、笔法以及意境三方面分析和总结其水墨画的艺术表现。吴镇;水墨画;艺术表现;空间美;笔法美;意境美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并与当时的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吴镇早年在

    大众文艺 2014年2期2014-07-12

  • 吴镇山水画的艺术表现
    224051)谈吴镇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李 强(盐城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元代绘画作为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宁静淡泊,超然物外”思想意识成为元代绘画的精髓,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以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四家”为首的山水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为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吴镇以画隐逸题材著称,在元代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对吴镇的山水画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来了解和揭示其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吴镇;山水画;艺术表现元代是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11

  • 吴镇在绘画美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庄050035)吴镇(公元1280—1354年),浙江嘉兴海宁魏塘镇人,一生不曾出仕。镇字仲圭,一作珪。自号梅花道人、橡林书生、梅花庵主、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弥、沙弥老人等。吴镇是元代中后期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倪瓒被称为“元四家”。这种提法,很多学者认为最早文献出处是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指的是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屠隆《画笺》也持此“赵、吴、黄、王”为元四家的观点。项元汴《蕉窗九录》亦沿用这种说法。此后,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1

  • 吴镇艺术观念述论
    原因亦在此”①。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诗词,草书学辩光,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文同。擅长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吴镇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元四家。对吴镇的文艺创作理念进行个案研究,足可窥探元代文艺创作思想之一斑。研究吴镇的文艺创作观,对于挖掘元代整体艺术观念,厘清中国古代文艺和文艺思想由中古向近古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民族艺术的日益深研,元代文艺逐渐成

    名作欣赏 2012年26期2012-08-15

  • 吴镇的“渔父”山水画艺术
    戴 旋论吴镇的“渔父”山水画艺术戴 旋吴镇是元代书画四大家之一,善画山水、竹石。以吴镇1345年所作《渔父图》、1336年所作《渔夫图》和1341年所作《洞庭渔隐图》为例,从构图着眼,分析了吴镇“渔父”题材山水画的艺术旨趣。吴镇;山水画;构图;笔墨;意境;知人论世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据《沧螺集》卷三记载,吴镇长住魏塘,“为人抗简孤洁,高自标表”,隐居不仕,少与达官贵人往来。他的绘画题材多为渔父、竹石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3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