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瑞敏面对面

2000-06-13 21:33
中国企业家 2000年9期
关键词:张瑞敏海尔企业家

8月份,刘东华社长率《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全体员工前往青岛,应邀参观了海尔工业园,并受到与张瑞敏面对面,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等人的热情款待。这里是宾主之间对话、交流的部分内容摘要

对话人:《中国企业家》杂志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提醒张瑞敏》是善意的”

《中国企业家》:在去年7月份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我们的驻美记者李亚平写了一篇后来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提醒张瑞敏》。文章认为,美国的优势在于科学与技术的领先,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和低廉的成本。另外,美国的法律和非关税、非贸易壁垒十分复杂,海尔在美国市场上将面临一场完全谈不上势均力敌的战争。

张瑞敏:我认为《提醒张瑞敏》这篇文章是善意的,中国很多公司到美国去,可能都出现一些问题,这篇文章希望海尔不要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做的工作比文章提到的担心还要多得多,毕竟美国对我们来讲是比较陌生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在到美国去设厂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的工作,这个工作差不多做了有一年。

“出交通事故的不一定就是快车”

《中国企业家》:海尔的成功和快速发展令人惊叹,也有人担心海尔发展速度太快了,会有一天“倒不过脚来”。尤其是在管理的刚性和人才的培养上,能否一直适应海尔的这种快速扩张?

张瑞敏:打个比方,在公路上出交通事故的车并不一定就是快车,慢车也不一定就安全。有经验的车在路上可能跑得很快,但是到了十字路口,他可能会减速、停车。企业的发展也是这样,最关键的是你要高速增长,这过程中你对外部的环境是不是非常清楚,对你自身的能力是不是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的话,那么不管快慢,都会影响发展,关键是怎么规避风险。

而且我认为,对企业来讲,第一位是现金流量,而不是资产负债率,也可以说不是利润,因为现金流速快了,合理了,做得正常了,利润应该是在其中了,最关键的是把财务质量搞好。

“海尔是居危思进”

《中国企业家》:海尔已经做得这么好,但是海尔依旧声称在挑战满足感,你这种危机感从何而来?

张瑞敏:北京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现在很不错了,要居安思危呀!我说不是居安思危,我们是“居危思进”,本身不存在“安”这个概念,什么叫“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说没有哪一天得到安宁,所以我更欣赏比尔·盖茨的那句话,“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从这个角度来讲,每天你都充满了自我挑战。有人说新经济使我们和外国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完全是两个档,即使电子技术差不多的话,但在商业领域,你完全比人家短一截儿。比方电子商务,单是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电子商务,我看不行。从整个大环境上看,中国与美国和日本比还有很大距离。

“对管理者来说,没有比御驾亲征更有效”

《中国企业家》:现在你不再做总裁转做首席执行官,对这个角色的调整,你出于怎样一种考虑?

张瑞敏:我研究美国公司的结构,感到它比较有道理,董事长主持董事会,但日常事务由总裁来处理,CEO介于总裁与董事长之间,把整个大的决议变成一个指导性的建议。我认为,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人叫董事长也好,叫什么也好,游离出来之后,每天只考虑一些大的决策,至少到目前还不太现实。为什么呢?你不到第一线去,你不到市场上去,人们都看不到你,你坐在那儿冥思苦想的事情只能是远离市场的,作出的决策怎么会正确?

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对管理者来讲,没有比御驾亲征更有效。我们小企业往往得大企业病,规模没多大头儿就早早脱离一线了。我到美国去,一个中国人在那儿当一家公司的副总裁,他说“我在这里就像一条狗一样,每天要工作16小时,玩命地干。”

当然很多具体的东西,我不一定过问得非常细。但是中国和国外的一些企业还不同,决策之后,他下面的人会执行得很到位,但中国呢,底下的人不知道应该怎么执行,你还要想办法把他变成会执行。

“不是变成市场机制,企业就能搞好”

《中国企业家》:不同的企业,它出生的时候,那个蛋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也许大小差不多,但有的是鸵鸟蛋,有的是恐龙蛋。海尔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这么大?就是那个蛋里的核心比如企业文化是不一样的。

张瑞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管提出的怎么正确,如果不被员工认同,等于是一点用途也没有,一定要让他去参与,这个参与就是他自身价值的体现,如果他的自身价值体现出来了,他就愿意参与了。比方在海尔,包括普通员工,只要你有发明创造,能提高生产率,我们就以你的名字命名,这就是我们文化中的创业心理。

《中国企业家》:文化相当重要,但是这几年,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著名企业在产权改革、制度安排上的一些动作,海尔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张瑞敏:机制的改变非常重要,但只是企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绝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是充分条件的话,美国的企业哪一个都会成功,实际上它们国家的企业破产率、倒闭率很高。我不是说不应该搞机制改革,机制改革企业应该搞。但哪一个企业能认为,我现在机制搞好了,明天就一定会成功?

举个例子说,现在是冬天,天很冷,大家都盼望春天,但是真的到了春天,那时大家都把外衣脱掉了,漂亮的未必就是你。现在是冬天,我能在冬天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最漂亮。至少我现在认为,机制上的问题,我不会去喊,我不会把精力都放在这儿,我现在要抓紧时间,真正把企业竞争力搞上去,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现在外部环境不太好,你抓住机会,可能你会有更多的胜机,如果外部环境非常好,大家都能大干一场,对于你来讲,机会反而会非常少,这就是辩证地看问题。

“我喜欢一个歌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中国企业家》:我们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实际上怎样让像海尔这样先进的企业文化变成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应该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当前怎么能够让我们的高层决策者真正认识企业家的价值,企业家的动力解决了,他会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动力、职工的动力问题;企业真正有了动力和活力,这个社会的财富之门才会被真正地打开。

张瑞敏:我希望中国企业都非常好,我这个人不会唱歌,但是有一个歌名我非常喜欢,“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非常欣赏美国人对企业的看法,就是说美国的企业就是美国的事业,美国的事业就是美国的企业。但是在中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大差异。

《中国企业家》杂志很受企业家欢迎,我希望企业和企业家能从《中国企业家》杂志这里得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把企业办好。

猜你喜欢
张瑞敏海尔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你瞧人海尔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张瑞敏:海尔要建生态圈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