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信号等

2004-12-24 08:32
中国经济 2004年12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公关苏州

最强信号

中国贸易政策步入积极防御期

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受到的反倾销投诉已位居全球之首,涉及彩电、钢铁、打火机等多个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规则,并依此建立了较完善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而中国也贸易摩擦中逐渐学会运用国际惯例中建立起自己的调查制度。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士称,新修订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拟定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调查规则》是在2002年施行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贸易政策由被动趋于积极。

按照国际惯例,贸易壁垒调查是一国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以防止其他国家利用贸易壁垒对进口设置障碍。在今年4月至10月,中国已对日本有关紫菜进口管理措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贸易壁垒调查,这是中国迄今为止首起也是唯一的一起贸易壁垒调查。

有关人士介绍,贸易壁垒调查是一种“积极防御”的贸易政策工具。通过修订《调查规则》,建立更为完善的国内贸易壁垒调查制度,将帮助中国通过政策工具,主动收集国外贸易壁垒的有关情况,并主动采取有关措施,从而逐步摆脱过去在面对贸易壁垒时被动挨打的局面。

专家分析认为,《调查规则》将带来更多的调查案件,中国贸易政策将步入积极防御期。

最隐秘的圈子

王小石案揭开内地上市黑幕

近期,中国内地谈论最多的是“王小石案”所揭开的为企业上市服务的地下公关市场。案发前,王小石是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因涉嫌受贿罪被国家检察机关逮捕。之后,随着案件的深入,企业上市潜规则逐渐浮出水面。

当前,国内为企业上市消灾解难、疏通关节的财经公关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盛行。中国新股发行制度在2001年前一直采用审批制,企业为了上市,便将很大精力放在“公关”上,而股改和辅导也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包装”而不是择优,也因此产生了一批类似于通海高科、麦科特这样试图或已经造假上市的公司。

目前沿用的核准制,是由中介机构将拟上市公司的材料推荐给证监会上市发行部,经过预审筛选,最后进入发审委员会,由他们投票决定是否通过。于是发审委成为决定上市命运的关键环节,也是财经公关火力集中之处,它直接决定了企业已经为上市花费的巨额投入是否通过发行圈钱兑现。这种情形下,负责前发审委组织工作的王小石才有了受贿的前提条件。

据测算,包装上市的企业前期投入的大头包括——为了报表好看而必须维持好的利润,那么就须缴纳大笔税款,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公关公司等费用超过百万元;其余公关费用则难以确估,请客吃饭一顿数万元也平常,董秘常年驻京的差旅费亦不在少数,上下打点的费用更是难以封顶。比较极端的例子,山西某“国”字开头的企业为上市的花费,达到亿元。

中国制度的设计者也许没有想到的是,发审委委员名单不公开,投票采取不记名式,这固然是证监会为了封堵“攻关”而采取的措施。但无形中买卖发审委名单成为大赚快钱的生意。

有专业人士透露,目前财经公关行业整体比较混乱,门槛低,鱼龙混杂。正规的财经公关公司,跟企业签订合同,合同额一般在十多万元,最多也仅几十万元,而地下财经公关,因承诺能解决企业上市前的根本性问题,往往能签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大单。虽然行为违法,但因利润高,还是有人敢去冒险。

这一类公关公司一般生存时间不长,但层出不穷:巨大的获利空间和背后“靠山”的完美结合,“前人”们的“成功经验”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他们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利益的驱动让他们纷纷杀入“攻关”行列,而监管的漏洞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被“误解”为这是一项“安全、高效”的业务。

最风光的外企

宝洁成首个国际标王

一年一度企业广告盛会——200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令人跌破眼镜:第二次进入央视招标的宝洁力挫群芳,以3.8515亿元成为央视招标11年以来的首个“国际标王”。

虽然11年来,人们对于央视的天价广告招标微词不断。但是,央视在中国电视界乃至媒体中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使它成为商家必争的稀缺资源,而历届标王之路也印证着中国企业对品牌与营销的不断认知之路。今天的央视“广告标王”已经不再具备当初被赋予“市场标王”的意义和功能了,企业即便获得央视广告“标王”,这本身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经济行为而已。另外,“广告标王”获得的只是“知名度”,而不是“美誉度”。当企业自身的实力难负盛名之时,“标王”反而成了企业走向衰落的加速剂。一跃而成名的山东秦池酒和广东的爱多电器,最终都因为企业的盲目扩张和缺乏营销终端等原因,走上了绝路。

本届广告招标会上,外资企业中标额呈现巨额增长之势,参与投标的国际企业是去年的10倍之多。除了宝洁之外,联合利华、高露洁、NEC、肯德基等国际品牌也都中标成功。以往在中国市场广告投入相对吝啬的日本企业也纷纷在明年增加广告投入,丰田、佳能、奥林巴斯、卡西欧等品牌位列其中。随着国际公司的加入,人们希望,标王不再是一个噩梦的开始。

国际品牌加入广告招标的竞争,不仅显示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表明他们对中国独特的市场营销的认可和接受。未来,跨国公司、中国国有公司与民营企业将在中国市场的各个领域展开激烈争夺。也许中国成为国际热土的魅力就在于此。

最容易被误解的政坛动向

苏州成省长摇篮

因为前后三位书记调任省长,苏州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政坛关注的焦点——两任苏州市委书记陈德铭和王珉分别出任陕西省代省长和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候选人,加上已就任江苏省省长的前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地级市苏州当之无愧地成为省长的“摇篮”。

在分析苏州现象时,招商引资的成功被看作是省长摇篮的关键。谁也无法否认,苏州经济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是苏州干部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而发展外向型经济对苏州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是,如果简单地把苏州先后三位主政者的功绩归于招商引资的成功,似乎又曲解了事情的本质。公正一点说,苏州的成长在于抓住了机遇,而机遇之所以能被抓住,决策者的审时度势功不可没。

苏州最初受到人们关注是因为“苏南模式”的成功,当这一乡企发展的模式走入死胡同时,苏州又奇迹般地抓住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台湾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机遇,摸索出了一条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路。

到了世纪之交的梁保华和陈德铭时代,苏州的决策者对外向型经济规律的准确把握,对苏州经济角色的清晰认识,和甘当上海配角的清醒头脑,才使苏州外向型经济的马达声因此越来越响,最终超越上海浦东成为“主角”。在这一时期,苏州不断发展创新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在2001年,梁保华上调后,陈德铭把苏州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放到了与招商引资同样重要的位置。而王珉在任期间,由于意识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空间逐渐缩小,他开始着手苏州经济的转型,希望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改变苏州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形成多条腿走路的局面。

苏州的几任决策者在保持经济政策的延续性的前提下,能够植根于现实、适时适地求新求变,是一种偶然,也是源自高层对苏州的有意栽培。否则,怎会有如此集中的高学历官员历任苏州市委书记?与苏州经济同样引人注目的温州,为什么没有成为省长摇篮?

所以,当陈德铭就任陕西省代省长时,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不会克隆苏州经验和做法。而是结合实际,发掘陕西潜在的优势,然后再借鉴沿海城市理念。而中央政府的厚望亦在于此。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公关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嘉利公关签约自由超越公关ERP
俄罗斯贸易壁垒对中俄贸易的影响
两大公关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