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不是稻草人

2006-11-22 06:59梁雨谷
中国市场 2006年11期
关键词:执行力管理制度管理者

梁雨谷

对中国企业而言,制度的缺失、盲目和无力是普遍的痼疾和隐痛。制度是用来被执行的,这是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制度是剪刀手,它永远都不应被当做稻草人。

在农田中插一个稻草人,往往对保护庄稼很有作用,因为飞鸟较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蒙蔽。人却不一样,因为善思维,所以在面对一项制度或法律时,人会去观察、分析、试探,最终决定是否遵守。一个国家,若执行不到位,其法律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企业的制度也是如此。

为什么制度不能执行?

首先,因为不重视。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一种权力,会对组织里的人有约束。但是,我们中国人相信“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所以,制度是可以随意改动的,于是制度面前并非人人平等,制度的尊严得不到应有保障,如中国古代的“刑不上大夫”就是典型。既然制度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认识,那么,高层管理者参与制度制定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当然,也就不会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了。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违反制度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高层管理者。因为,对制度的违反恰恰是人治社会中,特权阶层体现自身地位和特权的一种方式;一旦制度约束了高层管理者,必定导致制度的终结,这已为世界企业管理的实践所证明。目前,我国相当大一部分企业正面临这种局面。

其次,因为只重制定,不重执行。企业有时会心血来潮,一制定制度就想一次到位;或制定了制度,却不管执行;或者制度制定了,执行也管了,但是执行不到位等。东北一家国有企业一直亏损,后来聘请了一个日本职业经理来担任CEO,大家都认为,他来之后,肯定要带来日本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出人意料的是,他在看了原来的管理制度后对大家说,原来的制度就很好,就按照这套制度逐条执行。结果,企业当年就扭亏为盈。同样的管理制度,不同的执行度,产生判若云泥的效果。可见,只重制度制定,不重执行,效果为零。

第三,因为和企业实际不符合,没有执行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特别是企业家往往不愿花费心思和精力对企业内外环境和管理制度进行充分研究,从而制定管理制度,更多地是要下属去把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移植过来。如果能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领会再加以执行,企业也会有所收获。但是,企业在引进时又往往因缺乏最起码的理解而导致执行的偏差,这时又会以不适合本企业为由予以废除,哪怕是自己制定的制度也是如此。北宋的熙宁变法就属此例,两位管理者难脱责任:宋神宗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王安石则太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们推行的新法本身并无大错,无一不是出自良好的愿望,甚至是很替农民着想的,但实际上,在当时的体制和社会环境下,没有可执行性。所以导致事与愿违,变法以失败告终。

第四,因为制度之间互相不配套。制度如果不配套,势必互相矛盾,导致执行困难。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岗位靠竞争,收益靠贡献。而实际情况可能是薪酬体系上主要是靠职位,而不是贡献,即通常所谓的“官本位”。这两者显然是矛盾的,最后必然导致一个制度形同虚设,或者两者都不起作用。更有甚者,给别有用心的管理者留出上下其手的机会。因此,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必须一以贯之地体现出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支撑。

第五,因为制度不能体现在回报系统。管理上有句名言:员工只会做上司考核他的事情,不会做上司希望他做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考核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相匹配,最终会体现在回报系统上,即会在薪酬制度上得以体现。显然,没有回报的制度不会得到人们的关注。

制度缺乏执行的危害是什么?

一是规则不复存在。由于制度不能得到贯彻,或贯彻不到位,导致企业规则体系的崩溃,规则不复存在。组织规则的不存在必定造成组织战斗力的衰竭和组织运营成本的提高。企业管理的情形也是一样。因此,一项制度的执行到位与否,不但关系到某项制度,也关系到整套制度,甚至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运营规则。特别是关键性的基础制度,比如企业使命宣言、经营理念等。这正是目前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

二是会提高其他制度的执行难度。首先会破坏制度的严肃性。员工对制度的信任丧失,制度的严肃性不复存在,其他制度在执行时,不可避免存在更大的障碍。其次,制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某项制度执行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他制度执行的不到位,无形中提高了其他制度的执行难度。

三是潜规则的形成会破坏组织的正常运行体系。由于某项制度的执行存在问题导致制度体系失效,潜规则将代之而起,而潜规则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往往形成暗箱操作和无序的政治斗争,从而损害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运行成本。在管理上,如果潜规则成为企业的主要规则,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是很难的,企业的长期发展就缺少制度保证。这也是中国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的重要原因。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周幽王对烽火制度视若儿戏最终导致其国破家亡的结局。

制度不能当摆设

我国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制度的可执行性始终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在目前面临国际大企业的竞争时,制度的执行性是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提高制度的执行性是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首先,制度的执行性要贯彻制度设计、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制度的执行性是制度的基本特征,不能执行的制度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导致制度体系的巨大损害。在制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制度的执行问题,包括制度的整体框架的搭建、制度体系的设置、制度体系的实施顺序等等。制度逐步展开的过程本身,就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过程。

其次,制度之间要有配套性。制度的配套性是制度体系的效率所在,是一个企业管理有效性的保证。每项制度都是不可替代的一环,因此,某项制度的执行性的破坏都会导致整体执行性的损坏。制度之间也必须相互支撑,形成整体。特别是对制度之间接口的处理往往是制度的配套性的关键。要让管理尽量没有盲点,必须要解决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次,要让文化具有执行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制度是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是通过经营理念和制度去强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控制方式。文化是人的自觉行为和自我约束,具体体现为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它通过控制人的思想,最终控制人的行为。因此,要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就要建设企业的执行文化。

最后,企业家的执行力是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他不但自己要有执行力,还得使企业作为一个组织要有组织执行力。企业家必须不断和员工进行沟通,使员工理解、掌握制度,从思想上做到同心同德,在工作上做到尽职尽责。著名的孙武为吴王练兵的故事,典型地说明了制度是否得以执行对一个组织战斗力和纪律性的强弱所带来的影响。孙子为吴王训练宫中美女,分为两队,以吴王的两名爱姬为队长,并事先三令五申地规定了前后左右齐步走的动作要领。第一次击鼓向右,美女们哈哈大笑。孙武说:“约束不明,条令不熟,将之罪过。”于是又反复强调并演练了操作规程。第二次击鼓向左,美女们还是笑声不止,无一人认真操练。孙武厉声道:“约束不明,条令不熟,将之罪过;既已明确而令不行,队长之罪也。”下令将这二人斩首。吴王见状想为她们求情时,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斩了两位队长后,美女队伍操练时,整整齐齐、令行禁止,再无人敢等闲视之,执行力大大提高。于是孙武对吴王说:“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所以,企业家要充分重视制度的建设,并且要不折不扣地把制度贯彻执行下去,同时保证制度的严肃性,要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企业的长期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增加取胜的砝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执行力管理制度管理者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