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完美匹配

2008-11-04 10:33陈耀金
人力资源 2006年3期
关键词:职位岗位人才

陈耀金

为实现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企业在“选、用、培、留”人才时,都应充分实现岗位设置在两个层次上的匹配:岗位与业务的匹配,即,根据组织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岗位配置,实现“因需而设”;人员与岗位的匹配,即,考虑人员在岗位上的匹配状况,做到“因才适岗”。

员工可以选择两个职业发展通道分别进行认证,最后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来确定基本的职等待遇。若失去管理职位,员工可以凭借其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转向技术职业发展通道,这就有效解决了企业管理队伍新老接替过程中,下岗“干部”无法安置的问题。

只注重人才积累,不注重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从组织层面看,可能会形成一方面企业的人才存量不少,但另一方面却出现专业人才缺乏或者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从部门层面看,常常会出现长配长、短配短的现象,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一个群体内,同一能级、同一年龄段的人才过分集中,容易产生人才排斥,力量可能会相互抵消。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物资。如果你是高山,就显现出你的巍峨挺拔;如果你是大海,就显现出你的汹涌澎湃;即使你是棵小草,也要显露出你的郁郁葱葱,大自然才能丰富多彩。

D公司员工:“在工作中,我很少有机会做我最擅长的事。”

D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通过“数字圈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开拓了公司在行业的发展空间并奠定了领先地位。业务的急剧扩展也带来了人员规模的扩大,公司由原来的100多人急剧扩张到1000多人,而且,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未来1—3年内将突破3000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令公司管理层忧心的事情出现了:公司规模化的发展却没有带来相应的规模化效益,成本急剧上升,人均效益显著下降。

公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控制人力成本,控制人员编制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规模和人力成本的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同时,公司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差旅成本大幅增加,总成本并未降低;有些部门开始抱怨人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的人才奇缺;员工普遍反映超负荷工作,长期在客户现场出差、解决客户反映的产品系统缺陷并忍受客户的抱怨;在员工敬业度调查中,员工对一道问题“在工作中,我有机会做我最擅长的事”回答的认可度普遍较低;员工主动流失率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公司的业务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公司管理层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显然未实现两个层次上的匹配:

第一,组织结构与业务发展的匹配,以保证人力资源队伍规模和质量的组合,与业务发展体系高度匹配和一致;第二,人员和岗位的匹配,通过提升人员的敬业度来拉动公司发展的成熟度,提高人均绩效。

一个企业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组织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员—岗位—业务(即PPB,People- Position-Business)的协调匹配:

岗位—业务(Position-Business)匹配:根据组织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岗位配置,实现“因需而设”。一方面,这种岗位配置结构能够很好地完成业务的目标;另一方面,这种岗位配置结构能够实现更优的成本效益,当优化岗位配置结构时,人力成本结构也将得到相应优化。

人员—岗位(People-Position)匹配:当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了相应的岗位之后,需要考虑人员在岗位上的匹配状况,做到“因才适岗”,从而持续提升员工的胜任程度,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

解决方案:

●根据公司核心业务流程,进行职位分析,优化岗位设置,提高岗位与业务(Position-Business)的匹配度。

该公司分析行业发展规律后,把生产过程逐步划分成了分析、设计、生产、测试、运行维护等不同的核心业务流程。按照专业化的分工以及协作,对核心业务流程重新划分职种;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职位分析;重新设置职位,通过撰写职位说明书,界定职位的内容(职责、任职要求等);进行职位评估,确定职级。

公司明确界定了对应核心生产过程的专业化职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方式以及对应专业领域的能力要求,通过职位体系管理,为公司组织机构管理、员工招聘、业务和人员规划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公司的岗位配置数量、结构与业务发展匹配,提高成本效益。

●在职位体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的规划设计,激励员工的发展,特别是高层次人员的发展。

根据职位体系,公司总体上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设计为管理和专业两个基本通道,根据需要,还将专业通道再细分为业务、技术、营销、服务、职能管理等;每个通道中,与职级对应,又在纵向上将每个职级分成不同的职等。这样,对于每一名员工而言,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可以选择管理通道,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专业通道发展,从而妥善解决了多数企业中“自古华山一条路”、万众一心奔“仕途”的问题。

以技术类职位体系为例,员工至少可以选择技术与管理两个职业发展通道,技术通道包括见习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等。由于两条通道的资格要求不同,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选择。

如果员工技术能力突出,但领导能力或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相对欠缺的话,就可以选择技术通道发展;而一旦成长为资深技术专家,即使不担任任何管理职位,同样可以享受公司副总裁级的薪酬与职业地位,企业也可以因此而保留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技术骨干。

很多员工还可以选择两个通道分别进行认证,最后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来确定基本的职等待遇。若失去管理职位,员工可以凭借其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转向技术职业发展通道,这就有效解决了企业管理队伍新老接替过程中,下岗“干部”无法安置的问题。

●通过职位能力评估,适时对人才进行“能力盘点”,优化人员与岗位(People-Position)的匹配。

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在保留人才方面(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但是,只注重人才积累,不注重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从组织层面看,可能会形成一方面企业的人才存量不少,但另一方面却出现专业人才缺乏或者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从部门层面看,常常会出现长配长、短配短的现象,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挥。一个群体内,同一能级、同一年龄段的人才过分集中,容易产生人才排斥,力量可能会相互抵消。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司通过实施职位能力评估,适时对人才进行“能力盘点”,形成员工能力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及时根据项目要求和人才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从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形成人才“互补感应”的配比关系,组成互补型的人才搭档。这一举措,使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处于最佳位置,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做到了人尽其才,盘活了人力资本。

●实施职位能力评估,结合员工职业发展,制定量体裁衣式的培训计划,持续定向地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成熟度,从而拉动公司发展。

国际环保专家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物资。如果你是高山,就显现出你的巍峨挺拔;如果你是大海,就显现出你的汹涌澎湃;即使你是棵小草,也要显露出你的郁郁葱葱,这样的大自然才能丰富多彩。企业也是这样,企业需要各方面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但由于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员工的才能可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技术系统表现平平的员工,转到营销系统,可能就成为骨干。

职位能力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评估,对于一般员工,通过对照职位能力标准,不仅仅可以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也可以从中发现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管理者,通过评估团队的能力现状,绘制团队的能力剖面图,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对照标准可以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团队,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职位岗位人才
领导职位≠领导力
人才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职位之谜与负谤之痛:柳治徵在东南大学的进退(1916—1925)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美最高就业率地铁圈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