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09-02-27 01:36程现昆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士

程现昆 王 莹 张 威

[摘要]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护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教育内容与形式简单化、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只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护士;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9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085-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普遍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职责之一,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健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下救其萌芽”,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健康教育的意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医学模式的影响下,这种意识未被重视而逐渐被淹没。20世纪20年代,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进我国。1934年,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1978年以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整体护理观的确立,护理健康教育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997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邀请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健康教育专家来华讲学,首次将“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此后,随着临床路径医疗服务模式的引进,国内一些医院制订了健康教育路径图或用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方法等尝试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列入了护理计划之中。不仅使得护士在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确立,而且使我国健康教育工作向国际化水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2.1对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王亚红等[3]对某三甲医院126名护士的调查显示,37.3%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11.1%的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没有必要,61.9%的护士未应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调查表明,85%的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存在不同的认识上的误区。虽然开展整体护理后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被纳入了护理工作范畴,但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医院及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和考评机制;许多护士的思想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阶段,把完成治疗、单纯被动地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看成护理工作的“硬指标”,而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当成“软指标”,仅仅满足于完成治疗任务,忽略了护理健康教育。

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普遍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只有医生能治病救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只是打针、送药、端大小便器而已,不重视护理工作,近年来开展的整体护理工作也只不过是对患者改善一下服务态度,增强点责任心而已。因此,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只相信医生的解释,对护士健康教育持怀疑、否定态度以及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效果。

2.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过于简单

一项对146例住院患者的调查发现[3],100%的患者喜欢护士给予健康教育,但有95%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不够详细,24.7%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的时机不当,17.8%的患者认为未能因人施教。很多护士将护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混为一谈,健康教育内容程序化,仍以疾病知识教育为主,预防、保健、康复为辅,忽视心理以及人文、社会知识教育;只注重疾病教育方面,对心理护理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泛泛而谈,灌输得多而反馈得少,单向传播多而双向交流少;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心血管疾病、骨折等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仍处在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体化需要的内容,往往又因忙于各种基础操作,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2.3护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某医院的一项调查表明[4],该院现有护士中有82%为初级护士,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低,知识面狭窄,且知识结构陈旧,更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培训。而医院对健康教育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金不足,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持条件。统计结果表明,医院普通病房实际床护平均比为1∶0.36,最低的仅为1∶0.26。护士缺编严重,而患者的护理需求又不断增加。整体护理引进后,护理工作量逐渐增多,护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及较频繁的大小夜班轮转,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繁忙时段护士根本无时间去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健康指导,更谈不上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健康需求。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压力更大,有的已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畏惧及厌倦感。上述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认真评估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自身健康的信息,特别是住院患者,更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医护人员的诊治、护理及教育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但是,患者的学习需要受年龄、个人经历、疾病特征、知识水平和价值观以及职业、婚姻状况、住院科别、疾病分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之前,必须评估患者的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各方面因素,才能给予有针对性、阶段性、保护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希望获得宣教资料,如健康教育处方、个案处方、折页宣传册等书面资料,可以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学习;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及家属,在发放资料的同时,应当利用模型,观模带教、做护理示范,让患者积极参与练习,掌握技能。面对面讲解,不分文化层次的高低,均是患者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方法。电话咨询和复诊时咨询,也是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教育方式之一。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时,应及时收集患者的身心、文化、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的资料,根据不同患者及家属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还应当根据患者所处的身心状况选择教育时机,在患者具有学习愿望和具备学习能力的身心条件时给予适时教育。若患者处于否认状态,对其教育是徒劳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3.2密切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度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临床诊断及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护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护患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信赖的,护士对患者要公正平等。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对待患者,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疾病,还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要根据各类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老人,护士应该像女儿一样,尊老、敬老、爱老,想方设法激起他们生活的兴趣,在人生的最后旅途上感到人间的温暖;对患儿,则应有慈母般的心肠,使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对同龄患者,则以兄弟姐妹般的感情理解他们。

情感交往是护患关系中的最基本、最经常应用和最重要的方面,在一定情况下能起主导作用。情绪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并在患者的一切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种轻柔的动作,一种友好的表情,一身端庄的仪表等,加上同情、亲切、关怀、体贴、负责等动听的话语,能给患者带来温暖、安慰与希望,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能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3.3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护士伦理学国际法》规定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即保护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我国《护士注册法》也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是教育能力,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技术操作,它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护士既是具体组织者,又是联络者和实施者,护士组织教育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患者的教育效果。

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院内轮转与培训的方法,以及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方法,做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通过分期、分批举办健康教育理论学习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护士从理论上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熟悉健康教育标准,掌握健康教育程序;通过组织护士学习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技巧等边缘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健康教育内涵。同时,在培训和实践中,还要教育和引导护士掌握健康教育技巧(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等),运用患者能接受、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工休座谈会、个别交谈、查房、宣教材料、板报、实物示范、母婴同室的电视宣教等),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健康教育水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

总之,尽管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患者的认可,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需要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需要护理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该项工作深入、扎实、全面地开展起来,这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罗艳姣.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内科,2007,2(1):116-118.

[3]王亚红,刘春芳.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3-74.

[4]刘华平,巩玉秀,么莉,等.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配置标准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22-25.

(收稿日期:2008-10-12)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