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对小学生的时事教育

2009-03-11 01:38
关键词:加强小学生

吕 赟

摘 要:时事教育在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想成熟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促进思维、判断能力乃至正确人生观、行为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健康地步入“社会化”轨道。而目前小学生对国内外大事了解甚少,我们应该加强小学生的时事教育。

关键词:加强;小学生;时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04-02

在一次课间,我和学生们闲谈,内容涉及当前国内外时事新闻,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对这些内容竟一脸漠然。我问他们,平时看不看《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作业还来不及做呢,哪有时间呀。再说了,就算是看电视,也得好好地过把‘动画瘾哪。”

我不禁想起学校曾结合“5·12汶川地震”所开展的时事教育活动,掀起了一股以汶川地震为话题,以爱国主义、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热潮:语文老师们结合诗歌、散文、新闻报道,用深情的叙述、动情的讲解深入生命教育的课题;政治老师结合时政及民族精神等相关章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与社会老师引经据典,结合汶川的历史及中国历史上的地震,带领学生重温中国人民的坚强奋斗史,并结合汶川地形结构及地壳的板块运动相关知识,为同学们科学的解释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音乐老师组织同学们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用爱的歌声表达对灾区遇难同胞的缅怀和生还者的祈福;信息技术老师与学生一道关注抗震救灾,组织学生上网搜索“感人瞬间”,制作电子报刊……那次时事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认为,时事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其一,时事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时事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走出书本,涉猎更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如果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和风起云涌的国内改革大潮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只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置身于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他们在社会发展中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也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

其二,时事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既要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生成,也要接受社会群体和社会现实的检验。时事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正确地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从而促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成为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人。正确的人生观来源于对现实的正确了解,一个人如果不了解时事,就几乎成了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笼中鸟”,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很难使自己的人生观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学生们是祖国的未来,负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只有了解祖国的过去与现在,才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才能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果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国家大事所知甚少,又怎么能树立起振兴祖国的宏伟志向呢?

其三,时事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无论哪个时代,一个人要使自己的人生理想符合社会需要,使自己的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使自己的行为不逾越社会规范而对社会有所贡献,都必须“睁眼看世界”,对社会时局和国内外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和清醒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观。众所周知,人能采取正确行为,固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心理基础,但对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却是人正确行为的直接依据。因此,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实,他们的眼界才会开阔,思路才会打开,思考才会全面,行为才会正确。

其四,时事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时事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敏捷、正确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因为时事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头脑中“塞”入有关时事政治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事件发展顺序等),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厘清各类时事的来龙去脉、始末因由,让他们通过系统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使其思想和观念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无庸置疑,时事教育在学生的人格成长和思想成熟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地步入“社会化”轨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小学生的时事教育。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加强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