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趣

2009-03-17 10:12张小雷
新校园·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抄书侯宝林王夫之

张小雷

孙犁“包书”孙犁先生爱书成癖,视书如命,甚至还有一种给书包书皮儿的嗜好。孙犁还爱在包好的书皮上附记一些文字,如书名、作者、卷数以至得书经过,该书简评或偶然感触等等。此类文字短小精练,言简意赅,颇耐玩昧,先生名之以“书衣文录”。如:《宋词选》,1974年6月4日上午记。“某君需索宋词,既刻捡出,恐其有失,软纸皮外,另加硬纸皮焉。”

余光中“玩书”一般人买书,多视其内容来决定取舍。而台湾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看到精美华丽抑或装帧考究的书籍便一见倾心,也顾不得内容是怎样的。他曾经这样来形容自己“欣赏把玩”书籍的情形:“资深的书呆子通常有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他们坐在书桌前,并不一定要读哪一本书,或研究哪一个问题,只是喜欢这本摸摸,那本翻翻,相相封面,看看插图和目录。并且嗅嗅(尤其是新书)好闻的纸香和油墨味。就这样,一个昂贵的下午用完了。”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的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杖“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时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800多种,走遍名山大川,收集药物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补稿。

王亚南“绑书”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由红海向欧洲驶去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闻一多“醉书”诗人闻一多新婚那一天,亲朋好友‘大早就拥入家门,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得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醉”。

华罗庚“猜书”华罗庚的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合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才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有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便顶风冒雪,一连18天跑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猜你喜欢
抄书侯宝林王夫之
侯宝林巧胜华罗庚
蒲草抄书
侯宝林 半夜捡破烂
心送
侯宝林先生打牌
心送
心送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