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铁长城

2009-04-07 02:03
军事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部队海军

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诞生。60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一支有效履行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

中国有辽阔、富饶、美丽的海疆,濒临浩瀚的西太平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广大海区,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就有6500余个。属于中国管辖和拥有资源主权的辽阔海区内,不仅有通航贸易之利,而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贸易,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辽阔的海洋、众多的岛屿,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百余年中,美丽富饶的海洋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通道。翻开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国侵略者从海上入侵中国次数之多是十分惊人的。从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英、美、法、俄、德、奥等国的军舰,入侵中国沿海地区达47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从辽东半岛入侵4次,从渤海湾入侵10次,从山东半岛入侵12次,从江苏沿海入侵lO次,从浙江沿海入侵9次,从福建沿海入侵8次,从台湾入侵10次,从广东沿海入侵21次。尤其是日本入侵中国沿海地区次数最多,占各国人侵总数的41%。日本对台湾统治长达50年,对旅大地区统治40余年。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中国人民: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开拓海洋、征服海洋和保卫海防的光荣传统,为了保卫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在建立强大的陆、空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建立巩固的海防。

一、人民海军的创建(1949~1955年)

(一)第一支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

1历史背景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没有海军力量。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沿海地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创造了全歼该地区国民党军队的大好形势。但由于缺乏海上武装,致使国民党陆军残余多次在国民党海军和美国海军的掩护下从海上逃跑。历史的经验和现实斗争的需要,使中国共产党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争取尽快组成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

1949年1月21日,江苏泰州已经解放。为便于指挥渡海作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于4月4日率领野战军部分人员到达靠近长江的白马庙乡地区,在一座小楼内设立了前线指挥部。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乡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驻地宣告成立,由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也烈,副政治委员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以原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师部644人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三个办公厅。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

由于新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处于幼年时期,而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拥有一支获得美国支持的海军,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著,使当时中国大陆与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环境和形势。大陆上的解放战争到1950年春基本结束,绝大部分省、市转入了经济恢复时期;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和海域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仍然处于封锁反封锁、袭扰反袭扰的战争状态。海上战场是陆上战场的延伸,人民海军参加的反封锁、反袭扰以及解放沿海岛屿的战斗是完成解放战争大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战火中诞生的人民海军,在与敌人反复较量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到1954年上半年,逐渐壮大的人民海军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其它战斗部队,配合陆军、空军向沿海敌人展开了全面进攻,进行了数十次战斗:

1950年5月25日,人民海军16艘舰艇向万山群岛守敌发起攻击。在历时71天的作战中,战胜了总吨位超过自己数十倍的敌舰艇部队,一举解放了万山群岛和广东沿海的全部岛屿;

1955年1月18日,人民海军148艘舰、艇、船组成的4个登陆运输大队,46艘护卫舰、炮舰和护卫艇组成的战斗舰艇编队,在兄弟军兵种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一江山岛,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三军联合作战,为我军战略战术宝库增加了三军协同作战的新范例。

至1955年1月,终于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以外的全部东南沿海岛屿。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们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毅然迈出了第一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2组建海军各级领导机构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1月30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机关及第四野战军后勤2分部部分机构和人员调来北京,于4月14日正式建立海军领导机构。1952年又增调第二野战军第10军军部和直属部队加以充实。海军领导机关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海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海军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罗舜初。

成立军区海军领导机构。1950年12月3日,调陆军第173师直属队、第四野战军补训2师的部分人员,成立了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构。1952年10月又增调陆军第44军部分机构和人员充实机关、部队。中南军区海军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方强,副司令兼参谋长周仁杰,政治部主任吴罡。

1950年4月,以第四野战军后勤2分部部分人员和第12兵团部分机构及人员为基础组成海军青岛基地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一萍,副主任委员许培仁。同年9月9日与第二野战军第11军军部和直属队合并,正式成立海军青岛基地。青岛基地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易耀彩,政治委员段德彰,副司令员赵一萍、郑国仲,参谋长杨国宇,政治部主任胥治中。

1955年5月,以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正式组建海军旅顺基地。旅顺基地第一任领导人为:司令员罗华生,政治委员彭林,副司令员刘昌毅、邵震,副政治委员宁景华,参谋长谢正浩,政治部主任邓可运。

成立舰队领导机构。人民解放军海军下辖3个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1955年10月24日,在原华东军区海军的基础上,成立了东海舰队,陶勇任司令员,袁也烈任政治委员;在原中南军区海军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海舰队,赵启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60年8月,在原海军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扩编成立了北海舰队,刘昌毅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各舰队

初建时,其领导机构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岸防兵部(处)、舰船修理部、防空兵部、工程部等部门。以后,随着海军总部机构的变动而变动。

3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海军创建初期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原国民党海军军官和士兵(以下简称原海军),总人数达4000余人。除700余人是解放后在各地招收的之外,其余3300余人都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的。

如何使4000余名原海军人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调来的人员融合在一起,这是人民海军建设初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毛泽东于1949年5月28日接见华东军区海军领导人张爱萍和原国民党海军高级军官林遵等人时,提出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他对林遵等人说:“你们懂得科学知识,有技术。我们新海军(指人民解放军陆军调来的人员)要向你们学习。人民解放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和战斗作风,你们也要向新海军学习。新老海军要团结,相互学习,共同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绝大多数原海军人员都焕发出高度的革命积极性,在人民海军的作战、训练和教学等各个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大批原海军人员,为争取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二)建立海军各军兵种

1海军建设总方针和指导思想的提出与确立

人民海军建设的总方针和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949年3月24日,毛泽东和朱德在给国民党海军“重庆”号起义官兵的复电中已把海军看作是建设“强大的国防”的一个组成部分。8月,毛泽东为华东军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1950年8月海军召开建军会议,一是确立了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建设人民的海军;二是制定了海军建设的具体方针:“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还为海军舰艇部队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朱德同志在195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海军保卫国防的第一项重大任务是防守海岸线,保卫领海。这些都为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

2组建海军各兵种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主要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勤务保障部队组成。其基本任务是抵御海上入侵之敌,保卫祖国海疆,捍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水面舰艇部队的组建

人民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包括驱逐舰、护卫舰(艇)、导弹艇、鱼雷艇、猎潜舰(艇)、布雷舰、扫雷舰(艇)、登陆舰(艇)和各种勤务舰船。任务是:消灭敌舰船,破坏敌岸上目标,输送陆战队在敌岸登陆,以及进行侦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扫雷、护航、护渔、救生和运送人员物资等。

第一支护卫舰部队的组建。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护卫舰部队是1949年11月正式组建的,当时叫第一舰大队和第二舰大队。部队的舰艇都是渡江战役后接收、征用的一些陈旧舰艇,舰型不一,装备也极其简陋。舰艇上的人员2,3是在华东军区海校经过短期学习的陆军官兵,1/3是原海军人员。1950年4月扩建为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1955年10月改名为护卫舰第6支队,下属3个大队,拥有护卫舰14艘。这支部队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种子”,以后陆续组建的驱逐舰部队、猎潜艇部队、潜艇部队和鱼雷艇部队等,都从这支部队抽调了各种骨干。

第一支鱼雷艇部队的组建。1950年8月,成立了快艇(鱼雷艇)学校,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培训,共培训出学员897人,配备了42艘鱼雷艇,成立了4个鱼雷艇大队。海军第一支鱼雷艇部队就此宣告诞生。

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的组建。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的筹建工作开始于1954年3月。海军利用陈旧舰艇,特别是以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为基础,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第一、第二训练大队。这就是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的前身。1954年7月22日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1954年lO月底又组建了第三、第四训练大队,舰员由华东军区海军第6舰队和海军联合学校的部分人员组成。

潜艇部队的组建

潜艇部队包括常规动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等。主要任务是消灭敌人的运输舰船和大、中型战斗舰艇,摧毁敌基地、港口和岸上重要目标,还可以进行侦察、反潜、布雷、巡逻和运送人员物资等。

作为水下突击兵力,潜艇技术装备复杂,操作要求比水面舰艇更为严格,基地各项设施也必须配套。海军建设初期首先组建的是常规动力潜艇部队。为了培训潜艇人才,海军于1951年4月成立了275人的潜艇学习队,到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学习。在学习期间,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罗瑞卿等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先后到学习队视察,鼓励学员们刻苦学习,为创建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1954年6月19日宣布成立。6月24日,接收了向苏联购买的2艘旧式潜艇,分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同年7月,又接收了苏联的另2艘旧式潜艇,为潜艇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增加了力量。

海军航空兵部队的组建

海军航空兵包括水鱼雷机、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反潜机、运输机各种专业飞机和防空部队。任务是消灭敌舰船,破坏敌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掩护、支援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战斗行动,参加沿海要地防空,保障海军基地的安全,以及进行侦察、巡逻、反潜、布雷、扫雷、通信、引导、救生和运送人员物资等。

第一支航空兵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1师,于1952年5月在上海组建。这是一个混编航空师,以海军航空学校毕业的第一期空勤学员为基础,接收陆军第30师第90团团部全部人员,以及空军第9师第25团团部和所属3个飞行大队,组成水鱼雷轰炸机团和歼击机团,配备苏制杜-2型水鱼雷轰炸机4架、乌拉-2型教练机2架,乌拉-9型驱逐机19架、乌拉-9型教练机2架。这个航空师的建立,标志着人民海军航空兵部队正式宣告诞生,它为整个海空突击力量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年轻的海军航空兵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屡建奇功:

1953年3月,诞生仅9个月的海军航空兵不畏强敌,击落敌机13架,圆满完成保卫鸭绿江大桥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4~1955年,在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海军航空兵出动飞机289架次,顺利完成夺取制空权任务……

海军高炮部队的组建。海军第一支高射炮兵部队的前身主要是第四野战军高射炮兵第1师第2团第2营。

1950年12月26日,海军高射炮兵第一团成立。这个营以海军高射炮兵第1团第1营的番号在青岛驻防。该团第2营和第3营,分别以青岛基地文化训练队和警卫团炮兵连为基础扩编而成。海军对空监视营于1951年1月组建于青岛,以目力观察手段掌握空情动态,这是海军雷达兵部队的前身。到1954年3月,组建了海军第一个雷达营。与此同时,探照灯部队和航空场站保障部队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岸防兵部队的组建

岸防兵包括海岸炮兵和海岸导弹部队。任务是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消灭敌舰船,掩护近岸交通线,封锁航道,支援在濒陆海区活动的舰艇,支援岛岸、要塞的守备部队作战。海军于1950年8月首先成立了炮兵学校,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258名结业学员于10月21日在青岛组建了海军第一个海岸炮兵营。1951年又陆续组建了一批岸防炮兵团。海岸炮兵部队成立以后,在炮击金门、马祖和解放一江山岛等岛屿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上海淞沪地区的海岸炮兵第8连201人,于1953年3月赴朝鲜抗美援朝,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扼守西海岸平安北道培山地区,在控制海区、支援前沿岛屿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海军陆战队的组建

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是独立或配合陆军部队实施登陆作战,夺取登陆点和登陆地段,保障后续梯队登陆。

1954年12月9日,以海军原有的一个陆战团及水陆坦克教导团为基础,抽调华东军区水兵师师部及水兵第2团,合并组成了海军第一个陆战师。后因任务变化,于1957年撤销,编为上海警备区守备部队。

此外,海军还陆续组建了各种专业勤务部队,包括侦察、观察、通信、工程、航海保障、水文气象、防险救生、防化、后勤供应和装备修理等部队,其任务是支援保障海军各兵种顺利进行战斗活动。

人民海军诞生后,通过上世纪50年代前期的大规模组建发展,到1955年底,海军总人数已达18,8万余人,先后组建的各兵种部队已有23个舰艇大队(含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猎潜艇、扫雷舰、鱼雷艇、护卫艇和辅助舰艇),6个航空师和2个航空独立团(含轰炸机、歼击机、侦察机、水上飞机、教练机和运输机),19个海岸炮兵团,8个防空兵团以及专业勤务部队。主要装备有:战斗舰艇519艘,辅助船只341艘,共计860艘,各种飞机515架,各种口径海岸炮343门,高射炮336门。在短短的7年中,人民海军建设已初具规模,中国人民一支新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三)创办海军学校

在人民海军建军之初,中央军委就把创办海军学校首先提上议事日程。本着治军先治校的指导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办学校培养干部是建设国防军的中心工作”、“今后军队干部主要靠学校培养”、“全军办好学校”和“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等重要方针。鉴于当时海军各兵种正处于组建阶段,部队急需战斗和技术骨干,因而各学校根据不同的入学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办学,以加速人才的培养。

到1957年8月,海军共有10所学校、6所预备学校,另有军事学院海军系和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海军建军初期,各方面条件均十分困难,海军学校能迅速地建立起来,是因为首先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和各方面的支持。毛泽东主席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副主席签署了创办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大连海校的命令。1951年6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在大连接见了大连海校副校长张学思,并乘坐炮艇视察海岸。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粟裕、罗瑞卿、谭政等中央军委和总部领导人也多次视察海军学校。其次,在创建海军学校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另外在海军学校创办初期,得到了苏联热情的帮助和指导。直到1953年,由于海军各学校提高了独立办学能力。教学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轨道,苏联专家数量才逐年减少。

二、人民海军的成长(1956~1976年)

1956年6月海军召开的党的第一届代表大会,在总结前7年海军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做出决定:“今后海军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而提高一步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决人与技术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培养各种专业干部,加强部队的战斗训练,有计划进行基地以及各方面的建设,这是今后海军建设的经常的中心任务。”自1956年下半年至1966年4月这10年间,海军党委遵循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和海军第一届党代表大会的决定,领导海军广大指战员从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10年间,“文化大革命”使海军建设遭受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此期间,由于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人民海军在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一)正规军事训练全面展开

海军部队的正规训练从1956年以后普遍地开展起来。当时由于缺乏经验,先是按照苏联海军的条令、教范,在苏联顾问、专家帮助指导下进行训练,以后逐步总结经验,过渡到“自力更生”、“以我为主”实施训练。部队工作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思想比较明确,各部队的训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团(大队)以上均设有管训练工作的部门,并有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干部担任业务长,负责具体指导专业技术训练和业务建设。舰艇、航空兵、岸炮等各部队的训练均根据统一的条令、条例、大纲、教范,有步骤、有系统地依照科目顺序组织实施。各项训练均以干部为重点,认真贯彻“巩固提高,稳步前进,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并逐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适合中国海军情况的规章制度,以保障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1956~1965年,海军部队训练工作总的发展形势是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训练工作秩序被打乱,正规训练无法正常进行,部队训练水平和指战员的军事素质严重下降。

(二)院校初具规模

为适应海军建设和装备发展的需要,1957年9月~1965年,海军院校逐步形成了舰艇指挥干部三级培训体制和工程技术、专业勤务干部两类培训体制,新建、扩建了部分院校,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海军学院是海军的最高学府,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海军诸兵种合同作战与训练知识的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中央军委和刘伯承对海军中、高级干部的培养极为关怀,早于1952年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内专门设立了海军系,先后为海军培训指挥干部137人。1957年10月8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副司令员方强兼任院长和政治委员,谢立全任第一副院长,雷永通任副政治委员。到1965年,海军学院先后培养学员3300余人,其中包括一批海军高级将领。

1957年9月27日,以快艇学校和联合学校的兵器、机械、舰务三所分校为基础成立了海军高级学校。刘中华任校长,康庄任政治委员。1958年4月,又将海军

政治干部学校和海军后勤学校合并进来,至1963年已具有相当规模,设有舰艇长系、舰艇政治系、业务长系、参谋系、后勤系和导弹艇长系共6个系,有教员300余人。

1960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孙亮平任校长,殷国洪任政治委员。该校除原有炮兵学校炮兵指挥专业外,新开设了各类导弹工程技术专业,其中有导弹工程师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导弹技术员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此外还有导弹指挥专业等。

1961年10月5日,以原海军机械学校和陆军第198师直属机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朱军任院长,贺大增任政治委员。海军工程学院有5个系26个专业。1962年,海军工程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195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在海军联合学校通信分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林伟任校长,王权任政治委员。该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指挥专业有通信指挥、雷达指挥、通信专科班。工程专业有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有线电、无线电、无线电导航、油机电源等。

1957年9月27日,以第六预备学校和炮兵学校的军械系及海道测量训练大队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技术学校。高文然任校长,陈桂森任政治委员。1960年6月16日,以海军后勤部卫生训练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卫生学校。何宝书任校长,宋光体任政治委员。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训练大队和通信训练大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航空学校,张祥任校长,邓楚白任政治委员。这些学校都为海军培训了一批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勤务干部。

1957年9月-1965年,海军院校发展到14所,培养干部的专业由创建期的50多个发展到110多个,还在兄弟军兵种院校设有4个海军系。至此,海军培养各类干部逐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海军各院校从1957年9月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培训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1,2万余人,轮训各类干部4282人,训练专业兵9234人,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海军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和院校、科研、生产单位的优秀工作者。

(三)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

从1956年到1976年的20年间,海军后勤建设在曲折中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物资供应、工程建设、装备修理和卫生医疗等保障体系,完成了部队作战、训练和其它方面的后勤保障任务。

物资保障体系建设。50年代初期,多数海军专用物资国内还不能生产,主要靠从苏联进口。60年代,经过几年艰苦努力,大部分海军专用物资器材试制成功,改变了主要依靠进口维持供应的状况。至70年代后期,海军物资器材的总储备量比1955年增加了27,5倍,其中专用物资器材的储备量占80%以上。海军专用军械装备的研制工作在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工程保障体系建设。六七十年代,海军舰艇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新型舰艇相继服役,建设大型舰艇基地成为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这个时期,是海军工程建设任务最繁重的时期,海军开工建设的大型基地数不少,标志着海军工程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完成这些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工程保障力量也相应得到发展。到70年代中期,海军建筑力量总人数已达7.6万人,比1955年增长8.5倍。

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六七十年代,海军装备修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突出的成就是壮大了海军修理力量。50年代初,海军只有国民党遗留下来的10个修理厂,职工共计1741人,设备178台,固定资产329万元,年修船量71艘、2945吨,只能承修一些小型炮艇和登陆舰船。至70年代末,海军已有舰船修理和配件生产厂17个,职工3.5万人,各种设备9600台,固定资产3.2亿元,年修船量600余艘、20余万吨,完成的修船吨位比50年代增长67倍。军械修理以及其它装备的修理能力也有很大的增长,奠定了海军技术保障体系的基础。

(四)打击海上窜犯之敌

“八六海战”。1965年8月6日,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剑门”号猎潜舰和“章江”号猎潜舰向我南澳岛以南海域窜犯骚扰,南海舰队派出护卫艇、鱼雷艇组成突击编队调整接敌。我4艘高速护卫艇紧紧咬住“章江”号,直打得“章江”号起火爆炸沉没,战斗历时1小时41分。“章江”号沉没后,我5艘鱼雷快艇转向追击“剑门”号猎潜舰。鱼雷艇在护卫艇掩护下向敌突击,将“剑门”号击沉。这次战斗中,击毙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名官兵,这是人民海军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海战。这次战斗中,611号护卫艇、119号鱼雷艇分别荣获海军授予的“海上英雄艇”和“英雄快艇”荣誉称号。

崇武以东海战。1965年11月13日13时20分,国民党“永泰”号猎潜舰率护航炮舰“永昌”号从澎湖出发,企图窜犯福建沿海地区。两舰一进入我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就被发现。福建基地指挥所以6艘护卫艇、6艘鱼雷艇组成突击编队,另派588等4艘护卫艇进至崇武以东海区担任警戒和海上救援,乘夜出击,在崇武以东拦截“永昌”号和“永泰”号,近距离发射鱼雷,将其击中。“永昌”号当即失去机动能力,此时赶来的第二突击群588、589护卫艇以猛烈炮火向“永昌”号射击。经过激烈的战斗,14日凌晨,取得了击沉“永昌”号和击伤“永泰”号的重大胜利。

西沙自卫反击战。1974年1月15日,南越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派舰侵入我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炮击并占领我甘泉岛、金银岛。为维护我国主权,海军南海舰队派巡逻编队,驶往永乐群岛海域。在与南越舰艇交涉中,遭到南越驱逐舰的突然袭击,我编队奋起反击,击沉敌舰1艘,击伤多艘,并一举收复了被南越侵占的西沙全岛屿。

三、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1977年~90年代末)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逐步实行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人民海军的建设也进入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新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军遵照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对海军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加速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基础建设。海军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20世纪末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即达到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的要求,真正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人民海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建设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院校教育、战场建设、后勤保障、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建设的轨道。与此同时,部队不仅执行了大量的日常勤务,而且圆满地完成了舰队出访等国家和军委赋予的许多重大任务,海军现代战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一)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海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从缴获、接收、购买、转让制造、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等阶段。其间尽管遇到了种种艰难曲折,第一代海军武器还是自行研制出来了。但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由于十年动乱,失去了与国际先进技术交流的机会,自行研制的新装备不仅在性能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海军的差距拉大了,而且许多自行研制的配套装备在质量上有大量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针对种种情况,海军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全面整顿现有装备。1977、1978年,邓小平、李先念对军工产品质量问题作过多次指示。1978年5月,海军装备技术部组成五个小组分别对五种型号主要舰艇进行调查,共查出335个问题。至1985年,除个别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转入正常科研外,绝大部分项目都已完成攻关,并做了补装、换装的安排,使海军第一代舰艇、武器、设备基本上得到完善。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成果。海军在整顿装备的同时,有计划地利用国内较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技术,对现役舰艇和部分武器装备加以改进和提高。

重视科学试验。仅1981年到1986年,海军部队共承担计划内科研、鉴定、专题等试验项目1084项。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它表明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加强。1988年9月27日,又进行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到1986年,先后完成了新一代18类装备发展系列及一些战斗舰艇、海军飞机、武器、电子系统等论证研究任务,总计499项,获奖95项。仅1987年就获各种成果奖55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奖42项,约占海军全年成果奖的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引进了多种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装备,在认真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仿制、借鉴创新,有效提高了研制起点,增强了自主开发能力,使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二)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新时期海军后勤部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勤战线的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局面。

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的工程包括舰艇基地建设,专用飞机场建设,重点作战方向的岸防建设,保证潜艇和大、中型水面舰艇作战训练需要的指挥通信工程建设,以及学校、修理厂、航海保障建设等,最突出的是核潜艇基地、大型水面舰艇基地的西沙群岛设防工程的建设。

海上保障能力不断提高。70年代后期开始,海军根据邓小平关于“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化战斗能力的海军”的指示,在建设战斗部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海上后勤保障力量的建设,建造了新的勤务船只,改进了海上补给装置和救护器材。人民海军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拥有多种勤务船只,其中补给船、油船、水船、测量船、拖船等有数百艘。海军遍及沿海各地的军港、机场、供应站、仓库、油库、医院、技术维修中心、勤务舰只等现代化设施和装备,已构成了海上后勤保障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海军后勤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快速支援能力。80年代以来,海军后勤部门多次执行远航保障任务,如执行首航南太平洋、赴南极考察、舰艇编队远航训练、巡逻南沙群岛、舰艇编队远航出访等保障任务,其保障能力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检验提高。

(三)出色完成重大任务

随着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和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友好国家的联系日益加强,国家赋予人民海军的重大任务也逐渐增多。通过执行任务,海军战斗力的综合性得到全面检验,海军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首航南太平洋,保障运载火箭试验。1980年5月18日,中国首次由本土向以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的圆形海域(南太平洋斐济西北700公里),成功地进行了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5月19日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新华社关于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成功的消息。5月24日,海上编队跨越赤道返回北半球,分别于6月1日和2日全部安全返回上海港。这次远航历时35天,往返航行23昼夜,总航程8733海里。6月4日,国防科委和海军在吴淞口海军礼堂联合举行欢迎大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亲临吴淞口看望大家。6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胡耀邦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大会致了贺词。

南沙建站。海军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定,1988年8月2日,中国在南沙建立的第一个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胜利竣工。一座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耸立在南海前哨,五星红旗在楼顶高高飘扬。这个站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建立的。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建成,将使中国对全球海平面测量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今后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中央军委8月3日给海军发来嘉奖电,表彰建站人员,勉励大家为保卫南沙、建设南沙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海赤瓜礁自卫反击战。1988年1月31日,越南海军661号运输船、712号武装渔船装载着建筑材料和40多人由西礁起航直奔永暑礁而来,被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赶走。2月18日中国勘察人员刚登上永暑礁东南的华阳礁,越南海军851号扫雷舰,614号、605号运输船和505号登陆舰突然窜到赤瓜礁海域进行挑衅活动,并派出43名武装人员强行登上赤瓜礁。礁上中国考察人员立即向其喊话,声明这是中国领土,劝其立即离开。越南武装人员不仅不撤离赤瓜礁,反而首先向中国人员开枪,打伤中方考察人员杨志亮。与此同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上多挺轻机枪也一起向礁上和舰船上的中国人员射击。中国海军舰船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击沉了越604号运输船,重创其605号运输船和505号登陆舰,俘敌9人,沉重地打击了越南海军的嚣张气焰。此次战斗,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通令嘉奖。这次南沙建站的斗争再次表明,中国人民海军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神圣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海军又圆满完成了国家和军委赋予的多项重要任务,显示了海军良好的军政素质和不断提高的现代化水平。

四、新世纪发展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海上安全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不确定的矛盾和因素更多,继续面临着多元化、多样化的威胁与挑战。世界新军事变化日新月异,未来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形成也对各国海军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对我海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4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考察海军南海舰队某部队时强调,要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

的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努力奋斗。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海军建设步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军事训练水平跃上新高度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海军对军事训练体制、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特别是海军舰艇和航空兵远航训练的比重和难度逐渐加大。舰载机训练使舰艇编队如虎添翼,保证我海军舰艇和飞机都能在领海领空巡逻执勤。

(二)综合保障能力实现了新跨越

根据海军由多兵种组成的现代化军种的特点,海军后勤保障体制不断改善,已初步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海上综合立体保障体系。特别是远洋补给能力不断提高,保证了舰艇的续航能力,提高了训练质量。

(三)人才培养有新突破

海军院校齐全,初步建立起具有海军特色的、适应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院校教育体系,海军主战装备的舰艇长、飞行团长全部达到大学文化程度,有的已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大连舰艇学院和青岛潜艇学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1中国海军西点军校——大连舰艇学院

被誉为中国“北方明珠”的大连市老虎滩畔,有一所著名的海军学校,她不仅与共和国同龄,是人民海军创建的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也是中国海军对外开放最早的军事院校,她就是被誉为“中国海军西点军校”的大连舰艇学院。

军校第一旅。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组建于1949年11月22日,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海军学校、海军指挥学校,最后发展成海军大连舰艇学院,1996年被确定为全军研究生教育重点建设院校,199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政治学院并入该院组成政治系,实现了军政合训、结合办学。原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全国政协副主席邓兆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子冯洪达先后担任过学院领导。

大连舰艇学院二号桥头,矗立着一堵大理石碑墙,上面镌刻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军校第一旅”。1987年10月,大连舰艇学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中首创对学员进行集中管理,成立了中国军校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员旅。

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向中国海军输送了3万余名军政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其中100多人成长为将军,1200余人成长为舰(艇)长,被誉为“中国海军西点军校”。在人民海军各个舰队、编队和战舰上,从舰队司令到编队指挥员,从舰艇长到部门长,80%以上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

在保卫祖国海疆的历次海战中,1300多名大连舰艇学院的毕业生荣立战功。南沙海战一等功荣立者陈伟文、张云清、杨志亮,全国优秀青年荣剑,海军十杰青年苏银荣,南沙守备部队负责守卫的6个礁盘的第一任“礁长”均来自该院。目前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现任司令员均是该院毕业学员。并且从1959以来,学院培养外国军事留学生200余名,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所在国的海军司令。

通科育通才。大连舰艇学院从接收第一批学员开始,就实施大学本科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已经形成以海军战术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交通信息及控制、海军作战指挥、海军政治工作等为重点的10个学科、38个专业,设有航海、舰炮武器、水中武器、导弹、指控信息、海洋测绘、外训、政治共8个专业系、1个基础部、1个学员旅和1个海上实习中心。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培训任务,具有海军初、中级军政指挥军官基础培训和舰艇指挥专业轮训的能力。

1984年起,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率先在中国军队院校中实行通科育通才的教学改革,揭开了中国军事教育迎接新技术挑战的一页。一个覆盖8个舰种、25个舰型,打破学院专业界线的课程体系宣告诞生;10多个与新技术、新学科、新装备相适应的中心实验室相继组建;1万多件现代化教学设备和30多套新型舰艇模拟训练系统,联成跨专业、立体化、多功能的实验系统;81名作战部队指挥干部被聘为学院兼职教授;60多个国家170多个代表团的来访与交流,为学员们带来了新信息。

流动的海上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目前中国惟一拥有训练舰的学校。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号于1987年服役,弦号“81”。1997年服役的“世昌”舰,是一艘集航海训练、直升机训练、医疗救护训练和国防动员演练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训练舰,弦号“82”。两舰都可同时进行航海、观通、雷达、声纳、机电、武备和船艺等40多个科目的综合实习训练,现在我海军舰艇部队的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中,每3人当中就有1人曾在“郑和”舰或“世昌”舰上实习过。因此,“郑和”舰和“世昌”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流动的海上大学”。两舰先后访问了美国、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增进了友谊,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学员,扩大了该院在世界上的影响。

世纪大方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方队训练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组成的海军院校受阅方队,参加了历次国庆首都大阅兵,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检阅。

学院每年要接待外宾,观看大方队表演已经成为传统内容。1995年12月10日,23国驻华武官代表团到学院参观,当他们在寒风中观看由大连舰艇学院在校学员组成的千人大方队表演时,禁不住被其恢宏的气势所折服:42个排面,步伐整齐,横线、纵线、斜线如同刀切;瞬间,这支蓝白相问的队伍原地180度转向,队列变成了一个菱形和两个三角形,转眼又变成了v字形……武官团长、韩国海军武官朴钟立上校说:“你们的学员队列整齐、纪律严明、军容严整,表现出很高的军人素质,千人大方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海军的未来。”比利时武官惊叹:“这简直是一艘人造的航空母舰!”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在这座“青春熔炉”中锻造出来的每一名学员,都将是万里海疆的一道坚实屏障。

宁败于学校,不败于战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素以治学严谨、治校严格而享誉军内外。为了把学员培养成为称职的指挥员,大连舰艇学院实行严格的淘汰制,从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军事专业、作风纪律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对淘汰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对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决不迁就照顾。“宁可淘汰在课堂,决不淘汰在战场”,学院的这一育人原则,激励学员们发奋学习,更加自信地走向大海。学院有20多个“外军作战思想研究小组”、“战术战法研究小组”,学员对世界各国的作战舰艇、飞机了如指掌,高技术战争的特点一清二楚,新装备的战法训练胸有成竹。大连舰艇学院近似残酷的严格管理,培养了学员的全局观念、服从意识、管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以及果敢、沉稳、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

军旗猎猎,海浪声声。从“中国海军西点军校”走出来的新一代海军指挥官,正肩负着新军事变革的神圣使命,从这里走向战舰、走向大海、走向大洋。

2亚洲惟一的潜艇军官摇篮——青岛海军潜艇学院

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是全国乃至亚洲惟一的一所培养海军潜艇部队战术指挥、技术指挥和潜艇作战、研究人员的高等军事院校,是我军在潜艇、防救专业领域的教育训练中心、科研学术中心和决策咨询中心。

1953年8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在青岛建立潜水艇学校。从此,新中国潜艇部队和潜艇教育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83年6月27日,中央军委命名潜艇学校为海军潜艇学院,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1990年,该院在全军首批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院在全国首创海洋观教育课程体系,获得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目前,学院已具备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

这里是培养驾驭“海上巨鲸”的人才摇篮。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正在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教员们把名列世界十大技术榜首的仿真技术应用于专业教学,综合现代海战的特点,编制成数百种作战应用软件,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把“动态战场”再现在课堂上。学员可以在陆地上“驾驶潜艇”,在荧屏上“腾蛟龙”,在实验室里练战术,专业教学实行模拟化,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军重点实验室——潜艇作战模拟中心,使学员置身于如临其境的现代海战场面,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我军第一座防救潜水综合实验楼也在潜艇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军防救潜水教学科研体系的诞生。

50多年来,学院为海军培养了5万多名潜艇和防救指挥军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其中75名毕业学员在部队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300多人走上师级领导岗位。他们有的驾潜艇创下水下长航新记录,有的率艇成功地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有的指挥编队闯洋跨海环球航行出国访问……在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创下了数十个首次和第一。此外,潜艇学院还先后3次出色地完成了首都国庆阅兵水兵方队的训练和受阅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潜艇学院已经形成研究生、中级指挥、初级指挥和士官培养4个层次、70多种专业的培训体系,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5个科研机构。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就设在该院。学院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员队伍。学院还以送学进修、到部队代职、到新装备研制厂所调研、参加重大演习、潜艇远航和集训等方式培养教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至今,他们已选送100多人攻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学院积极采取吸引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的优惠政策,共引进150多名地方大学生,其中博士、硕士60多名。如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员占全校教员的50%以上,80%的军事专业教员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有的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有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的担任中科院、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和国防科工委等军内外有关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等职务,30多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海军优秀教员。

科研促教水涨船高。在教学的前沿阵地上,教员们时刻瞄准高科技前沿,紧紧跟踪装备发展,走以科研带动并促进教学的路子,通过参与新装备研制等工作,研制成功大量的高科技科研成果,使教员的素质得以提高,教材的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器材与新装备配套,使人才培养与装备发展同步,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近几年来,学院获得国家、全军和海军等级教学、科研成果700多项,1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00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和潜艇武器装备的改造,转化成为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强大战斗力。

是好钢就需要再淬火。学院坚持面向部队的办学方针,把教学设施全面向部队开放,对培养输送到部队的人才适时地进行“回炉”。学院还充分发挥人才齐备、教学设施先进完善、高技术密集的优势,成立了海军首家岸港培训中心,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为部队岸港训练提供优良的设施和备件。从单一课目到各科复杂、应急训练课目,从战术练习到战役演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铸就撒手锏,一切为打赢……”毕业学员们高唱着这首雄壮豪迈的《海军潜艇学院院歌》,阔步走向战舰,走向海洋,驾鲸蹈海,建功海疆。海军潜艇学院,新一代水下尖兵的摇篮;海军潜艇学院,打造共和国水下钢铁长城的人才“熔炉”。

(四)五大军兵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海军五大兵种完成了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的转变,正逐步向信息化转型。

水面舰艇部队: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第二、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新型导弹快艇、大型登陆舰、扫雷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相继装备部队。目前,海军三个舰队已拥有数十支驱护舰支队、快艇支队、登陆舰支队和作战支援舰支队。三级以上战斗舰艇达数百艘,吨位是上世纪80年代的5倍以上。新型战舰的舰载武器全面升级换代。

现代化战舰催生出一大批新训法、新战法,水面舰艇部队的作战训练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人民海军新型海上战斗群整体攻防、立体作战能力已今非昔比。海军诸军兵种近海综合作战能力已基本形成,远海机动作战能力正稳步发展。每年有上百艘次水面舰艇驶向远海大洋,完成数百个训练科目,一体化训练水平逐年提高,综合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潜艇部队: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海军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数量和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数十倍;潜艇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完成了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转变,现正逐步向信息化转变,潜艇兵力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潜艇部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潜艇水下高速、长航、突防、大深度布雷等训法战法得到检验。

跨入新世纪,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相继装备部队。新型潜艇装备了超长波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战术软件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鱼雷和精确制导导弹,新一代潜艇的静音性、水下自持力和生存力明显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海军航空兵:所有战斗团都能跨区机动作战

1980年1月3日,随着海军舰载直升机首次在长江口外着舰的成功,海军航空兵实现了由岸基向舰载的突破。

上世纪90年代,“飞豹”歼击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巡逻机、空中加油机陆续装备部队,拓展了海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并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夺取制海权奠定了全方位的支撑。

60年来,海军航空兵实现了从落后机型向先进机型的转型,从单一机种向多机种合成跨越。今天,海军航空兵已拥有歼击轰炸机、歼击机、轰炸机、舰载直升机、警戒机、侦察机等多机种、多用途的海军专用新型飞机,联合作战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随着第三代战机陆续装备部队,航空兵部队的应急

机动、舰机协同、空中格斗、低空突防、远程攻击、精确打击能力显著提高,所有战斗团都能担负跨区机动作战任务,担负战备值班的飞行员全部进行过导弹实弹射击训练。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海军航空兵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海军岸防部队:全面实现导弹化

80年代初,各型岸舰导弹逐步更新为机动式岸舰导弹。

随着海军转型建设不断深入,岸防部队的装备结构、编制体制和作战作用将由单纯防御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随着突防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一代岸舰导弹全面装备部队,海军岸防部队逐步成为既具备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支援其它军兵种实施进攻的新型兵种。

海军陆战队:具备两栖作战能力

经过严格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员,不仅会操作各类步兵自动武器、水陆坦克、两栖装甲运输车、多种口径的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等装备,还成为多种特战武器的操作能手。随着新型两栖坦克、装甲车及特种装备全面列装,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多次在全军、海军组织的大型演习和中外联合演习中展示锋芒,成为名副其实的“陆上猛虎、海上蛟龙”。

(五)综合作战能力再上新高

进入新世纪,海军信息化装备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使用,与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新型装备在实兵演练中发挥效能;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逐步在各型战舰、潜艇和飞机上得到应用。

30多次军演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围绕全面提高海军综合作战能力,近10年来海军先后组织了“神圣”、“神威”、“神电”、“机动”、“蓝鲸”等30多次海上作战集团战役演习,水面舰艇编队打击“敌”大型战斗舰艇群、潜艇大深度布雷与隐蔽攻击、航空兵机群长途奔袭与夜间掠海飞行突击、舰机联合反潜、多兵种联合封锁与作战、陆海空天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与反击等一批新战法得到检验,海军一体化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006-2008年,海军先后3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演练,上百艘(架)舰机和岸导部队进行了岸舰、舰舰、舰机等多个复杂科目的演练,锻炼和提高了参演部队的快速反应、信息感知、指挥控制、干扰与反干扰能力。

与此同时,完成了200多舰次远航战备巡逻任务,并在主要作战海域、主要作战方向、主要作战部队相继建成指挥自动化系统、侦察预警系统、海空数据链系统,完成了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和相关海区海洋基础测量,填补了多项海洋环境信息空白。

海军远洋训练成常态化。围绕打赢目标,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不断加大实战化训练力度,狠抓临战训练,将作战任务分解为训练课题,抓好主战兵力实际使用武器训练,强化实战技能专攻精练,深化具体作战行动的针对性研练,突出实战化任务编组训练,组织全过程、全要素、全体系的多兵种合同突击和协同打击研练。战法训练改革新举频出,组合式训练、协作区训练、多舰种海上联合机动编队训练、多机种跨区机动训练成效显著。远海训练成为常态,海军五大兵种每年多次组织部队到远海大洋练兵,水面舰艇昼夜航行训练从数百海里到数千海里,潜艇水下隐蔽待机由数十天到数月,航空兵长途奔袭由一般气象条件到复杂气象条件,岸防和陆战部队由相对固定区域训练转为千里机动、岸海机动训练,上千艘(架)次舰机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多科目合成训练。“十五”以来,经过全训合格的三级以上战斗舰艇长、航空兵四种气象飞行员分别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0%和10%。

(六)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海军始终坚持国家利益的重心发展到哪里,战斗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就跟进到哪里;坚持国家利益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战斗力建设的能力范围就延伸到哪里;坚持国家利益的威胁来自哪里,战斗力建设的核心能力就指向哪里。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1980年,海军18艘舰船组成的特混编队,在太平洋海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保障任务。

1982年,海军70多艘舰艇参加了潜艇水下发射潜地战略导弹试验任务。

1984年,海军J506船参加我国首次发射试验通信卫星远洋保障任务。

1984年,海军J121船携载直升机和308名官兵远征南极,为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立下了卓越功勋,同时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远航的新纪录。

1988年,海军官兵在远离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永暑礁上,建起了海洋观测站,至今已为国际气象组织提供了100多万组气象资料。

2008年5月14日,海军陆战队某旅2750名官兵,43小时摩托化行军1853公里,赴四川地震灾区遂行抢险救灾任务。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派特种作战部队,依靠自我保障成建制实现千里机动。

北京奥运会期间,海军出动官兵10余万人次、舰船941艘次、飞机12架次、车辆10000多台次,圆满完成了海上安保、场馆安保、比赛场馆设施建设和开闭幕式表演等任务。这是人民海军投入兵力和装备最多的一次非战争军事行动。

2008年12月26日,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4月初,已完成30多批100多艘船只的护航任务,创造了人民海军战斗舰艇海上机动100天不靠港补给的新纪录。

2009年4月2日,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黄山”号导弹护卫舰组成的护航编队,从湛江起锚,出太平洋进印度洋抵亚丁湾,执行第二批护航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海军先后出动舰船30多万艘次,完成了护渔护航、保护海上石油平台、海洋科研、支援海上运输和海洋工程建设、进行海洋测量和海洋大气观测、建设无线电导航系统、布设航标、铺设海底光缆等任务,为我国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战略支撑。与此同时,海军官兵直接参与了5000多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参加抢险救灾15000多次,救援人员10余万人次,救助国内外遇险船只8500多艘。在参加1998年抗洪、1999年烟台特大海难救援、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击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先后5次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

(七)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37次联合军演。2009年3月,“广州”号导弹驱逐舰赴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9"多国联合军演。在主炮对海实弹射击、临检拿捕、直升机互降等多个课目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这次行动中,中国海军首次派出特战分队参与了陆上反恐演习,表明我海军与外军在海上反恐合作交流有了新的拓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海军在防杀伤性武器扩散、海陆空通道安全防卫、反恐怖、联合搜救和人道主义救

援等领域,与外国海军先后进行了37次联合军事演习和演练。联合军事演习不仅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加深入。

33支舰艇编队出访五大洲三大洋。作为和平的友好使者,人民海军先后派出33支舰艇编队共40多艘军舰,出访了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人民海军在跨海越洋传递四海友谊的同时,也敞开胸襟迎来五洲宾客。上海、青岛、广州、湛江等军港相继开放,接待了30多个国家100多艘军舰来访。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中国海军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就和平与发展、共同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与磋商,签订了多个双边及多边合作协议。人民海军在维护世界海洋和平的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尽管60年成绩辉煌,但人民海军的建设同发达国家海军相比、同我们这个濒海大国的地位相比,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新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霸权主义的威胁,在我国周边环境埋下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海洋屏障着我国最具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又是我国对外交流和经济开放的主要通道,沿海地区更是我国发展的“黄金地带”;我国的统二大业尚未完成。面对这一切,我们应当拥有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相称的海军。

五、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为了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海上安全和海洋利益,为了在未来争取主动的海洋战略地位,中国海军正在顺应新军事革命的潮流,与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快速增长同步发展,紧密结合国情、军情增强实力,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军的发展道路。未来十年,对人民海军来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期,是加快发展、推进转型的时期,我们将持续深入和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

构建国家海洋安全防卫体系。党中央要求海军要把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突出位置,逐步构建起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海上防卫体系。我们要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抓手的海军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一是突出抓好海军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多元信息接收,优化处理功能,提高海空情预警能力。二是突出抓好一体化指挥,建立平战结合、岸海空一体指挥模式,实现指挥信息系统与装备平台的数字化联通。三是突出抓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机动编队针对性实战化训练,进一步加强海上联合作战演练和检验,促进作战思想、部队编成、组织指挥、素质能力的有机融合。

同时,还要强化日常海上战备和军事存在,加强侦察监视、战备巡逻、训练演习、护渔护航和海上搜救,加大对管辖海域范围的控制力度。要支援和保护海监、渔政正常的海上执法行动,有效制止海洋权益被侵犯状况恶化的可能性。要大力营造和谐海洋安全环境,配合国家政治外交,开展军舰出访、远航训练、双边海上军事磋商和联合军演等活动,积极推进反恐、打击海盗等国际犯罪及人道救援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确保海上战略通道畅通。

研制新一代舰艇飞机。精良的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将加强重点武器装备建设,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精确化突防能力强的远射程导弹、大深度高速智能鱼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电子战装备等新一代武器装备。要进一步加大装备的现代技术含量,使新一代武器装备质量、性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提升后勤和装备综合保障能力。要围绕海军主战装备大型化、多型号发展和兵力部署的新要求,在各战略方向逐步形成以战略母港为核心的岸基保障力量。加大海上修理、远海投送、大型救援和补给等装备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海上机动保障能力,加强以大型辅助船只为重点的海上运输与补给力量,以医院船、救护直升机为重点的医疗救护力量,利用民用运力发展海上战略投送力量。

大力推进整体转型,提升海上核心军事能力。在世界各国海军日新月异的变革潮流面前,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不仅强国海军发展迅猛,一些发展中国家海军也在不断推出新目标、新举措、新战略,势头强劲,形势逼人。人民海军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整体转型,提升海上核心军事能力。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海军转型建设:要着眼海军建设整体转型面临的体制编制重组、兵力结构优化、战场建设布局等新情况新课题,深化战略理论研究,构建具有海军特色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为转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研制步伐,加大科学统筹力度和军方主导作用,始终把发展新装备作为推进转型建设的重要工程;进一步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探索形成作战编组联训的机制,把军事训练转变作为推进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突出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推进转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与转型建设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正规化建设,为推进转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强大的海军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海军广大官兵的奋斗目标。人民海军的建设与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代官兵不懈努力。眺望明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加壮观的宏伟蓝图:中国海军在预警、机动、反潜、防空、电子战、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将会有质的飞跃,在现代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获得新的提高。

在新世纪的时候,党的四代领导核心发出的伟大召唤更有力地回响在耳边:

毛泽东:“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邓小平:“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江泽民:“为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

胡锦涛:“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而奋斗!”

猜你喜欢
部队海军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福尔摩斯·海军协议(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俄罗斯加拿大打造北极部队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