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面舰艇“盾牌”诞生记

2009-04-07 02:03李韬伟等
军事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样机盾牌科研人员

李韬伟等

这是一套能解决舰艇编队海上作战的大型舰用电子装备。中国人以前只闻其名,未谋其面。世界上曾经仅有两个海军强国拥有它。

研制这套装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十分复杂。1989年,研制这套装备的第一次论证会在南京召开。经过专家对该套装备可行性的深入论证,1996年8月,上级正式批准开始研制。

研制团队首先对研制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节点、风险点等一一进行了认真梳理,并把目光投向世界电子技术的最前沿,审视正在研制的装备技术和工艺,找出差距在哪儿、有哪些难题、怎样突破等,列出攻关节点。

这套大型舰用电子装备是否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关键看其核心技术。经过论证,研制团队决定采用一项世界独创技术。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就会大大减轻整套装备的重量、提高装备的作战效能和运行可靠性等。尽管研制的难度非常大,但他们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用先进技术解决难题。

科研人员依据已有的技术资源展开了艰苦攻关。经过几次升级换代,他们成功地研制出这项世界领先技术。

这年的12月,研制团队带着研制、建造的初样机来到戈壁滩深处,我国第一部大型舰载电子装备初样机首次试验开始了。

科研人员用近3个月时间完成了初样机的安装调试任务。

“目标成功截获”、“引导目标跟踪”……随着一个个口令的传递,大漠上空腾起一团团火光,无数碎片洒落在大漠。

成功了!但科研人员并没有就此松懈,又相继解决了陆上试验出现的诸多问题。

初样机从大漠拉到了海边。受海上条件的影响,初样机在海上试验一开始就陷入瘫痪状态。

试验一下子陷入停顿。科研人员对试验海域的水文、气象、地理等环境进行勘测,搜集了上万组数据,一一进行分析、处理,再对初样机软硬件系统加以改进。经过半年时间、几个回合的反复试验,初步摸清了海上条件的特点、规律以及解决的方法,为正样机的试验打下了基础。

不久,整个科研攻关进入关键阶段,即正样机装舰试验。

这一年的初春,正样机第一次装舰试验在某特定海域进行。可是,当配合试验的舰船、飞机出现在目标海域、空域时,正样机又“罢工”了。

试验无功而返。回到岸上,科研组马上对正样机进行全面检查,老天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出人意料地没发现任何问题,装备状况良好。于是,他们又组织出海试验。结果,还是败兴而归。

这个试验海域环境非常独特,异常传播现象很严重,比初样机试验时复杂得多。有人提出,此海域不适合做这样的试验,建议换个海域再试验。

可未来海战中战舰面临的海域环境可能比这还复杂,现在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战时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输掉一场战争。科研单位协调国内10多位权威专家到现场“会诊”,先后召开3次专题研讨会。

攻关最困难的时候赶上了“非典”。可时间不等人,科研人员不顾生命危险,一趟一趟地往返于科研院所与海上试验场。

半年过去了,正样机海上试验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正样机海上试验是装备定型的最后一道关口,一定要从严把关,不能草草结束,必须延长试验周期,但装备定型时间紧迫。按常规,他们应该先进行初样机研制、试验,再进行正样机研制、试验,最后才能正式进行装备生产。可实际研制工作中,要求的时间节点不允许。“三步走”并为“齐步走”,研制、试验、生产工作几乎同时进行,这在装备史上是破天荒的事。

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晚上,武汉某机械加工厂巡回检查的军代表发现一块即将加工好的面板出现细微裂缝。

这块面板采用的是特殊铝材,加工成型后,长、宽各数米,表面要绝对平整,整个平面排列着上万个小孔,且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粗细。加工这样一块面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专家组连夜商讨对策。第二天就飞赴武汉,现场查看、了解详情。现场勘察结果显示,面板确实出现细微裂缝。怎么处理?当时专家们形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如继续使用,风险太大,容易出问题,要求将面板报废,重新加工;另一派认为,这是用在初样机上的构件,能用则用,如报废处理,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时间也等不起。

最后由军代表决定:面板只用于初样机试验,不是真正的装备,只要能满足试验,获得科学数据就可以用。科研团队找到从事多年结构力学研究的一名老专家请求帮助。经过几天的精确计算,得出的结论是:这块面板可以继续使用。

拿着老专家的计算报告和补救办法,科研人员认真核算,进行再次确认。

面板不必报废了,能够采取补救措施后继续使用。这个决定不仅节省了上百万元经费,更重要的是为科研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套大型舰载电子装备的研制过程中,从立项到定型,像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那年初研制生产出来的这套装备正式装配到某新型驱逐舰。总装的最后阶段,走线槽上的金属圈旁边出现脱膜、开裂现象。总装工作被迫暂停。

为了减轻装备重量,原来的走线槽是塑料制品,但设计时没料到会这么容易开裂、脱膜。经反复研究、论证,大家一致赞成将塑料制品改成铝制品。

问题又来了,如此大的改动,按规定必须先上报,再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改。这样一来,工期至少要推迟半个月。可当时,列装计划已进入了倒计时。

最后科研团队决定边改进,边按程序上报、评审。

这年的年初,这套装备经过两年的试运行,面临最后的验收、定型。按惯例,以前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将全部归零,一切从头开始。

这又将是一个繁琐、浩大的系统工程,至少需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为了抢时间,科研团队提出了“综合评定”的思路,即以前试验时已经固化的数据就不再重新试验了,只对一些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进行综合测试。

最终,上级认可了“综合评定”的思路。结果验收、定型工作只用了1个多月时间。这么短时间完成如此大型舰用电子装备的验收、定型,在我军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猜你喜欢
样机盾牌科研人员
自相矛盾
按需选择在PPT中美化APP截图
实现三代功能化轮烷树状分子合成
冰岛的夏天没蚊子?
雄安新区出现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智慧垃圾收集器样机
科学数据需共享科研围墙也要拆除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基于AD8346的简易GPS干扰源设计
双筒型棉被清洁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