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材设计新思路实现教学方法新突破
——对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的思考

2009-04-12 10:02王宝华
成才 2009年1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品德

■王宝华

理解教材设计新思路实现教学方法新突破
——对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的思考

■王宝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贯穿了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生活为主线,采用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新思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其目的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课本设计新颖,一改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养成教育的偏失,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入课堂,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新课程、新标准的引进与实践,对教师教学和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教材的理解。

一、认真学习新标准,全面把握课程新目标

认真学习新标准,全面把握新课程目标是教好《品德与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我们的学校。无论那一个单元,都以学生“我”为同心圆的圆心,以家庭、同学、班级、学校这些学生紧密相连的生活场面为同心圆面,层层展开,步步扩大,循序渐进,在亲情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感动中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爱,在克服困难中体会取得成功的快乐,在挫折中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在和同学相处中学会尊重别人,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规则的作用,形成遵守学校规则和纪律的意识。在流畅的编排和设计中,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新取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的全面把握呢?

(一)要将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是课程的性质,而课程目标必须为课程性质服务。例如,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四个单元,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每一个单元的目标都是三个,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习惯和知识与技能。所以我们在每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全面体现课程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二)要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目标结合起来

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课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思维,也就是课程编撰者所要表达的最终的想法。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有三个,一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二是强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是认为教材的基础性与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将整个课程的目标很好地和课程理念结合起来,目标要体现课程理念,最终实现编者的意图。

(三)要将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思路结合起来

《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精巧独特,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编排方法,借鉴国内外综合课程的成功经验,依靠课程内容标准的主题,面对儿童生活所包含的社会要素的综合性特征,采用主题版块相对独立的“同心圆”交叉递进的方式构建教材体系。即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个人为起点,不断扩大学习内容,由近及远地开展相对系统而有效的学习。同时,通过安排合理的梯度,相同内容反复出现,螺旋上升地提高要求。从课程的单元编排来看,每一单元的目标都是三个,但是都是从个人、家庭、班级、学校不同层面逐步扩大和提高,很好地体现了课程设计者的要求,因此,只有教师将设计思想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设计思想。

(四)要将内容标准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

内容标准是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即在面中选取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点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锻炼儿童的能力,传授给儿童知识,从而实现课程目标。以第一单元为例,通过家庭这个社会单元细胞的生活,选取了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点表现家庭的亲情,体现家庭的温暖,从而培养儿童的感恩心理。

二、创新教学新方法,充实教学新内容

要实现课程目标,体现教材理念,较好地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新方法,充实教学新内容。教师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一是生活体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社会中的艰难,从而获取内心体验,形成学生自己的判断,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二是探究法。有老师或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让学生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三是交流法。对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已见,得出结论。

要实现课程目标,还必须充实教学新内容。社会的发展是向前的,课程的有些内容不一定能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要达到课程的目标和设计的要求,必须随时充实课程的现实内容。

三、拓展教学新空间,增强教学新效果

要实现课程目标,还要拓展教学新的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紧密结合,只有将课内和课外结合,才能使学生既有书本知识也有社会实践经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和利用地方和本地的各种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博物馆,革命纪念地,劳模典型,优秀社区等为基地,开展和课程内容要求相关的教育,使我们的教学更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课程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品德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品德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