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秀”族词中的“秀”并非类词缀

2009-04-21 03:59张志超
当代学术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结构意义

张志超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兴类词缀大量产生,由“秀”构造的新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秀”族词中的“秀”具有和类词缀十分相似的特征。所以很多人把“秀”看作类词缀。这篇文章便是由此入手从结构、意义等方面分析此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秀”族词;类词缀;结构;意义;能产

1引言

近年来,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XX秀”、“秀XX”这类说法。例如“舞蹈秀”、“时装秀”、“模仿秀”、“泳装秀”、“作秀”、“秀档”、“秀味”、“秀场”等等。一时间,由“XX秀”和“秀XX”所形成的一类特殊的“秀”族词成为新闻传媒的宠儿。1979年吕叔湘先生开创性地提出了“类前缀、类后缀”的概念,使我们对汉语构词方式的研究不再拘泥于词根与词缀两者之间,从而开启了汉语类词缀研究的新纪元。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变迁,一系列由类词缀所构成的新词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现,这为汉语类词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类词缀研究成果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认同。那么“秀”族词中的“秀”是否属于类词缀呢?下面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2“秀”族词中“秀”的衍生及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第五版商务印书馆)对“秀”的解释是:①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②清秀③聪明;灵巧④特别优异⑤特别优异的人才。我们在以上的义项中找不到属于“XX秀”、“秀XX”中“秀”的涵义,难道“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吗?通过对比可以发加“秀”与不加“秀”的词汇意义是有差别的,可见“秀”本身是有意义的,并不像典型词缀那样词汇意义已经完全虚化。如“老虎”、“狮子”、“石头”、“猫儿”中的“老”、“子”、“头”、“儿”是典型词缀,删掉它们并不影响这些词意义的表达。进一步考察得知“秀”族词中的“秀”是一个由英文单词“show”通过借音借义而形成的音译外来词。最初,“秀”是从“作秀”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颖的构词语素的,“作秀”是利用“作”对“make”、“秀”对“show”,通过对“make show”进行意译和音译加意译而得来的,译人汉语后,“作秀”常常增加了一种“故意卖弄、炫耀”的贬义色彩。后来,“秀”又用于对“脱口秀”的翻译中,“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义同译的精彩典范,“脱口”对应“talk”,“秀”对应“show”,语音很相似;在西方“脱口秀”是一个视频节目的栏目,也是一种主持风格,指一种观众聚集在一起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一般脱口秀都有一列嘉宾席,通常由有学问的或者对那档节目的特定问题有特殊经验的人组成。“脱口秀”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英文“show”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都有“表演、展览、展示、炫耀”的意义,“秀”族词中的“秀”也对应具有了以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秀”作为一种构词成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秀”族词这种特定的格式之中,如:

在大众传媒和某些生活场景中,“秀”(show)不仅成为十分受宠的流行语,而且正在演变成一种社会时尚。

美貌可以秀,美声可以秀,贫嘴也可以秀;得志可以秀,失势可以秀,苦难也可以秀;学识可以秀,无知可以秀,恶搞也可以秀;嘉言可以秀,善行可以秀,隐私丑闻也可以秀……各式各样的炫耀展示,在形形色色的舞台上尽情狂欢。秀得扬眉吐气者有之,秀得功成名就者有之,秀得纠纷不断者有之,秀得臭名远扬者也有之。作秀,到底给社会增加了多少谈资、乐趣乃至麻烦,估计没有谁能说得清。一个接着一个秀场,不知让多少无辜受众无奈地裹挟进看客的队伍。

——《“秀”出泡沫“秀”不出华彩》《人民日报》2007.01.17

时下,名人模仿秀成了广播电视传媒的一个风头正劲的重要娱乐节目。不管是模仿者本人,还是节目主持人、现场嘉宾,乃至观众,都紧扣了一个“像”字。

——《寻觅名人模仿秀》《人民日报》2000.09.20

这几年真人秀搞得多了,不乏低俗可陈。其实,真人秀本身无所谓好和不好,商业炒作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里面有一个度,要把握好。

——《真人秀凤凰古城该不该上演》《人民日报》2007.09.28

截至2008年10月20日,已有2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参会者将把世博会作为一个精彩的“秀场”。

——《上海大舞台“秀”世界》《人民日报》2008.10.24

今年农历年苏有朋将到雷诺作秀,安排秀档的夏玉顺说:“有朋一直很努力赚钱,任何机会都会把握。”

——网络新闻深圳新闻网娱乐频道2008.01.28

NBA一全明星赛秀味十足顶级好手各显神通。

——网络新闻新浪体育2001.02.12

从以上列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对“秀”译人汉语后的结构和意义特点

进行分析:

(1)、“秀”可以独立成词,作为动词可直接带宾语,如“秀球技、秀身材”等,所带宾语大多是双音节的名词,作为整体相当于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在动词“秀”的后面加入“出、一次(回、下)”和“着、了、过”,再带上宾语,如“秀出水平”、“秀了一回身材”等。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会发现与“秀”搭配的成分从意义上看都是主观上认为是美好的事物或现象,这看似与《现代汉语词典》对“秀”的解释④特别优异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只有美好的、优异的事物,大家才拿出来展示,但我认为这种联系只是一种偶发现象,不具有必然性。

(2)、“秀XX”,与第一个特点不同的是,“秀XX”构成的是一个双音节词,如“秀场、秀档、秀味”,这些词从构词方式上分析都属于偏正式合成词,整体相当于一个名词。“秀场”指“展示、表演的场所”,“秀档”指“明星等演出或接受访问的时间安排”,“秀味”指“表演炫耀的意味”。汉语中有“秀服”一词,如:

必须承认,从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到锦衣秀服眉清目秀,变化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数量,还有生活习惯和观念。

《国人何时不再糟蹋迪士尼》《南方都市报》2005.09.15

也属于偏正式合成词,这个词中虽然也出现了“秀”,但此“秀”并非本文讨论的“秀”,那么“秀服”中的“秀”为何不同于音译而来的“秀”呢?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书写形式与语音形式完全一致,但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秀服”中的“秀”可以理解为“好看的、漂亮的、别致的”,并没有“表演、展览、展示、炫耀”的意义。汉语中原有“秀色”一词。其中的“秀”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漂亮的”,从两个词中“秀”的意义可以发现“秀服”与“秀色”中的“秀”还停留在汉语原有词根语素的范畴,是形式相同的实语素,与“Show”音译而来的“秀”没有任何联系,但很多人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秀”,可见这个观点是十分荒谬的。

(3)、“XX秀”,整体相当于名词(“作秀”为动词),“秀”大多数情况下与双音节成分搭配,双音节成分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短语,当非名词性成分加入“秀”后,具有改变词性的功能,如“模仿秀”由动词转化为了名词,当短语加入“秀”后,可使短语词化,如“婚纱发布秀”由偏正短语转化为了名词,“秀”是中心成分,前面是修饰性成分。汉语中还有“选秀”一词,指的是“选拔优秀人才”,在词典中可以找到“秀”的明确意义,因此不是本文要讨论的“秀”,不要把“选秀”与“XX秀”混为一谈。

3类词缀与“秀”族词中的“秀”参与构词时各自特点的对比

很多研究者把“秀”族词中的“秀”看作是类词缀,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下面就通过对类词缀与“秀”族词中的“秀”参与构词时各自特点的对比来分析这种看法的不合理之处:

第一,从构词成分的定位性角度分析,类词缀参与构词时位置都是固定的,或者在前,如“可喜、可爱、可信、可笑”中的“可”,或者在后,如“企业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中的“家”。而由音译词“秀”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的词有“xx秀”“秀XX”两种格式,“XX秀”中的“秀”是由“show”音译而来的名词性语素,“秀XX”中的“秀”是动词性语素。因此,“秀”的位置固定,作为名词性语素构词时在合成词末尾,作为动词性语素构词时在合成词最前面。

第二,从构词成分是否对词的整体具有标明词性的作用分析,类词缀以特定的身份参与构造大批相似的组合时,原有的词汇意义变得抽象、概括,便具有了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的特点,往往形成的这一类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为他们同属—个词类提供了可能性,这时,类词缀便具有了标明词性的作用,如“XX化”是动词,而“可XX”是形容词。“秀XX”,如“秀档、秀场、秀味”是名词,“XX秀”,如“泳装秀、真人秀、模仿秀”也都是名词。可以得知,在标明词性这一特点上,二者是一致的。

第三,从构成新词的音节数目上分析,无论是类词缀构词还是“秀”族词大部分都是三音节的,符合三音化的趋向。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词则以双音节为主。冯胜利又提出了“韵律因素”在汉语的词法与句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理论,他认为汉语中双音节为一个“标准音步”,汉语中构词法要受到韵律的限制。所以人们要想构造新词来反映新事物,也就必然会以双音节为基本形式,再附着上“类词缀”构成三音节的新词,促使新词语构词的三音化倾向。类词缀构词与“秀”族词也有少部分是双音节的,多音节词大多是由临时组合而成的短语加上类词缀构成,并不影响三音化趋势。

第四,从是否具有能产性这个角度来看,某个语素只有高频率地出现在相似的结构中具有一定的能产性,才有可能进入语法化过程,进而发展成为类词缀,也就是说实语素语法化为类词缀这个过程是类词缀具有一定的能产性的原因,如“高”能广泛地出现在“高XX”结构中,如“高风险、高投人、高利润”等相似的结构中,否则,就不能看成是类词缀了。“秀”族词中的“秀”也同样具有较高的能产性,与“秀”组合的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无论是“XX秀”还是“秀XX”都能构造出数目众多的新词语。

以上四个方面是二者的共同之处,我想它们可能是造成很多人把“秀”族词中的“秀”看成类词缀的重要原因,其实有一个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一意义的虚化被忽视了。从意义虚化的程度来分析,类词缀在词汇意义上都发生了某种虚化,只不过虚化的程度有深有浅,意义完全没有虚化的构词成分,我们是不能把它称之为“类词缀”的。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一下,出现在“秀XX”、“XX秀”中的“秀”的意义是否发生了虚化呢?“秀档、秀场、秀味”、“时装发布秀、真人秀、模仿秀”中的“秀”都是由英语“show”音译而来的,以上各例中的“秀”都带有“表演、展览、展示、炫耀”的意思,我们看不出“秀”的意义有任何的虚化过程。意义的虚化是判断词缀与词根、词缀与类词缀的主要标准,可以说,意义虚化是词缀研究的重中之重。那么既然“秀”的意义没有发生任何虚化,我们又有什么道理把它归人到类词缀的队伍中呢?所以,由“show”音译而来的“秀”仍然保留在词根语素的队伍之中。至于它是否可以发展成为类词缀,那就要看语言的发展了。也许新事物的出现使“秀”的运用范围变广、运用人数增多、意义发生虚化,那时,“秀”便有可能成为典型词缀了。

4结语

汉语中还有一些语素和“秀”族词中的“秀”具有相似的特点,如“啤酒”中的“啤”、“咖啡”中的“咖”、“巴士”中的“巴”,这些词都是由外来词音节的语素化而产生的新语素。所谓外来词音节的语素化是指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某些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语紊资格。“啤”能构成“生啤、扎啤、鲜啤”,“咖”能够成“苦咖、热咖、冷咖”,“巴”能够成“大巴、中巴、小巴”,“啤”、“咖”、“巴”具有了实在的意义,意义没有任何虚化,很少有人说它们是类词缀,那么说“秀”族词中的“秀”是类词缀又有何道理呢?又如“反科学、反革命、反人性”中的“反”,“非晶体、非卖品、非金属”中的“非”,“后现代、后布龙菲尔德时代”中的“后”是由英文中的前缀“anti-”、“a-”、“post一”翻译而来的,很多人把他们也看作类词缀,其实它们的意义也没有任何虚化,与“秀”族词中的“秀”一样,都属于汉语中的词根语素。

综上所述,大部分类似于“秀”族词中的“秀”的外来语素都不具备成为“类词缀”的条件。判断一个成分是否是类词缀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意义的虚化程度,没有发生任何虚化的成分是不能称之为类词缀的。我们应该本着“从严不从宽”的原则来审视类词缀的相关问题,否则,大量非类词缀的成分进入类词缀队伍,必然导致类词缀数量的大量增加以及词缀与类词缀界限的缩小甚至消失,不利于汉语词缀乃至构词法的深入研究,不利于我们认清语言事实。

猜你喜欢
结构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