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师范教育写作课中的实用文体教学

2009-04-21 03:59邓铁男
当代学术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

邓铁男

摘要:高等师范教育写作课在众多传统学科的挤压下,生存状态令人堪忧,甚至到了没有出路的境地。本文重申写作课的重要性,并提出重点加强实用文体教学的观点,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师范教育;写作课;实用文体教学

写作课是高等师范教育中文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在各高师院校往往将其放在一个角落里来对待,无论是对师资的培养,还是对课程的投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是一门被打入“冷宫”的学科。如果照着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写作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已经没有出路了。高等师范教育如此对待写作课正确吗?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办法,改变写作课目前的尴尬状况。

一、教学定位要准确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精神创造活动。就其过程而言,写作是借助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制作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通常我们将写作分为广义写作和狭义写作。广义写作就是关于普通文体的基础性写作;狭义的写作一般专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写作。

我们弄清楚了写作的概念,就应该思考高等师范教育的写作课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如何来开设。有些高师院校只重视写作的基础理论,而忽视了具体文体的讲解,使得学生们误认为写作课是一门不得不开的课程,在学完写作课程之后,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只是通过写作课了解了许多写作理论,现实指导意义不大。还有的高师院校只是简单讲解写作的基础理论,把重心放在文学文体写作上,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这两种情况都是片面的,不够科学的。我认为高师院校的写作课教学,应该以写作基础理论为根基,以文学文体教学为辅助,将实用文体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写出一手好文章来,实现既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

好的课程设想应该有好的教材来辅助,但现有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写作课教材对实用文体重视不够,比如现在好多高师院校使用的由尉天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3月第一版的《基础写作教程》一书,共为十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都为写作的基本理论,第八章是散文,为文学文体,第九章是科普文,第十章是评论文。纵观全书,仅仅是第九章、第十章两章为实用文体,可见实用文体在此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再看由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6月第一版,2007年4月第20次印刷的《现代写作教程》,全书共12章,只有第6章的新闻文体,第8章的理论文体和第9章的实用文体属于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只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可见该书对实用文体的重视也是不够的。由此可见,要重视实用文体教学,首先就应该在教材编写上突出实用文体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其重要性。

二、培养目的要明确

大学学习是学生投身社会的前期准备,“应世”是他们的急务。社会需要英才,但英才是通才基础之上的英才。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因此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实用写作能力。有些学者认为。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不必要把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不管他具有多么高深的专业知识,不管他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如果连一份像样的实用文书也写不出,自然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正常交流,也就难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因此,应当强化实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一个讲解-练习-评析-再练习的反复过程,非朝夕之功可奏效的。正如我在讲课中对学生所说的,写作课要本着“以讲为辅,以练为主;精讲多练,重在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在学完写作课后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通过对写作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常用实用文的写作技法,不但能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任务,而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能够独立撰写各类实用文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不管从长远看,还是从学生眼前的利益看,写作课所肩负的使命不光是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成写作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及时借鉴新理论、新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

社会上多有大学毕业生因不会写自荐书、通知、调查报告之类而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失去竞争力,或许他们写起诗歌、散文、小说来相当不错。何以如此呢?究其原因是写作课没有应社会所需,急社会所急。现在的高师院校的毕业生也不全是去做教师,随着全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毕业生不能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他们就需要到社会上自谋出路,因此,适当的实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为他们面临就业压力,成功就业的一门必要本领。

三、教学重心要抓牢

写作教学既然加强实用文体教学,那就应该有所侧重,抓牢写作教学的重心,即实用文体的写作教学。教学内容要既有广度,又有针对性。广度,是指内容要广泛,行政公文、规章文书、会务文书、事务文书、礼仪信函、经济文书和科技文书。如此多的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完,这需要教师精讲部分内容,其余的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针对性,是指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讲授,如,新闻专业要讲授消息、通讯、专访、评论等文体的写作方法。

为了保证实用文体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应该改变原有教学方式:

1、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

改变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大胆评论。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根据社会现实,编选适当的案例,多进行例文分析和病文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适当调整教学程序。

教材一般都是按概念-分类-作用-特点-文体举例-写作、注意事项及要求的体例进行编排。教师上课不可墨守陈规,以精讲多练为原则,由例文分析人手讲解文种的写法特点、注意事项及要求,这样化枯燥的抽象说教为生动可感的具象。然后再进行病文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掌握写法。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用文体写作重在应用。因此,必须多写多练,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在练习中达到巩固和提高。可采取模仿练习,依照课本例文,按教师命题要求学习写作规范的实用文;填补练习。对一些实用文有意省略写作格式要求的某些部分,然后让学生予以补充完整;改错练习,找几篇在格式或内容上有错误的实用文让学生进行指正;比较练习,引导学生对相似文种进行多方面比较,辨其异同;情境模拟练习,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换位,可使学生真正把握实用文书内容的处理方法。

4、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利有弊。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写作教学而言,多媒体主要用于范文分析、病文分析或讲评学生作文,将整篇文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探讨和交流。并随时在网上找一些社会现象,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既了解国家和社会形势,又使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容易集中精力专心思考,也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从《平凡的世界》探析师范教育在培养人文情怀上的重要性
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
浅谈师范生的数学教学语言技能培养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教师资格“国考”的革新及对师范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