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考艺考生的声乐教学

2009-04-21 03:59刘丽萍
当代学术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初学者声乐歌唱

刘丽萍

摘要:高考艺考生是近年来高校招生的重要群体。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竞争激烈的考试现实,教师应以高效、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应对考试,也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应从练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正确对待教学以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考艺考生;声乐教学

近年来,高考艺考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思想导引下,期望通过“艺考”这一途径,将孩子扶入期盼已久的大学校门。因此,社会各类“艺考速成班”应运而生。拔苗助长之风愈演愈烈,虽然许多家长和考生从中得到实惠,最终如愿步入梦想校园。但是否真正能够实现最终的“成才梦想”呢?至少在声乐教学中,情况并不乐观。许多“速成生”虽然步入大学校门,但由于“速成”中薄弱的基础、训练方法的不当,反而大大的阻碍了入学后声乐学习的进步,当初高考时的“捷径”,却成为大学学习中的莫大遗憾。

针对高考艺考生时间短、任务重的学习现状,笔者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是真正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在对艺考生进行声乐训练的同时,注重其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教学效果的短效性与长效性都有兼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正确的练习方法与步骤至关重要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与训练对声乐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练习。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歌唱中的气息、歌唱中如何运用呼吸、如何打开喉咙、什么是歌唱中的共鸣等。当然,歌唱中全身的协调与放松也是初学者学习声乐所必须领会的。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咬字吐字)等四个部分,而这四个部分在歌唱训练中又以呼吸训练最为重要。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要有完美的歌唱。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在对初学者进行呼吸训练时,教师切忌操之过急,不要急于扩展音域,而应多以自然声区的发生练习为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应付高考,一味的扩大音域,盲目增加练声时间,结果造成学生在发声状态不稳定,甚至错误的情况下,长时间采用错误的方法练习,造成声带充血,不仅对学习不利,还有可能危害学生健康。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声贵在坚持,需要学习者持之以恒。

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方面,因材施教,才能有利学生的专业进步与成长。

首先从声乐训练方面,教师应当依据不同学生生理条件上的不同,发声器官结构上的差异,仔细判断学生的声部划分。特别是在声乐学习的启蒙阶段,正确的声部划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判断学生声部时,一定要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能单凭经验就随意的确定学生的声部。

在教学实践中,更不能想当然或者仅仅依照个人的喜好,就随意塑造学生的声音。有的教师甚至原封不动的用同一种方法套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种做法则更不可取。每个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及个性上的差异,声音音色、演唱表现都有不同,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因材施教,那么学生很难在演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唱出自己的音色。学习声乐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自己的身体就相当于乐器,要使乐器发出最好的声音,就必须培养学生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声音,声乐教师一定要帮助初学者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什么样的声音,听觉感觉应当怎样,身体感觉如何,学生怎样科学的训练、记忆这些感觉。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所学落实到每个学生,使其在演唱技术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声乐演唱是一种出自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是以歌唱形式而展开的极具艺术魅力的形式。正因为此,它要求在声乐演唱中,必须渗透歌者真实的审美情感和体验,只有歌唱者在演唱时把自己的所有情感倾注其中,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审美感受,通过歌唱的形式全部呈现给听众,才能使听众从中感受到美感与体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尽可能的增强学生声乐演唱时的情感体验,以求得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首先需要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如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多听歌剧作品、器乐作品等。这些都对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欣赏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时,不但能够汲取其演唱技巧方法方面的优点,同时对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体会演唱艺术的风格特点大有裨益。而在欣赏歌剧演唱或是器乐演奏中,学生可以十分直观并且生动的了解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增加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特别是听赏器乐作品方面,学生能够充分的获得器乐演奏艺术所带给我们的更深层面的音乐审美与情感表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声音概念,除了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优秀的音乐作品之外,教师的范唱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距离很近,在讲到重点环节之时。学生能够及时地听到教师的范唱,对于正处于模仿阶段的初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标准的范唱,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歌唱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饱满、感情充沛,使演唱的各个机体器官保持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中,这种积极的状态,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演唱的技巧与方法。

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学生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构建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高考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中易产生消极学习思想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鼓励为主,切忌训斥,更不能恶语相加,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否则对声乐教学极为不利。声乐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注重体验的双边性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以怎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十分重要。主动参与源于师生融洽的关系与情绪,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高考声乐辅导中,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正确的声音的出现与确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每字、每句、甚至每个音都要教师与学生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需要在方法上不断的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指正、鼓励、强化。让学生记住怎样的歌唱才是好的,怎样发出正确的声音,发声时身体各个部分的感觉是怎样的。在这样不断学习、练习、强化的过程中,学生正确的声音才能得以逐步确立。

高考对于每一位考生和家长而言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可以成就栋梁、也可以使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抱憾终生。如何根据艺考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如何在短时间内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义务所在。教师应当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敬业精神,因材施教,让学生脚踏实地的以正确、规范、健康、合理的学习与训练方法进行学习,不仅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还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铺设坚实的基础,以利于学生音乐能力最大化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学者声乐歌唱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深水浮具法在少年儿童初学蛙泳中的应用
羽毛球初学者高远球技术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