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得无疆

2009-05-13 08:09
时代人物 2009年3期
关键词:双江声乐歌唱

彼 得

情迷歌唱,扎根部队

1939年,李双江出生于哈尔滨,在那里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儿时家境贫寒,但正是这种清苦的生活,使幼小的李双江深深爱着给自己带来温暖的家,热爱自己的家人。高中毕业,李双江同时考取了医科大学和音乐学院。父亲希望他去医科大学,可是对唱歌着迷的李双江,受声乐启蒙老师李书年先生的影响,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毅然选择了歌唱的道路。

李双江在中央音乐学院时的老师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教授,她教给李双江声乐理论和歌唱技巧,更教他如何做人。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李双江还向蒋英、沈湘、郭淑珍等著名声乐教授学习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声乐作品及其演唱风格。四年的大学生活为他今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李双江学的是“美声”,但他十分重视向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学习,并力图实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为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而奋斗,让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声唱响神州,唱响世界。

1963年,李双江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新疆军区文工团,开始了他的军旅艺术生涯。问起为什么会选择去新疆,李双江说:“我们那个年代,当兵是很神圣的,从小憧憬军旅生活。加之毕业时学校提倡‘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自然,大学毕业就去了新疆。”李双江初到新疆时,曾当过坦克兵、骑兵、运输兵。记得在骑兵连时,条件非常艰苦,连队吃饭连食堂都没有,全体战士蹲在地上吃饭。连长和指导员唯一特殊的待遇就是屁股下面有一块砖,坐着吃饭时比别人高出一头。那时,吃饭还要定量,为的是把节余的口粮支援给灾区。一次晚上,李双江站哨下岗,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偷着去厨房找东西吃,谁知炊事班长连菜刀都锁了起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罐猪油,他禁不住偷吃了几口。没想到天还没亮,麻烦就来了。连长让晚上站哨的人紧急集合。他拿手电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照,然后说:“其他人回去,李双江留下。”连长问:“肚子饿了?”李双江强装镇定:“不饿。”“不饿还偷油吃?”当时李双江还感到奇怪,连长怎么知道是他偷吃了猪油。天亮时,李双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下巴和衣服领子上粘的全是油,难怪连长一眼就发现了他。当李双江找连长承认错误时,连长一把将他拥在怀里,哭着说:“好兄弟,这事我不该提出来。”后来,当李双江离开连队调回军区文工团时,连党支部决定杀一头猪为他送行。李双江曾多次到西藏阿里边防支队,为那里的战士唱歌,与这支部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几十年过去了,阿里支队的每天晚点名都还要点李双江的名,让当天表现好的战士替他答“到”。这是边防战士对李双江最大的褒奖。这件事让李双江刻骨铭心,一生难忘!

在新疆的10年生活中,前前后后经历了5年真正的战士生活。真挚的战友情意,火热的战斗生活,是他歌声的力量,是他感情的源泉,是他的“歌魂”!李双江常骄傲地说:“我的歌从连队中来,又回到连队中去;我爱连队,连队爱我;我爱战士,战士也爱我。”

正像歌中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的确,新疆是个充满歌声和舞蹈的地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性格开朗,无论在何时何地,说唱就唱,说跳就跳。新疆10多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哺育了他,陶冶了他,对他后来的声乐艺术影响巨大。李双江经常说:“我是新疆部队的儿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儿子。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在新疆的10年,等于再读了一个民族大学,一个军旅大学,有这两个大学,再把自己从中央音乐学院所学的声乐技巧和歌唱艺术融汇在一起,才使我有今天。新疆是我的源是我的本,如果没有新疆的10年,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呵护,没有部队的培养,就没有李双江。”

1963年底,李双江随新疆歌舞团赴越南访问演出,一首《解放南方》使他在文艺会演中获优秀歌手奖;由中国唱片社和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唱片《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春风吹遍黎明的家乡》等歌曲开始在全国流行。李双江也因此被提前授予中尉军衔。

“文革”期间,李双江被迫离开了歌唱的舞台。但戈壁滩、草地和锅炉房成了他更广阔的舞台。他在工厂的锅炉旁为工人唱,在草地上为牧民唱,没有人时,他独自站在戈壁滩上放声歌唱……

歌声嘹亮,成就辉煌

1970年冬,西哈努克亲王访问西北,李双江参加了“文革”以来的首次演出。长期的积累与练习没有白费。这次演出使人们对李双江的歌唱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

1972年,他参加“全军文艺分片会演”兰州片的调演。他唱的《北京颂歌》和《拉着骆驼送军粮》受到关注。

1973年,李双江调总政歌舞团工作。这对李双江来说,是艺术生命一个新的开始。这一年,李双江为《北京颂歌》灌制了唱片。还是在这一年,李双江为故事片《闪闪的红星》配唱了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其唱片发行量高达350万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今天唱起这首歌,人们依然想起那江中的小小竹排,想起那个机智勇敢、大胆果断、嫉恶如仇的潘冬子,想起那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红星。这就是李双江歌曲的魅力所在,让人们随着他的歌声回忆、感动,甚至流泪。此后,李双江又录制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党的阳光照耀祖国》、《拉着骆驼送军粮》等歌曲,歌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其中,《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几乎成了海南岛的岛歌。

1979年南方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期间,李双江到广西、云南前线慰问演出,和战士一起上前线,深深地为战士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但当时前线传唱的歌曲主要是过去革命年代的歌曲。于是,李双江与词作家陈克正、作曲家张乃诚共同完成了《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有血有肉,声情并茂,歌颂了祖国,歌颂了母亲。此曲一经唱出就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为了鼓舞士气,李双江每天在为战士送行的军车前,唱了一遍又一遍,最多的一次竟唱了50多遍。“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歌声激励着奔赴前线的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宁静,为了妈妈的安详,向前,向前!战争结束了,战士们唱着《再见吧,妈妈》回到故乡。后来有一位战斗英雄在给李双江的来信中说:“如果敌人胆敢再挑衅,我就再次告别亲爱的妈妈,重返战场,生为祖国战斗,死为党和人民献身。那山茶花就是战士的英灵,年年开放在南国边疆的山峰上,永远为祖国母亲遮风挡雨。”1979年6月,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际儿童节30周年纪念大会,7000名儿童、3000名家长及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会议。会上,李双江演唱了《再见吧,妈妈》。歌声一响起,观众们

潸然泪下。演唱结束了,台下掌声雷动。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李双江重唱《再见吧,妈妈》。当最后一句唱完时,李双江流下了热泪,他为观众的热情所感动,全场的观众却为李双江的歌声所感动,为那些曾告别妈妈的孩子、为那些奔赴战场的战士、为那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流下了热泪。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舞台,对李双江的成功演唱表示祝贺。邓颖超大姐还对李双江的演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这首歌曲好听、动人,体现了歌颂祖国、歌颂母亲的情怀。”记者问李双江为什么会把这首歌唱的如此动人?他深情地说:“因为那是儿子唱给妈妈的歌,是战士唱给祖国的歌!”

《怀念战友》也是在南疆边境战争中创作的。这首歌则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亲爱的战友,松涛是你杀敌的怒吼,山岗是你高挺的胸口,你那闪闪的红星,已化作天空中明亮的星斗……”这首歌曲不仅对牺牲的战友表达了深切的怀念,而且还激励着战士们化悲痛为力量,奋勇杀敌。一位烈士的母亲在给李双江的信中说:“我总以为世间只有母子感情最真挚,可是听了那怀念战友的歌声,我更觉得战友之情是多么崇高,虽然我的儿子牺牲了,可是我并不孤独,我为我的儿子和他的战友们的深厚情谊感到骄傲、欣慰;为哺育他们成长的人民军队感到光荣和自豪。”

《再见吧,妈妈》和《怀念战友》牵动了亿万军民的心,歌声飞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歌曲。

声乐教育,桃李芬芳

1978年,还在总政担任独唱演员的李双江就开始关注音乐教育事业。他总结了自己多年舞台演唱的经验,写出了《我是怎样唱高音的》一文。这篇学术论文作为广播讲座稿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24个省、市的电台中高密度地播出,在声乐界乃至整个文艺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李双江收到上千封的听众来信。这篇文章后来经修改刊登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论丛》上。同年,李双江还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我为人民唱新歌》一文。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军旅作曲家、时任总政宣传部部长的李伟同志作序的《李双江演唱歌曲选》,该书成为该年度的音乐畅销书。

1994年,李双江调解放军艺术学院,任音乐系系主任,开始了他的军旅音乐教育生涯。李双江上任后就决心把军艺音乐系打造成为“军队唯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音乐教育机构。为此,他又奋斗了15年。

在声乐教学上,李双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说:“演唱新歌,有时可能会失败。但是,为了进行艺术创造,应该不怕失败,不辞辛苦,要像园丁浇灌花木一样,努力唱好新作品,使它最终能在音乐园地中生根开花。”李双江时刻提醒学生,作为一名声乐演员,应热爱人民,为听众负责,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应热爱生活,不断地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锤炼自己,不断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这是起码的基本功;还要善于尊重合作者,并从合作者身上不断汲取有益的东西,这是使自己的艺术经验得到不断丰富,艺术创造得到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十几年来,李双江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方声乐艺术相结合,在继承民族声乐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启发学生创造中西结合,并独具韵味的演唱方式。

2002年,解放军艺术学院获得“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歌手大奖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李双江决定将这笔奖金捐献给边防战士。他带了9个学生登上了位于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哨所,用这5万元奖金给这个哨所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李双江回忆说:“帕米尔高原,5300公尺,伸手可以摘到天边云彩,最远的那个哨所只有3个战士。那天我们上山演出,一个战士看我们的节目,一个战士给我们熬稀饭,一个战士在更高的观察哨站岗。我想,那个观察哨的战士肯定听不到我们的歌声,就爬上那100米的阶梯,每上一级阶梯要喘一口气,人像淋了一场大雨。”那天的演唱没有伴奏,全部是清唱。李双江握着那个战士的手,唱了一首又一首,一直唱到天黑,战士的眼泪浸湿了李双江的军装,可是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温暖。战士坚守在祖国的边防,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士兵,李双江就是为这些人歌唱,为我们最可爱的人歌唱。李双江一生都在歌唱祖国、歌唱美好的生活,现在他将自己的这种精神传递给他的学生,让更多的人为军人、为祖国、为生活歌唱。李双江曾说:“我是一个军人,为我们的战士歌唱,有一种满载而归的感觉。”李双江一生都在实践着他这句话,在总政歌舞团时,他曾创造了一年为部队演出300多场的纪录。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后,他秉承“为兵服务”的宗旨,不仅培养学员“为兵服务”的意识,而且每年经常带领学员为基层部队演出,足迹遍布各地。李双江说:“我是有44年军龄的老兵,当过骑兵、坦克兵,也当过炊事兵,还参加过一些局部战争。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伟大军队成就了我的歌唱事业。”

2005年,李双江和他的学生们,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师生音乐会。因观众反响热烈而从原定的1小时40分延长至两个半小时。夏米力、韩红、魏金栋、谭晶、甘萍、黄华丽、于乃久、梁召今、周芳、李宏伟、王莉雅、刘阳等一批师从李双江的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与恩师同台放歌。

2007年,李双江在阔别新疆四十四载之后,率领夏米力、黄华丽、刘阳等来自总政、海政、空政以及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和新疆军区文工团的10多名弟子,重返他当年曾经工作过的老部队进行慰问演出。李双江在与师部官兵们座谈时感慨地说:“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我每时每刻被感动着,被激励着。因为,这支英雄的部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官兵们真挚的情谊、火热的战斗生活是我歌声的力量、情感的源泉。”

在新疆慰问期间,李双江和他的学生们专程赶到乌鲁木齐县乌拉泊牧场的民族小学,给在那里学习的哈萨克族孩子们赠送了“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并决定和他的学生们共同捐资修建一所新的民族小学。在捐赠会上,李双江充满感情地说:“44年前,我曾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工作过,并深深热爱着这里的各族人民。此次来疆,能重温我的新疆情感,我非常高兴。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祝愿这里的孩子们健康成长,并真诚地欢迎这里的小朋友们将来能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我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哈萨克族歌手,为美丽的新疆引吭高歌。”他在百忙之中,还心系教育、心系孩子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李双江在实践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队伍与学科建设,创建了“军旅声乐”课程及“红星音

乐坛”等既符合艺术教育规律、又颇具军旅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他带领学员夺得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他桃李遍天下,为国家和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声乐人才,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旅声乐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2007年8月22日,李双江荣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李双江的办公室在五层,写字台背后的墙上张贴着全年的教学计划,对面文件柜边的墙上,挂着一幅表现川江船工的摄影作品、参加一些重要演出活动的照片,与母亲的合影、与儿子的合影,还有启功先生书赠的书法作品《诗境》。长长的沙发上摆着一排军艺音乐系的声乐教材:本科的、研究生的、任职教育的,美声的、民族的、通俗的……在14平米的斗室内,一样也离不开音乐,离不开教育。

15年来,人们发现李双江办公室里的灯光不到深夜12点是不会熄的。他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讲台上,在琴房里。15年来,李双江发现新枝、培养翘楚、身体力行,由他担纲的音乐系培养出韩红、王宏伟、谭晶、于乃久、夏米利、泽旺多杰等优秀歌手。由他率队参加的中央电视台青歌大赛,两次金奖、一次银奖、数次优秀奖,创造了全国艺术类院校、团体的奇迹。2008年,李双江担纲的“军旅声乐”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这是此次评选中唯一的一门艺术类课程。

15年来,李双江不但不遗余力地开展军旅音乐教学,而且还组织力量开展军旅音乐研究。1998年,李双江组建了军旅音乐研究所。次年,立项的《解放军音乐史研究》获准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1999年度课题”。他们自筹资金,聘请专家,收集我军音乐作品与资料,采访了几百位军旅音乐家,为全军200多位音乐家建立艺术档案,整理出了与我军音乐相关的文献索引,还查阅到了一大批战争年代留下来的我军音乐史料,并组织召开了3次军旅音乐学术研讨会。通过10年的努力,他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就是其见证。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解放军图书奖”,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为军队赢得了荣誉。

爱心奉献,德艺双馨

李双江常说自己之所以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体育锻炼,“我年轻时就是体育迷,我非常喜欢游泳、滑雪、篮球。”

李双江认为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唱起歌来从嗓子到身体各个部位都在动,常常大汗淋漓,运动量很大,对身体、对思维都有益处。他平常十分注意锻炼,并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了十几年,他说:“只要学校有运动会,我就鼓励所有学生和老师都去参加,我们音乐系要争第一,这既是集体主义思想,又是锻炼学生和教师的好机会。我的朋友一《再见吧!妈妈》的词作者陈克正英年早逝,我失去了一位老大哥,一位好老师。在痛惜之余,我体会到,每个人都应当早一点锻炼,最好是从青少年时就养成运动的习惯,那样会受益终身。千万别等年龄大了、老了、有病了,再想到锻炼身体,那时跑也跑不动了,就太晚了。”值得一提的是,李双江在解放军运动会的赛场上曾3次夺得中长跑的冠军。

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期间,李双江是海南传递的第194棒火炬手,他特别珍惜这一机会,他说:“我们中国的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不知道多少年以后才能再有机会,所以我们从内心深处特别珍惜作为火炬手的身份。”传递结束后,连周华健也感慨,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潇洒的李双江,恐怕这也是李双江多年锻炼的结果。

李双江是有名的孝子,曾27年如一日伺候母亲。无论在贫困的生活中,还是在成功的光环下,他始终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李双江的父母合葬在金山公墓。他在墓旁种了五棵小松树,简称“五棵松”。因为母亲生病的时候就住在301医院,地址就在北京的五棵松。

李双江的妈妈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她身上集中了中国妇女的优点:贤慧善良,吃苦耐劳,勤勤俭俭一辈子。她一生养育了13个孩子,李双江是老六。生妹妹时,妈妈捂着肚子叫:“双江,快去叫你爸来,要生了。”双江跑了十几里地,找到在铁路局工作的父亲,又跑十几里回到家,浑身都是汗水。这时,妈妈已经生下了妹妹。李双江看到妈妈的模样,难过地哭了。他挨家挨户地告诉消息,叔叔、阿姨、婶婶、奶奶听了,有的送两个鸡蛋,有的送3个鸡蛋,就这样,妈妈的月子就过来了。

李双江小时候家里的生活不富裕,妈妈靠着勤劳的双手,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们身上永远穿得干干净净。她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尤其是红烧肉,是孩子们最爱吃的一道菜,直到今天,李双江仍然很爱吃红烧肉。

李双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读本科时,是少数几个拿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之一。每月12元的奖学金,其中8元交学费,4元用来买纸、笔、墨和牙膏、牙刷、毛巾。为了省钱,他4年才回一次家,买的还是站票,连座位都没有。为了多几个钱买书,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人刻钢板,誊写文件,挣几个钱。过年了,学校给每个参加演出的同学1斤肉。李双江舍不得吃,用蜡纸包好寄回老家。妈妈舍不得吃,只吃了一小块,剩下的包成33个饺子,代表全家33口人,托人带给儿子。

李双江在中央音乐学院时经常想家,特别是想妈妈。总是梦见妈妈给弟弟、妹妹缝补衣服,梦见妈妈做饭洗菜,梦见妈妈给孩子们理发,就是没有梦见妈妈睡觉的时候,不知道妈妈睡觉是什么样子。这是为什么呢?李双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终于悟出道理:妈妈为了全家,为了孩子,每天总是让孩子们睡着后自己才睡;孩子们醒来前,妈妈早已起床做早饭了,所以李双江始终没有看到妈妈睡觉的样子。

李双江1973年从新疆调回北京后不久,就把妈妈接到北京,精心地照顾她。他一直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妈妈的养育。所以,他要加倍地报答妈妈。妈妈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心急如焚,背着妈妈从四层楼下来,背到卫生所去看病。有一次到新疆演出,他看到有一种进口的移动式扶手十分精巧,就买了一个,千里迢迢地带回北京。老妈妈有了这个扶手,散步、上厕所都方便多了。

李双江不仅对母亲孝顺,也将爱心奉献给了社会。2008年5月12日,中国大地的震动牵动了亿万人的心,这场巨大的灾难也牵动了李双江的心,5月18日晚,央视直播了长达4小时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李双江参加了,他流着眼泪说:“此时此刻,我们许多亲人、我们的孩子还在废墟之中,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只

有解囊相助。”卸掉了身上的明星光环,真诚其实用不着刻意地去体现。李双江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爱心,面对国难,他多方奔走,5月26日李双江又参加了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情暖汶川·我们在行动》全国社会组织抗震救灾募捐义演,川之上,国有殇,在危难当头的历史时刻,李双江用自己的力量向社会发出倡导:“让我们迅速行动,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尽其所能,捐资捐物,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同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双江毅然决定将准备举行歌唱艺术50年演唱会的60万元捐献给了灾区的孩子。他说:“国家那么大的难,我个人的一场演唱会能算什么,想都没想,就把钱捐了。”

李双江是个懂艺术、懂人生、懂爱的人。从新疆军区到总政歌舞团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他培养的弟子在国家的不同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见证了不同时期共和国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他一直用歌声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事业及新中国外交事业默默地工作着。

30年前,李双江曾应邀到日本各地演出,他是日本观众熟悉的男高音歌唱家。2008年4月,日本松下中央合唱团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与由解放军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红星合唱团联袂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2月,应日本民主音乐协会邀请,李双江带领由解放军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红星合唱团赴东京演出。当晚的演出精彩纷呈,军艺的60名学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超的演唱技巧,演唱了20多首中外名曲。他们的声音既淳厚丰润、雄壮激昂,又如细雨润物、变幻无穷,描绘出一幅幅湖光山色的美景,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情感。歌唱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最好的纽带,这场演出必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李双江见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并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先生成为了朋友。李双江曾去过田中先生的故乡,学唱了一首当地的民歌,并用日语唱给了田中先生听。采访中,我们有幸听到了这首表现丰收的日文歌曲,歌词大意是:“今年大丰收,你看那门前的小草上,长满了洁白的大米。你看那屋后的竹林中,挂满了串串的银元……”在建国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李双江也迎来了他歌唱艺术50年。让我们将这首歌也送给李双江老师,歌唱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歌唱这位年近古稀的艺术家伟大的人格魅力。艺术永恒,歌者无疆!

(图\燕子)

猜你喜欢
双江声乐歌唱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李双江歌唱艺术50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李双江:“想不年轻都难”
李双江 将军歌唱家背后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