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寻求“平衡”

2009-05-31 03:24
新课程·小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平衡新课程教材

严 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笔者常有这样的想法:课改既不是“新瓶装陈酒”,也不是对传统教学简单地一棒子打死。新课改更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传统数学教学的优缺点,在承旧纳新中走向新的“平衡”,本文就此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理念视角:课改理念与传统教育相互平衡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重课本静态知识而轻自主实践能力,重知识的承继与复制而轻质疑、批判和创新,片面追求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考试“分数”。针对这种情况,新课改着眼于个体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激发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学习者努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顺应时代潮流。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有些教师依然在“穿新鞋走老路”,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些教师则走到另一个极端,只注重强调过程和方法,忽视结果,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探索、体验,数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美丽光环下,缺失了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学生的数学素养无法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新”应该是在继承中的创新,它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规律。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完全放弃知识和技能目标来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最终结果很可能是使教学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这样的课程改革不会为社会、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认同。小学数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基础性:一是为数学教育体系打基础;二是为人的长远发展打基础,正因如此,教师必须尽可能为学生成长输送终身受益的养分,不必刻意追求表面的精致。数学双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它是数学基础教育不可动摇的内容,当然如果认为这就是数学教育的全部内涵,则又大谬不然。

二、教学内容视角:走进教材与重组创造相互平衡

数学教材作为完成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有统一规范的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案,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教师选择、重组和优化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更多的是充分当教材的忠实传播者。因此,新课改明确指出需要教师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课程内容能被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所激活,真正使课程内容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沃土。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显示自己重组教材的能力,还没有真正从数学课本中“走个来回”,就开始对教材内容进行所谓“重组创造”,导致数学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情景创设——镜中看花;学生探索——蜻蜓点水;小组合作——浮光掠影;游戏活动——走马观花。教师片面追求外显的、热闹的形式,对教材内容的审视缺乏数学思维深度,教学设计也缺乏应有的内涵。这样的数学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师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来教”,这样的提法呼吁着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呈现的知识框架上面,不能受制于教材的预先设计,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即“用教材来教”。但这一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首先走进教材,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创造必须以深刻领悟教材设计意图、目标为基础,而重组创造教材则是教师熟悉钻研教材的最高境界,两者应相互平衡,缺前者只能产生“墙上芦苇般”肤浅的教学课堂,而缺后者也只能产生唯唯诺诺教材的“工匠型”数学课堂。

三、教学行为视角:学生建构与教师传授相互平衡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输出者,是权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的“单项输出”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新课程强调教师应从重视“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以达到“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学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正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互动过程,故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平衡,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千方百计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希望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自我评价值得以体现,而将“讲授”视为课堂大忌,不管是什么知识点,都希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建构而得,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参与的面不可谓不广,却唯独忽略了参与的质量和效度,一堂热热闹闹的数学课下来,学生如同镜里看花、水中望月,学习效率极其低下,数学课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奥苏贝尔曾指出“决定”意义学习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特别是,以教师的讲授为基础的学习未必一定是“无意义”的,反之,发现法也未必一定是“有意义的”。教师唯有和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组织教学,激发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领和讲授,让学生结构与教师教学走向平衡,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平衡新课程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