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2009-06-13 06:26雷选锋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新的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并提高体育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格局。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120-02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中学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自身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摒弃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为师理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不再是单纯、系统地传授基本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角色,而是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训练。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只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健康素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系统不合理等种种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下改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关键。而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都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能否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从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提高业务水平,为改进教学方法、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最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学生角色的转变也是重要,它能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打下好的基础。

教师用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学生观念将学生视做教育对象,只看到其被动的一面,而看不到其能动的一面,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新的学生观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实际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有的学生都值得培养,要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很重要,都是需要重视。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真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才有可能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的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的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的探讨教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人。在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知识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启发、辅导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转移教学重点,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无法发挥其自主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上,首先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然后通过乐教与乐学的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能力。

2. 因材施教,强调身、心同步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以及学生本身实际情况的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和水平上也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以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施教;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对在某些项目表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在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与特殊的培养和教育;对于能力表现一般的学生,要从他们已有基础出发,给与热情的关怀和照顾,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

3.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已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加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知识领域,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媒体教学软件在体育课中的适时应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思维、观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4.倡导探究,发展思维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究、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引导,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要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评价方式

谈到评价,人们往往想到考试,谈到学生,人们往往想到分数、名次,这种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原有的学生评价观念。原有的学生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强调以学生各个运动项目测试成绩为主的学习结果;在评价尺度上,强调教学大纲、教科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统一要求;在评价手段上,强调以教师对学生各运动项目测试为主要形式的量化方法;在评价功能上,强调以确定每个学生在同类群体中的位置为目的甄别与选拔。这种评价,具有操作简单、结果明晰、客观公平的优点,为我国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对学生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强化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使许多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造成了大量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和心灵的扭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方法上: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例如、能在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中占20%—采取20分制,18—20分为优秀,14—18分为良好,10—14分为及格,10分以下为不及格;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或“达标”的程度所作出的评价,也被称为“标准参照评价”。新课程强调的学生评价理念:在评价功能上,要求改变过分强调个别与选拔的做法,谋求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更大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求改变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力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发展自信心。并将学生评价与日常教育行为有机结合,使评价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坚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徐宏,李仲斌.浅谈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 刘海慧.《新课程与学校发展》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 2002.

[3] 鲁志文.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报,2005,19(1):39-40.

[4] 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作者简介:雷选锋(1972- ),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三中副校长。研究方向: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