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刍议

2009-06-20 03:11王君力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王君力

【提要】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二是发现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三是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学生思维,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身边的数学 生活化的数学

一次,数学教育专家邱学华到一所小学去。一个低年级数学教师对邱老师说他的学生“笨得像石头”。邱老师请这位老师把笨得像石头的学生叫一个来。那个“笨学生”来了,邱老师对他说:“别紧张,我不考你,不让你做题,只请你替我做一件事。我给你两角钱,你去帮我买两个作业本和两只铅笔来。”那个学生买回来后,告诉邱老师本5分钱一个,铅笔3分钱一个,并把剩下的4分钱交给邱老师。这时邱老师对学生说:“你少给了我1分钱。” 那学生立刻急了,非常流畅的说:“两个本二五一十整1角,两只铅笔二三得六是6分,加在一起是一角六分,两角减一角六分,剩4分钱,怎么差你一分呢?”邱老师对那老师说:“这学生不是很聪明吗?”

邱老师能使一个笨得像石头的小学生,毫不费力的做出包括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数学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数学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

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情景反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与提升,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并继续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怎么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笔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创设此类情境活动:学校现在想用48米长的栏杆在教学楼前设计花圃,请你帮忙,画出你设计的草图,并求出它的面积。帮助学校设计方案,大家肯定都愿意,同时,校园是学生所熟悉的环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可能有的设计成长方形、有的设计成正方形,有的设计成“日”形……,个个都会很努力、很投入地画图、演算,调动一切创造性思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由,再安排小组互相评价,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会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这样让教材内容“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加深理解教材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发现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 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

在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后,我拿出了一瓶插花,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花组成了哪些图形?当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欣赏数学的美,从而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这一系列活动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新学生思维,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进管理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既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学到生活中能够实际应该的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陶文中主编:《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老师怎么教》,地震出版社,2000年出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