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

2009-06-29 09:10鱼俊清
理论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鱼俊清

摘要: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健康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3-0011-02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具有开拓奠基的伟大意义,而且经过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来源于实践,并且经实践反复检验是正确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曾一再地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近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民族革命运动的历史,到处都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正确性,证实它所揭发的规律是真正科学的规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去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它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如果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而非从整个体系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在实践中造成挫折和失败。延安时期的历史实践证明,能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依据

国情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不仅包含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所处历史阶段以及自然地理资源的基本状况,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分析和研究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剖中国社会,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不断发展。1941年9月,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指出:“首先就是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分强调国情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赋予国情以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含义。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又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只有认清国情,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和转变,而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前途关系到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所以认清国情是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通过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推翻封建统治;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这一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证明了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搞革命,一定要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的国情。根据当时的国情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说“老祖宗”没有也不可能说的新话,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态度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相斗争中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一个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长期存在着主观主义的态度即教条主义的态度和经验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的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虽然这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即都“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为其基本特征的。因此,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斗争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同党内的这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且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毛泽东彻底批判和揭露了教条主义违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面孔,一针见血地指出,“教条主义者不管事物内部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硬套在事物上,说该事物应如何如何。这就是全然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他们的思想方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格格不入。经验主义者仅凭其狭隘经验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为用感性经验是不可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只能“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因而,也就不可能科学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毛泽东尖锐地指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一样,在本质上都是用主观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如果用它们来指导革命,就必然会引导革命走上挫折甚至失败的地步。为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实现全党在政治路线上的认识统一,确保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延安时期全党进行了一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为主的整风运动。经过四年多的整风运动,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区别有了清楚的认识。毛泽东还采取措施鼓励对其研究和宣传。他说:“对研究实际问题的文章。要多给稿费。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好教员,要多给津贴。”通过延安整风运动,较好地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精髓

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

位。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用“实事求是”这个中国人非常熟悉而又容易理解的成语,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生动概括起来,他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论述精辟地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文化精华的伟大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次耀眼的闪电。为了坚持实事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撰写了两本重要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实质上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内过去屡屡发生的“左”右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后撰写出来的。这两本著作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要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哲学基础。此后,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日臻成熟,并逐渐为全党所接受,成为全党工作根本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以来的历史证明,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土壤上扎根,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

五、与时俱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水源泉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坚持和创新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两方面。坚持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创新发展是坚持的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果仅仅停留在固守原有结论而不去向前发展,那就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觉察到,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如果这种发展停滞了,僵化了,那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上,必须坚持创造发展的原则,不断地提出新任务,创造新理论。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善于应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这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后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又强调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写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在毛泽东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又强调要研究、回答和解决新问题,闯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革命道路;也正是由于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才能不断结合实践的发展变化,致力于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终把与时俱进转化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水源泉。

延安时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党建设史上最宝贵的财富,其拓荒和奠基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创新无终点,实践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景无限广阔。我们要深入汲取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营养,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是党的事业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责任编辑:黎峰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