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与心相通

2009-07-13 09:41李晓菊

李晓菊

摘 要: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言行,温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

关键词: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16-02

身处校园之中,我经常听到同事们抱怨:“这学生怎么这样!老师亲眼看到他刚刚犯了错误,他竟然矢口否认,并且对老师的批评十分不满”。“你们班的学生我可管不了,犯了错误比老师还有理”。“你看看这学生,犯了错误还跟老师振振有辞,到办公室还敢大喊大叫,太不象话了!”……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能够成材。学生难道不懂这个道理吗?他们为什么对教师的教育这样反感,把教师的好心拒之门外呢?我国中医理论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我们发展经济也有“要致富,先修路”的妙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虽与治病、治穷不同,但运用“通络”、“通路”之理,认真研究“通心”之术,却是我们减少烦恼和痛苦,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怎样才能做到师生心心相通呢?

一、用爱沟通,做到以爱感人

学生向教师关闭了心灵的闸门,或者站到了教师的对立面,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之一是“爱”的通道出现了梗阻。因为“爱”是师生心心相通的基础,不爱则不尊,不尊则不服。

1.重视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我国古来就有“打铁需要自身硬”的说法。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力差,效果不好,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误的机率就会增加;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做到为人师表,学生就不愿以我们为师;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就不会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烦恼有多半是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面前,表现会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完善自我,用高素质来博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从心里佩服我们。

2.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言行。

教师要想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是否对教师的批评有过不满,是否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理解、尊重和宽容,得到平等、民主和公正。如果我们只顾欣赏自己的所谓“良苦用心”,而不能想想学生的渴望,那我们就会陷入“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不仅会减少烦恼,还会增加许多朋友。

3.解决学生的困难和苦恼,温暖学生的心灵。

学生的困难和苦恼是多方面的,有学习的、生活的、同伴的、师长的,还可能有情感和健康方面的。教师只顾对学生管管管,催学生学学学;而不去看一看,谈一谈,劝一劝和帮一帮,那么时间一长,这种“师爱”的缺失,换来的就是“爱师”的缺失。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在教室里、楼道内、操场上多停留半个小时,和学生聊聊天,谈谈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学生的心里就会暖融融的。要知道,教师的爱就像阳光,经常照耀,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二、用情沟通,做到以情动人

现在的青年学生把师情看得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一种师情,教师和学生的个别接触也是一种师情。这种师情更能感动和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

1.选择恰当的教育时间和地点。

自尊,是学生的天性和进步的动力。因此,教育个别学生不要在自己的课上或班级有正课的时候进行,否则既伤了学生的自尊,又会使学生对教师故意占用自己上课的时间产生不满情绪;放学回家的时间最好也不要占用,否则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担心和反感;而最佳的时间是自习课或课间。在教育个别学生时,还应该尽量避开人多的教室和办公室,找一个能让师生两个人敞开心扉的地方,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教师的尊重,隐私能得到保护。

2.态度诚恳,尊重学生的权利。

有些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喜欢拿出家长作风,用高人一等的姿态和学生谈话,这只会加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的心灵沟通。还有一些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不能保持头脑冷静,气急败坏或态度蛮横,这是无能的表现,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起学生的嘲笑。因此,我们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话语要有感染力,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既像父母,又像朋友,既宽容又严格。我们应懂得,没有宽容就没有亲近,没有严格就没有效果的道理。

3.分清错误轻重,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有的教师,情绪一上来就不分错误的轻重,想批就批,想怎么批就怎么批,这是不应该的。如果有的学生犯了大错,教师却因其说了几句软话就轻易放过,而对错误较轻的学生却不留情面,不分场合,小题大作,就会使学生感到不公平,对批评不满,对教师恼火。另外,毛病多的学生对教师怎样对待好学生犯错误也十分敏感,如果厚此薄彼,也会让学生不服。

4.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

有的教师说,批评就是批评,掺进表扬就没力度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批评教育学生不是要力度,而是要效果。因此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挖掘学生身上的缺点,否则只会使学生感到他在教师眼里一无是处,对教师产生反感,容易破罐子破摔。如果教师能说说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那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和苦心,从而对教师产生好感,激发起积极上进的心态,努力改正缺点和错误。

三、用理沟通,做到以理服人

学生的无理言行,是思想认识问题。要端正认识,必须通过平等的沟通和辩论。

1.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双方僵持不下,教师一定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举止和言行,若发现自己有错,切不可碍于自己的身份羞于向学生承认错误。有人认为教师向学生认错有损教师尊严。其实不然,教师向学生认错是平等、勇敢的表现,只会得到学生的佩服和尊敬。教师要为人师表,在认错方面也应该起表率作用。教师都认错了,学生还能不认错吗?师生之间的坚冰还能不融化吗?

2.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

为自己辩护是学生的权利。只有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思所想讲明白,学生才能舒心,教师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存在错误,教师就会在倾听中看出端倪,从而切中要害,彻底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也好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利,又辩明了道理,何乐而不为呢?

3.批评学生要抓住要害,有理有据。

教师批评学生有时有理说不清,这是不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草率行事造成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先摸清学生的思想,弄清错误的事实,设计好批评教育的重点和过程。比如,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逐渐引导学生说出事情的经过,找出自己的错处;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是错的,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最后再说说今后怎么做。学生如果轻描淡写,教师可趁此抓住要害,摆事实,讲道理,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使其心服口服,痛改前非。

其实,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中的烦恼和痛苦也是学生的烦恼和痛苦。这种烦恼和痛苦,对学生来说似乎无可奈何,但对教师来说,那就大不一样:必须深刻反思,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把烦恼和痛苦赶出校园。那样,就能让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张又和谐,让教师和学生心心相通,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 韩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