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2009-07-13 09:4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基础

高 丽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反映了学生数学基础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基础;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51-01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计算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这阶段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体会。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计算题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枯燥,不容易调动起学生兴奋的情绪,因此,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1.运用电教媒体,使枯燥变得有趣。

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投、录音等多功能电教媒体,制成课件,请来“大头蛙”、“兔博士”等卡通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看、乐学。

2.采取不同的形式。

课堂上,轮番使用开火车、对口令、听算、限时口算等训练形式,不断变换指名答、抢答、齐答、手语和自编、互测等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我能当老师”的快乐。

课外,要求学生自己购买小物品时算一算花了多少钱,帮父母计算简单的花销,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锻炼口算能力,体会生活中算数的乐趣。

3.组织竞赛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就有兴趣,因此,计算训练需要老师创造竞争氛围。比赛是最好的竞争形式,可设置不同的荣誉称号,发放不同的奖品。如设置“口算冠军”、“计算大王”、“计算能手”、“计算小明星”等称号,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成绩给予奖状、小星星、小笑脸等奖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计算的基本方法。现以“凑十法”为例阐述算理作用。

1.摆一摆建表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事物的直观感知来理解算理。如教学9加几时,以“9加4”为例,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再准备4个皮球,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怎样摆就能很快地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有学生很快就会说:“从外面的4个皮球中,拿1个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3个,一共13个。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凑十法”。

2.画一画得方法。

学生经实际操作知道9+4=13,而把4分成1和3,9与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画出算式9+4=13的思维过程图。让学生掌握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

3.说一说,强记忆。

掌握了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还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多实践。同样,教学9+3、9+5……要求学生边操作边说过程边算,通过说,达到熟练掌握。

三、养成检查的习惯

学生做题或考试时,经常听到老师反复提醒学生要检查。其实检查习惯不能说说即过,也要注意训练: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每次做错的题写在本上,在旁边简单写出致错原因,并把错题改正过来。起初,学生不知道从哪方面检查,找不出致错的原因。我就利用下课前2~3分钟时间,从分析典型错入手引导,大家一起找错因,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步骤:一看抄题对不对;二看数位齐不齐;三看进位或退位,看该进是否进、该退是否退;四看口诀熟不熟。这样,学生就逐渐掌握了检查方法,养成了检查习惯,计算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悉心指导、形式多样的训练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以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