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

2009-07-13 09:41
关键词:乐趣

王 芳

关键词:晨诵;乐趣;感受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60-02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语言艺术。它把各种美妙的词句展现给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母语带给他们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语文课堂不再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填鸭”,学生们无法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针对这一现象,由朱永新教授发起了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它的核心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所着手参与的教育实验课题就是晨诵。

最初,我感到有些棘手,晨诵不就是每天早上读读课文吗?能起什么作用呢?可是在我看到了对晨诵的三问时,茅塞顿开,原来晨诵是如此重要。文中是这样说的: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

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享受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看到这些,我的目标明确了。首先,找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诗歌,要简单易懂,还要幽默可爱。我发现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很适合,于是在我们的第一节晨诵课上共同学习了《跳水板》。初读这首诗歌,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好玩的诗,更令他们惊喜的是,竟然有男生的朗读、女生的朗读、男女生的合读。而且还把诗从第二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让他们觉得置身其中。诗的简单易懂,再加上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总结出正确的中心思想。我很高兴,决心再接再厉,把晨诵坚持下去。

第二节晨诵课上,我继续选择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向上跌了一跤》,这一次,我别出心裁,先不出示标题,而是先读诗,最后让孩子们想题目。当读完这首诗之后,大家竟然异口同声说了出来。看着思维如此活跃的他们,让我有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是晨诵成就了语文课堂。

接下来的早晨,每当我进到教室里,就可以看到学生们期盼的眼神,那是在告诉我:老师,快点上晨诵吧!而我也尽可能的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的诗歌。让人高兴的是,我发现了和语文课本相类似的诗。比如说屠再华的《妈妈和太阳》,就和我们语文课本中《太阳的香气》十分相似,有了之前课文的铺垫,我让学生试着自己填出下句诗,这样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再比如说顾城的《雪后》,其中有几句诗是这样的:开小花的,是狐狸;开大花的,是黑熊;圆果形的,是猎人。这和《雪地里的小画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完这首诗之后,我就让学生们说说,你觉得这首诗和哪篇课文相像。学生们都认真地去想,去感受,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来,这样培养了孩子的欣赏能力。

有了晨诵的铺垫,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呆板沉闷了,孩子们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这些改变都是晨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生收获了很多,我也收获了很多。在这条晨诵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去走,会收获硕果,也会遇到荆棘;但我会坚持下去,让每个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乐趣
中职生阅读兴趣培养初探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找寻学习的乐趣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创建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
和幼儿一起感受区域游戏的乐趣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