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图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9-07-13 09:41许振动
关键词:统计表创新意识

许振动

关键词:气泡图;统计表;扩散思维;收敛思维;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63-02

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体会“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实践“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给学生。”我们学校师生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缺少顾虑,漠视成规,感知问题、发现问题的看法独特,由于受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限制,科学课程的实验报告、总结成为学生头疼的问题,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甚至使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成为实验教学深入、有效开展的瓶颈。而图表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中图表的应用必须在时间上隔开,即分阶段运用。

一、气泡图:体现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的方式就是多方向或多思路、多设想或多答案。它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能避免从众心理,表现思维的开放性。是由问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最恰当的比喻是太阳向四周射出的光线。扩散思维概念的提出者,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其模式是“从一到多”。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举一反三”。《科学》教学中运用气泡图有着妙不可言的益处,师生可以依附一个问题、一种现象,想到相关联的许多问题,开阔自己的思路,解放自己的头脑。

学生在试验阶段用气泡图不受格式、文体和语法的限制,一个气泡一个问题,彼此之间不用关联词语;气泡图就如一个个小纸条,既能避免丢失,又能注明问题,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困扰,随时记录偶尔的感想所得,偶尔的感官触觉,或偶尔的眼前所见。譬如,在三年级《科学》《金属的属性》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1.让学生经历、尝试不同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2.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有关金属的直接认识;

3.渗透创新意识、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1.以教师的导电操作造成悬念,引发更多的“关于金属”的认识;

2.交流对金属的认识;

3.讨论确定研究主体,制定研究方案;

4.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小组间的差距过大时,提供有效的小组间交流;

5.集中整理研究中产生的认识;

在分组活动中,学生按照4~6人分组,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性格互补,扬长避短。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质疑、钻研、讨论,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创新思维倡导的“从一到多”的模式。

二、统计表:收敛思维的助手

收敛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把周围的许多问题归向中心问题,就像磁场铁屑指向磁场的中心一样,把发现的问题做归纳选择,凸显其内在的特性。

试验现象记录的关键内容,是通过总结比较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这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地分类排列有助于学生对规律的总结认识。

《金属的属性》的教学设计第4项,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画出了气泡图,罗列了许多看到的现象,感受到的变化。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找规律,就要有教师的主导综合,杂乱无章的自然排列,将会使规律、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中,无法脱颖而出,影响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增加学习的难度。可见,有规律的排列显得很有必要。

教学设计的第5项,是首先想到学生在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动作并对其分类。如按摩擦、弯曲、加热、砸、电进行分类并使用统计表来展示。如下图:

通过数年的探索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从开始的教师讲授到现在的学生动手操作;从教师参考着教科书总结结论到实验结论的广泛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质的改变: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创新意识更强了。我们师生连续三年在县、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学、用科学”小制作、小论文活动中多人次获奖,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我们对用图表辅助“科学”课程的教学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 张桂英】

猜你喜欢
统计表创新意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