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格局 深化活动 凸显特色 将科技教育引向深入

2009-07-24 08:51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中学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6期
关键词:科学科技探究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中学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的形成,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学会与人协作,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培养对他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朴素情感,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渐形成自己的科技教育理念,明确了育人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并在不断优化格局的基础上,深化活动,凸显特色,将学校科技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我们的做法是,理清一个思路,完善一个格局,凸显一个特色。

一个思路,即,围绕“三个坚持,两个结合和两个加强”推进科技教育。三个坚持,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科教学渗透,坚持小课题探究活动;两个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普及与创新相结合;两个加强,即,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科技教育基地建设。

一个格局,即完善“一个体系、四个平台和多个着力点”的科技教育管理格局。一个体系,即部门协同育人体系——开展科技教育,德育、教学、科研等各部门整体推进,协同育人;四个平台,即以“绿化植物实验室”、“科技种植长廊”、“科技种植大棚”和“科技种植实验田”四个平台为依托和载体;多个着力点,即多位科技辅导员老师辅导力度的不断加强和辅导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保障。

一个特色,即小种植课题探究活动形成特色。

我校的特色是以小种植活动为依托的科学探究活动。科技辅导员在活动中坚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种植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设计自己的问题探究活动方案,然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主探究活动。他们搞试验,搞观察,做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植物品种间的形态学特点,通过对同种类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化学或物理影响下的不同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然后作对比,作分析,找出差异,形成自己的不同结论,根据这些过程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这些活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挑战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好奇心,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人想法,给学生们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各学科全面渗透科技教育

学期初,科技教育要写进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进行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介绍,把科技教育纳入本学科教学目标之中。使各学科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和“重点性”。全面性,即,课堂教学必须完成培养科学素质的任务,同时兼顾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针对性,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科技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化,把科技教育落到实处。重点性,即,每节课或每个阶段要重点解决一两个重点问题。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做到低起点,严要求,强训练,促内化,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过程,把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课上课下紧密结合。重点落实在生物课、物理课、化学课、英语课和地理课等学科课程。要求科技辅导员老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上讲理论,讲基础知识,讲科学方法,课下,让学生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反思,再回到课堂,师生加以探讨和归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课上学习与课下活动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的一个模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方法意识和实践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二、科技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

2005年以来,通过学校的引领和搭台,科技教育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三、五人打游击,发展到现在的团队作战。参与老师的学科专业由单一学科扩大到多学科多专业。目前,我校已经有16位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老师同时在参与科技教育辅导工作。从学历层次上说,100%为本科以上学历,从年龄上说,90%为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充满

朝气。辅导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整体学识水平的提升,对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利促进。

三、依托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是平台。为此,我校先后投资50万元,建起了绿化植物实验室、科技种植长廊、种植大棚、露天实验田,形成了室内室外互为补充的系列科技教育基地格局,购置了在中学实验室里罕见的科学研究设备和仪器,完备了现代化办公系统。这些投入使学校科技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每学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种植实验探究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和科学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实验室的科研设备,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内做科研课题的各种实验,如,观察京密引水渠御洪渠水样中的铜绿微囊藻,分析引起水花现象的原因。同学们在进行南瓜杂合体纯合体比例问题探究的小课题实验过程中进行花粉的观察。研究乙烯利对瓜类蔬菜催熟,人食用后是否构成对人体的危害小课题,同学们在配置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充气法检测萝卜叶片的气孔数量,研究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在育种实验室中,同学们搞了很多育种实验,有八倍体黑小麦、菜芙蓉、转基因菜豆、水培花卉、盆栽果树和无公害蔬菜等。在生理生化实验室中,辅导员老师定期给学生讲解植物生理生化知识、绿化植物栽培技术等,并在长期的活动中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校本教材。同学们进行观光植物种子发芽率的试验。进行小课题实验中,种子千粒重的检测。同学们将课题研究中的绿化植物幼苗放入光照智能培养箱,进行幼苗培养。同学们给水培花卉进行营养液的配比。

通过开展小种植科技探究活动,我校学生的科学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们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和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四、以科技活动为载体,提升思想品德素质

1.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爱国情怀和爱乡情感

实施科技教育,我们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组织开展科技知识展会、请专家进学校作不同领域的科技专题报告、召开主体校会、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开展各种比赛和征集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历朝历代科学家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历史,使他们从小就在自己心灵深处树立起了一个个伟大的科学家形象,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在科技创新中,鼓励学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我们以校内科技种植实验园和科技实验室为平台和依托,深入开展小种植科学创新活动,引导和辅导学生实施课题研究,撰写科学论文。引导和激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用科学的方法和操作实施试验,形成研究成果。几年来,我们辅导学生获得了很多奖项,获奖后,同学们捧着奖状和奖牌品尝到了辛勤耕耘的成果,他们获得英特尔国际气象奖的那一刻,一种民族荣誉感瞬间得到了亲身的体验。当获奖的喜讯带回学校后,这种体验又迅速传递给学校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这些都在不断激励同学,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和钻研,以期将来能获得更多、更高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引导和带领学生作实地考察,了解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环境状况和乡土乡情,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科技活动,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如,带领同学考察地区农业,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采摘业的兴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考察和走访,了解到本地区如今已逐渐形成系列的采摘格局:六月的鲜杏、七月的瓜菜、八月的大桃、九月的精品梨、十月的磨盘柿……这些信息的了解使同学们对家乡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对家乡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2.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独立意识与合作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每个参与者各自承担一部分工作和职责,尽自己所能,完成自己份内的事,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我们在辅导学生时强调,要始终把培养独立意识作为一个重点来加以落实。教师在辅导和讲评过程中,对这一观点要想在心里,挂在嘴边,落实到每个活动环节。实施实验操作,对学生不迁就,不马虎,不包办代替,对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的采集等环节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要求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不依赖别人,有一股自强自信的劲头,其次,是要进行自主思考,做到有头脑,用头脑,“我行我素”,亲身实践,还要不辞劳苦,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长期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学生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多同学现在都能独立的完成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任务,从制定计划,到逐项操作,再到数据的记载和分析,直至最后完成,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显示出了一定的科学素质。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但需要学生的独立意识,同时也需要合作精神。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相互取长补短、同舟共济,这是当今社会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在强调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我们更强调,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善于与同伴沟通、交流和研讨,在相互合作中遇到摩擦和碰撞时,同伴之间要能够相互理解,互谅互让,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培养同伴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友爱,双赢共赢的思想和胸怀。

3.在科技活动中培养责任心

我们在科技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坚持采取一个策略,实施三个措施,即,采取“渗透”策略,实施“分工负责、评比监督和表彰奖励”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形成自觉主动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渗透策略,就是在科技活动中努力让学生从参与的点点滴滴中去慢慢感受和体会责任的存在,让他们在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一个要求、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中去感悟和领会,通过一段较长时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再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体现到每一处活动行为上。采取三个措施,分工负责,指的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安排2~3个同学负责一个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制。让学生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给他们思想压力,给他们一定的期限要求,甚至提出一个比较高的标准,鞭策他们做出不断的努力,朝着奋斗目标前进。评比监督,是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多个课题组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评比,监督完成责任的情况,监督实事求是的态度,评比阶段性质量的优劣,重过程,重细节,重学生体验的获得。表彰奖励,则是在每学期期末或在课题结题阶段要组织终结性的评比,对课题成果以及相关的负责同学要评出好中差,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成功感,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4.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什么?不用说,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了。吃苦耐劳,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是成功之道。因此,在科技活动中我们没有忘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开展科技活动,长期坚持通过两个渠道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即,通过让孩子参加体力劳动来培养,通过让孩子参与徒步远行来培养。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特色是小种植,围绕小种植来进行课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撰写科学论文。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创建了校内的科技种植实验基地,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大面积的农业种植活动。我们种过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还种植过很多种的蔬菜,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引进了一些转基因的蔬菜品种,用来搞科学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产劳动量。我们将这些劳动量全部分担到参与科技活动的每一个孩子身上,指导学生挖地松土、开沟施肥、播种浇水、打药管理、收割晾晒……这些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劳动体验和锻炼。另一条渠道,就是在开展环保调查科技活动中,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徒步远行。我们开展过顺义区小中河水质污染的调查活动,开展过京密引水渠水华现象的调查活动,开展过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现状的调查活动等多项调查研究,这些调查活动,同学们徒步行走累计上百公里,每一次活动外出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磨砺了同学们的意志品质,锻炼增强了孩子们的体魄。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我们深信,学会吃苦耐劳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5.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技活动是科学技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科学技术与学生思想之间的一条纽带。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人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每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我们开展科技活动,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在人生观方面,我们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感悟,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载物厚德、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在价值观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去经历成功与失败,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挫折,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五、取得成果

2005年以来,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共计32次,参与学生共计600多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科普知识,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与之有机相融,使之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精神和灵魂,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用这个“神”统领和串联起来,实现了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然融合,从而将科技活动推升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更高境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爱国家、知荣辱、善团结、有责任、有能力,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所有挑战。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立项并完成课题共计45项,参与学生共计350人次,其中,有3人获得英特尔国际气象奖,有19人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有45人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创新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007年9月,顺义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暨科技教育示范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会上我们用展板和专题片的形式展示汇报了我校几年来科技教育的做法、经验和成果,和全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主管领导、辅导教师进行了有效的交流。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科学科技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