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融入生活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009-07-30 09:50马箴言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原价线段生活

马箴言

摘要:数学来自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就是要求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生活内涵,发现生活问题,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验证、解决问题,得出一个数学规律或观点,然后再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只有把课堂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然结合,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当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活水,使数学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来。

1、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如引入新课“概率统计”时,我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个小青年,准备结婚却没有房子,于是拿出4000元来买彩票,说要来“搏一次”,他还说:“选彩票的数字,专挑那些前几次没有出现的或出现少的填上,赢的机会大。”结果被一位维持秩序的老伯劝阻了。那位老伯做得对吗?做的对。彩票中奖的可能性不到十万分之一,比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概率还要小。这样的教学,不但渗透了思想教育,更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2、联系生活背景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在上“利润问题”时,把原先设计的范例换掉,临时改为以家庭做鞋来引入:你们家是做什么生意的?学生纷纷回答,其中有学生回答:“做鞋生意”。此时,我以聊天的形式问:你家生意怎么样,是赚还是亏?于是有些学生回答“赚”,有些学生回答“亏”,我又问,你是怎样知道你家赚了多少钱?比如你家卖了100双鞋,一双鞋售价28元,而每双鞋成本为24元,则一双鞋赚了4元,共赚了400元。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利润问题”。我在亲切的闲谈中提出了“利润问题”,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既熟悉、自然,又新颖、亲切,消除了畏难情绪,并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3、寻找生活支点

开放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途径。要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就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有这样一道题材:商场内一个摊主在卖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他在这件衣服下挂着“打九折”,如果让你去买。你打算怎样买?一位学生说:“我向他讨价还价,他说打九折,我还他八折。”老师扮作摊主跟他说:“成交!原价要100元,你该付多少钱?”大家忙着帮他算出要付80元。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去买,先问原价是多少?然后再讨价还价。”这位学生就精明多了,老师告诉她每件60元,让她买,她还要让原价再低点,于是我给她原价50元,让大家算出她该付的钱;还有的学生还了原价还折扣,有的提出既还原价,又还折扣,还还现价零钱部分。我分别让他们算出自己要付的现价。学生通过对具体活动的探究,思维不由自主地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浪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解题方法。

二、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学完每一知识块内容后,如果教师鼓励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自己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而且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1、多方面的设计,增加应用情境

数学要走到生活中去,必须要让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些平常在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实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了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的这两个特征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并总结出线段的另一个特征?学生很快答出。

生1:桌面上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生2:椅子靠背也是线段。

生3:门、窗的边都是线段。

生4:国旗杆也是一条线段。

我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是根据什么条件找线段的?学生们并没有被难住,显示出了更强烈的表现欲望,争相回答。正当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提出“那你们有办法知道你所找出的线段的长度吗?”“如果所给的是一条很长的线段,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吗?”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用带着问题的眼光洞察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数学为生活服务。

2、开设生活数学课,创适应用机会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动手、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在上“投影(1)”课时,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的阳光下实地进行动手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很高,连平时一声不吭的几个内向学生也纷纷动手、动笔。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发展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走近学生,将数学融入生活。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原价线段生活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是赚还是亏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如何计算打折销售问题
蓝月亮洗衣液 厂家直销 前100名还赠送原价798元《四快高效学习法》一套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