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探讨

2009-07-30 09:50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惯用生物教学方法

丁 蕾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农村中学生特点及教师的教学体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知之甚少,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什么作用。另外,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儿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授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教具、实验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趣

在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教师可通过板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板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通过边讲边画,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对生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它与静态的挂图相比,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未讲授的部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蛙胚发育过程时,随着教师一步步地画出蛙胚的变化过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再次,板画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最后,板画还可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高中生物理论性强,不可能要求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聚精会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以板画来活跃课堂气氛,可谓寥寥几笔,胜似千言。

2、灵活运用故事、小诗、俗语等激发学生兴趣

在生物课上适当增加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故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谜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使白化病得以蔓延。

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变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蛛形纲的特点,令学生兴趣盎然。

3、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经常用已有的生物知识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就会觉得有价值,从而就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讲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时,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加酶洗衣粉时水温为什么要控制在60℃以下?唾液在口腔中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而到胃里为什么会失去功效?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有兴趣,也使学生尝到学有用武之地的甜头,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生物学知识。

4、结合学生自身身体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作用,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有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之分,为什么有的惯用左手,有的惯用右手,惯用左手的夫妇,他们的孩子是惯用左手还是惯用右手呢?因为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学生较感兴趣,有急于了解问题的倾向。教师又提示,这个现象是由基因控制的,惯用右手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惯用左手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接着问如果夫妇都惯用右手,有没有可能生出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学生马上就可用图解分析,并能回答出现惯用左手的情况、几率等。学生因自己解决了这个“包袱”,而格外高兴,由高兴成了兴奋,兴奋转变成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如此举一反三地比较,可解决许多类似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如。

5、激发成就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动机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这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鼓舞。这种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就会和愉快的情绪建立起联系,变成一种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学、爱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植物分类学奠基人林耐原来是学医的,成绩很差,后来改学植物学,结果如鱼得水,在一次次成功的激发下,对学习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于1755年发表了名著《自然界系统》,创立了“双名法”,建立了植物分类系统。由此可见,在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关注最新的生物科技动态,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意识

选用报纸、杂志、电视等报道的新闻、消息,加以筛选整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例如:“克隆”动物、“口蹄疫”、“SARS”、“禽流感”等。学生听后,会想到一系列与热点问题有关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会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同时,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即本节重点,在听讲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四,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对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四、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多数农村教师均有这样的体会,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农村生活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地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把背景改成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内容,效果会比原来明显。

五、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生物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端正工作态度,做到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爱广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学条件差,生活也艰苦。教师要扎根边远山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真正做到敬岗乐业,忠实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其次,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准备好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

第三,生物教师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要采取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多种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惯用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中日惯用谚语对比研究——以动物隐喻为中心
表原因的惯用型研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