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2009-07-30 09:50黄宗豪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谈话班主任学生

黄宗豪

摘要: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把握好谈话的技巧,使学生通过谈话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自信。因此,新时期班主任应具备相应的谈话能力,掌握一定的谈话的艺术。

关键词:谈话方式方法艺术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学生谈心,就能温暖学生的心,甚至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学生通过和班主任谈话,解开了思想疙瘩,产生了如临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但有的学生却因谈话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这说明,谈话不仅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一些班主任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就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方法,谈几点浅见。

一、精心准备,有的放矢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对象后,谈话前就要认真做好调研工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等因素作些调查了解,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如果不知道谈话对象矛盾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越谈越远,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笔者对此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认为:

1、与后进生谈话,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因而情绪低落,对老师常表现出防御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比如:一位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继母对她又很不关心,经常为一点小事而责骂她,使她意志消沉,也丧失了信心。为此,在与她谈话中鼓励她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这次谈话后,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还请她家长来校了解她的进步情况,她的父亲尤其为她骄傲,通过这件事也完全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2、与中等生谈话,要挖掘其动力点

中等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拼搏精神差,缺乏前进的动力,对这类学生可采取“触动式”谈话,以“刚”克“刚”使其猛醒,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触动,要掌握分寸,注意火候,用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与优等生谈心,要找出其自省点

优等生一般比较自信,也容易自负。有时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他们谈话应运用“提醒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向新的目标奋进。

4、与失足学生谈话,要激发其内燃点

有一部分学生犯了错误,一蹶不振,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部分学生谈心,应采用参照或进行“横向式”与“纵向式”对比,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和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

二、把握谈话时机,事半功倍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要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精心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及场合。一般情况下,当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当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当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当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当屡遭不幸,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一筹莫展,需要指点时,都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前些年,邻近某学校一女生因谈恋爱,受到批评,晚自修后独自跑到校外山坡上徘徊了一晚,第二天终因想不开而出了事。事后,她的班主任痛心地说:若当时能及时开导她,就不会导致这种结果了。

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如学生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发火,此时不易谈话。如学习太忙,学生也会心不在焉。地点、场合的选择对个别谈话尤为重要。一般而言,应选择清洁、舒适的而不是杂乱无章、难以置身的地方;应选择比较清静易于定心,不受外来干扰的场所,应尽量避开人多的场合;应选择学生感到亲切、自在的地方;比较严肃的,应单独找学生谈,以引起重视。一般情况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劳动时间甚至自习课时间,也可借故与学生同路,与其作非专题性交谈。

三、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常看手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倾向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地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搞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四、注意方式,讲究艺术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现在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若是初犯错误,本人又有悔改之意,多采用委婉谈话较好。正如培根所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曾有一位学生在宿舍只讲究自己干净,而不顾他人的卫生,造成同学对他意见很大。找他谈话时,采用的是讲同班另一位同学处处帮助他人,同学们也十分乐意帮助他的事例来引导他。同时,也表扬了他爱清洁的好习惯,希望他能带动大家将寝室的卫生搞好,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责备他的话。后来,他主动帮助别人整理内务,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在谈话的语言技巧上,班主任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清晰明确,通俗质朴,简洁精当。若说话词不达意、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

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可亲。切忌在谈话时,表露出不耐烦神情。老师皱一皱眉头,学生有时都会敏锐地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这样容易很快和学生沟通感情。晓之以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记得有一次,发现一名学生有早恋倾向,就把他找到了办公室。没有直接批评他,而让他品尝了一个小李果,问他什么滋味,他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我又让他品尝成熟的李果,问他感觉如何,他答道:“又香又甜,非常好吃。”我见时机已到,问:“为什么?”他答道:“因为小李果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我接着说:“中学生谈恋爱就像吃小李果一样,过早地品尝它,只能是又苦又涩,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时候再去吃,才能香甜可口。”学生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在我的启发下,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这样的方式技巧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由此可见,说服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

总之,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谈话的作用,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认真研究谈话艺术,让谈话成为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心灵火花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谈话班主任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学生写话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