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中学语文实践活动

2009-08-25 09:37冯红霞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性解决问题学科

冯红霞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在学习完《中国石拱桥》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说不尽的桥”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各地有名的桥,并把自己查到的各种桥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小档案,内容包括修建时间、地理位置、主要数据、作用与意义、建造者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注,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可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学习成果,就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可锻炼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

1、要在实践活动中经常探索

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探索在课堂上是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以免因此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应该关注“过程与方法”。

2、要在实践活动中反复尝试

语文实践活动中,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学生才能得到成功的结果。

3、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4、要保证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不要个别的、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

1、采用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这不是仅仅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里进行。

2、采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可应用这一方法。

3、采用综合性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综合性解决问题学科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两只想打架的熊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