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三字经”

2009-08-25 09:37伍志文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刘超三字经粉笔

伍志文

古人用“三省”来提高自身修养:“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三道”来提醒重视养德:“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无鄙倍矣。”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也需要用“三字经”——“忍、容、韧”来约束和指导自己。

一、忍——师生尽欢颜

开学初几个星期的一次课间操临近结束时,有学生在背后向我扔草。我先抓住了李华旺,然后让他说出了“同党”——刘超。我当时非常气愤:学生一不认真做操,二竟敢向我挑衅,外加几个同学不怀好意地冲我笑……但我忍住了,没有咆哮,没有怒视。在办公室,要他俩写经过。刘超较干脆,主动承认了过错,说了声:“老师,对不起,下次不敢了。”我也没发脾气,心平气和地教育了他一番:“人要有爱心,见了老者、少者、弱者、残者,不应该去嘲讽,甚至羞辱,对人要有起码的尊重,不管他是多么渺小,也不论他是多么卑微。”刘超点头称是。而那个李华旺,则冥顽不灵、目空一切地说:“我当时正在玩,不小心,扔到你身上,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当时,我就想,碰上了一个“高手”。我没有立即去训斥、拆穿他,而是一个字——“耗”,跟他打时间战、心理战。然后找到家长,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了,当然,也给了家长一定的压力。到了第二天,李华旺来到办公室,毕恭毕敬交上了一份悔过书,字比昨天那个《经过》工整了许多,内容看了也叫人舒服。

这件事发生以后,两个人常常见了我,总会礼貌地叫声“伍老师”,我也和他们点头、微笑、示好。上课的时候,还偶尔走到两人前面,关心一下、指导一下。这两个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作业整洁按时了,与同学相处融洽了。幸亏我当时教育得法,“忍”出了一片师生尽欢颜的天地。

二、容——收获大境界

在9月份的一次数学课上,同学们正热情高涨、津津有味地进行着小组讨论,突然听到一声吼:“下了课我要杀了你!”循声望去,吉登清泪眼汪汪,愤愤不平地对着同桌袁绍庆,嘴里还在叫着。我当时也挺气的:好好的一节课,冷不防冒出这一档子事。我没有随着性子来,而是迅速安慰吉登清,让他平息下来,接着上课。下了课,我了解到:吉登清上台板演,出了点错,回到座位上,被袁绍庆奚落了几句,按捺不住,终于大爆发。我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跟他们讲了《晏子使楚》的故事,然后告诉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以仅仅关注自己,还需要重视周围的人和事,与亲人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包容着前行,最终达到和谐友善的境界。接着,我给予吉登清鼓励:“老师认为你今天表现得不差,以后照样会让你板演,你敢上吗?”他点了点头,不再哭了,高兴地回教室去了。

三、韧——无声胜有声

在10月份,当发现有同学在教室里扔粉笔头之后,我教育了学生,说了若干扔粉笔头的坏处,并在班上发表了“禁止扔粉笔头,否则……”的严正声明。可是,我每天进入教室,总能看见随地的粉笔头。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样一个陋习的改变也会是一场持久战?两星期后的一个课间,吴梓成急冲冲向我报告:班上许多人在扔粉笔头,其中有这几个人——李华旺、袁绍庆、董显豪、刘诗金(当然,还有不知道的)。我疾步走向教室,学生眼尖,见了我,收了手,手里攥着粉笔头,藏在背后,不让我看见。看着一片狼籍的地面,看着几个紧攥着粉笔头的小萝卜头,想着我这几个星期以来的教育失败,我一步向前,猛地拽起几个人的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狠狠地将他们拖向讲台,我要“杀鸡骇猴”……但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念头而已。我慢慢地扫视了几遍,有同学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等待着“悲惨”的命运。我转过身去,在黑板上留了几个大字:“请同学们再也不要扔粉笔头了,好吗?”之后,我把李华旺等四人叫进办公室,问道:“你们扔了吗?”无人回答。我又问道:“你们知道哪些人扔了?”还是无人回答。我又说:“叫你们来的目的不是要惩罚你们,是要你们帮帮老师,利用你们在班上的影响力,教育其他同学不扔粉笔头,同时,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相信,你们会帮助老师的。”如此简单的几句,不含训斥和责怪,但后来的时间里,班上再没有扔粉笔头的事发生了。

学生的很多错误,往往是不断重复的,甚至是幼稚荒唐的。所以,班主任在处理时,先要忍得住,多点包容,需要韧性,更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这样方能达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班主任工作的“三字经”就是告诉我们:多一份忍耐,使学生感受平和、美丽悠雅的魅力;多一份宽容,让学生领悟尊重、学会共处的和睦之道;多一份韧性,给学生以冷静思考、知错改错的时间。

猜你喜欢
刘超三字经粉笔
老吴的拉面馆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站立式起跑》教学设计
小数与小数点
粉笔的形状与摆放
粉笔的形状与摆放
粉笔怎么来的
朗朗韵味话经典
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