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2009-08-25 09:37郭少杰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篇文章记叙文文言文

郭少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教学文言文时,要抓住“情感介入”、“互动互联”、“实际运用”三个环节。

一、情感介入

“情感介入”是学生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1、文言文中首要的是要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分步骤地复述。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读起文章来就会有重点,感情就能合理地分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例如:在读《出师表》这篇文章时,全文的朗读基调是诸葛亮的“陈情”。教师要讲清,诸葛孔明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下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这样,经教师的复述讲解、情感投入,学生有了感情,读起来就容易进入情景、熟读成诵。

2、诱导学生介入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把少年‘抓住,在你的思路上引导着他们通过一个个的阶梯走向认识,这时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讲解《大道之行也》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问:你们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吗?

生答: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师:你知道它缘于谁的思想吗?

生:……

师:孔子。

师:那么你们在政治上学过的原始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师:“五帝之世”正是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你们看可以吗?

生:不可以,人们都希望看到比所处社会更进步的社会。

师问:对,那么和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世外桃源”是大同的再现。

《大道之行》一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样一问一答,使学生从一种情境进入另一种情境,不断地明确“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不是原始社会的再现,而是两千多年来许多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二、互动互联

注意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互动互联,可使学生能力得到延展。

1、古诗词之间的共性东西,可以联系提取

例如:赞颂献身精神的诗句: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样,包含“献身精神”的诗在学习中都能联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古诗和古文之间的联系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郦道元的《三峡》都是描写了三峡的风光,问:诗中的一、二、四句和《三峡》中的哪些句子相印证?文章第四段和诗的第三句如何对应?

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内容学得更深更透。

3、古诗文和其它学科的渗透相联

《观潮》中的“潮”和地理中的钱塘江“潮”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从而体会钱塘江潮的雄壮。

4、古文的学习和现代文学习绝对不可分开

在现代文中的记叙文阅读分析上,首先把握记叙文的要素,把握人物角色,进入情境,才能分析好记叙文。文言文也是如此。例如:对于《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就可以做如下分析: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曹刿、庄公)做了什么事?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经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内容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得心应手。

中考试题中有这样的题目:

①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②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理由。

学生很容易就做出答案,填写语句的题也能顺着脉络容易地想出来,提高了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三、实际运用

学习文言文,我们不能把自己变成“书袋”,而应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知”、“行”转换。

1、分类整理,做成知识卡片,以备应用

比如:写景的可按春、夏、秋、冬进行整理;抒情的可按喜、怒、哀、乐进行整理……

这样,学生记忆起来有了系统性,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2、写作上的运用

例如:有学生是这样运用的:“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受到了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体会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自己古文储备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就会增加作文的“文气”。

总之,“心婺八极,神游万仞”的情况,只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兴趣才行。教学莫畏难,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篇文章记叙文文言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