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学院电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

2009-09-28 08:38
首都教育学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

孙 俊 张 霞 张 兵

摘 要: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针对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从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讨,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京江学院;电信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序言

京江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为主干的学科。本专业所培育的独立学院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外语水平、创造性思维方法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为此,我们应该着手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电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部分改革。

1.人才现状与需求调研

为了确定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诸多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调查,我们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现状与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规格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近几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类人才需求量一直处于前列,就业形势大好。毕业生一般就业于邮电、通信、金融、电力部门、计算机应用领域,一般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还可以在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对高级技术人才而言,要求必须具有扎实的电信专业基础,较全面的掌握电信专业知识,具备研制与开发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江苏大学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京江学院依托母体高校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注重融合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反映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发挥母体高校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传统优势,力求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具有自我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就业为向导,以提高技能和动手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教学大纲内容的改革

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设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验与上机教学课程等。公共基础课跟母体高校其他专业一样,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专业课主要有《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等常规的电信工程专业课,实验与上机教学课程包括了传统的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性环节教学课程包括了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传统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如《C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EWB的电子电路》课程设计、《MATLAB》课程设计等。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改进,但教学内容依然陈旧,跟不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单位的要求尚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力求改革京江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企业、行业等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学习的课程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和企业技术需求,使他们具有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京江学院应当根据专业方向和办学侧重点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建立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职业素养课”等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首先,认真做好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强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其次,认真做好实验室设计方案,结合科技竞赛活动,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再次,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就业主导原则。为了日后工作的需要,要开设与目前市场流行行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电子行业中DSP的应用很广泛,所以在电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学习《DSP原理及应用》,而且还要有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相配套。楼宇自动化也是目前市场流行的行业,这正是利用电子信息工程的一个应用,开设《楼宇自动化》这样的课程,不但利用了电信基础课知识,更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也为《楼宇自动化》课程配套实验。除此之外,《智能仪表》、《多媒体技术》等实际应用的课程也可以开设。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必须开始《专业外语》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接触到专业上的术语,锻炼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教学模式的改革

4.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京江学院的生源属于高考招生的本科第三批,主要由未能进入公办本科院校而又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组成,他们个体差异性特征显著,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取向十分明显。基于京江学院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建立学生综合量化评估体系,客观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其次,改革陈旧的考试模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操作等各具特色的考核方式,将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有力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再次,采取讲授与实验结合的授课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学时由教室改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进行现场教学,也可将操作性较强的软件课程,如EDA、计算机电子设计等,由课堂讲授改在机房进行,教师边讲授,学生边操作。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以往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形成互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相比较于高职院校生更偏重于理论素养的提高,相较于母体学校的学生(第一、二批次)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特点,京江学院人才培养除了注重对知识、素质的要求外,突出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能力。

首先,要强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别需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均安排项目实践[1],强化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再次,通过“以赛促学”,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体验,培养学生职业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2]。在2001年,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就专门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对全校学生开放,与此同时,专门成立了电子设计创作兴趣小组,组织骨干老师,利用暑假集中进行系统正规的培训,使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最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地位与作用,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生技能与创业生存能力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考证培训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就业经验与就业竞争力[3]。

5.依托母体高校,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

江苏大学《电路》课程组由多名博导教授组成,近30年来共培养了近万名相关毕业生。电路课程组一直进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电路课程2002年被评为江苏大学和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2005年“电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江苏大学重大立项项目和江苏省教改重点立项项目,至今为止,一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荣誉称号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电路原理》教材被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重点项目。京江学院可以依托母体,资源共享,打造电气工程专业的精品课程,为逐步脱离母体高校,真正独立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打下基础。

6.教师引进、培养的改革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京江学院要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引进,选拔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业绩突出的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安排他们去国内大型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将他们培养成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重点的从各个专业背景引入不同学科的人才,同时侧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4][5]。通过选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专业培训,把国外先进经验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使骨干教师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力。

7.结论

针对京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目前专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在各个层面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从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此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燕,赵根林,刘燕鹏等.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江苏教育.2008(6):156-157

[2]邱丽芳,王皑,谭耀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128-13

[3]古莹奎,刘娟娟.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互动模式.辽宁教育研究.2008(10):76-77

[4]周家伦.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3,4期:42-44

[5]冼广铭,曾碧卿,冼广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9(4):242-24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