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商品谓之于好设计亦或好设计谓之于好商品的思考

2009-10-27 10:22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江 南

摘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使用教材,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注重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更新教学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

何谓好商品,何谓好设计;亦或是, 对于“好”字的界定介于哪种评断批评的范畴之内;或者问,对于“商品”以及“设计”这两词的概念归根到底其承结于何处?而好商品是否一定就是好设计,好设计是否就势必是好商品?这些都应该是工作在艺术生产第一线的设计工作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永恒的命题。

那么,“艺术生产”概念的意义何在呢?概而言之,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艺术生产概念中工业设计的艺术生产过程

首先,艺术生产论涵盖面更大,与生产论相比,反映论一般仅指人的思维活动领域,就艺术反映论而言,也仅指艺术家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而艺术生产论则可以说既包含了艺术生产的主体与客体,又包含了艺术生产的目的、手段、产品、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消费,更为重要的是艺术生产所表达的是过程,即生动的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运动着的过程。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都要靠“艺术生产”才能由此过渡到彼。

结合工业设计来说,“设计”这个中文词体本身具有名词与动词的双重词义。名词“设计”是一种艺术生产的客观表现,动词“设计”是一种艺术生产的主观手段。简单来说,一次工业设计流程可以看作是一名设计师利用一个动词的“设计”呈现出了一个名词的“设计”的艺术生产过程。当然,这并不完整,整个艺术生产的过程并不是设计师自己一个人玩的,还需要众多的“玩伴”在一个统一的“游戏”规则中一起展开这个“游戏”。在讨论工业设计的主体与客体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以及设计的方向。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师的艺术生产是在于针对客户提出产品要求后的一种设计服务。它为之实现所要求的第一要素是知道客户的实际需要,这类客户首先是产品生产制造商,而这类客户的实际需要其实是一种市场对新产品验证前客户本身利用自身的市场经验对艺术生产结果的一次主观评价,这类评价的成功几率在于对产品的第一受用人群——产品消费大众的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的准确记录和把握。而设计师所做的是在得到客户大致方向要求后对此产品提出一个更针对于消费者个体的细化的目标定位。由此可见,设计师对于设计目的的具体把握和寻求是一个消费群体对产品实际需求的寻找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在整个工业设计项目的流程中,贯穿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之间。而后所展开的一切设计——艺术生产的手段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定位的过程在做着不停的起伏和跳动。而时代与观念与需求的不同又导致着设计师与客户与消费群体在产品目标的定位上互动,即体现着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运动着的过程。

二、好的设计与好的产品在艺术生产市场语境中的矛盾与统一

“艺术生产”概念的确立,不但指明中间环节,而且还突出了文学艺术活动的“生产”的特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充分揭示了艺术的整个活动过程的生产——加工(即创造)的特性。这实际上把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秘密也揭示了出来。艺术生产者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调解和统一,特别重要的是,艺术作品作为艺术生产的产品,理所当然地同其他所有产品一样,潜在地具有一种在消费中实现其价值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商品社会,艺术生产概念客观地隐含着艺术商品化的倾向。这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无疑具有根本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把这个概念联系到工业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设计手段所表现的设计,在第一时间体现的只是一件作品的概念。即,在此阶段,设计的呈现只是一个未经市场验证的主观表现。它的表现来源于许多设计手段的实施。从设计者的眼中,这件产品可能是充满着设计的元素,或许从设计的表现手段上来看,它是充满设计感的,或者可以直接理解为一个主观上的“好设计”。但是这件“好设计”是否是一件好产品,还需要通过市场的评估。而引入市场的因素即是将设计的产品批量化生产。一件被设计的产品通过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产生了设计的升华——从个人行为的设计演化成了群体行为的商品。开始了艺术生产被真正验证评估的环节。对于设计师,设计的商品化,体现着社会群体对于其艺术生产结果的批评反馈,他在得到批评的同时更是反馈给了他在这类产品中所存在的设计师的价值和意义。但批评的结果并未必一定是好的。例如:如果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或高估了消费人群的实际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或是因为设计表现的需要而在材料和工艺方面提高了产品制造的成本,以致商家把成本转嫁到消费人群,导致了消费人群对于产品价格的接收程度降低(消费习惯的脱节),就会使这件被设计的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降低。而消费人群的实际使用需求和使用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的脱节则意味着这件通过不同设计手段所表现出来的充满设计感的“好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件被市场完全接受的好商品。同样的,一件好商品它可能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在产品本身的设计元素上它却又不一定能完美体现,它只是在商品的定义范畴上达到了市场接受的平衡,而在产品设计的定义上可能只是设计师妥协于市场的一种无奈的表现。它可能的确是件好商品,但并不一定是件好设计。主观与客观两类因素决定了艺术生产的方向,设计师不能脱节于社会市场,消费群体的审美情趣也需要被设计师所推动提高。所以设计师个体性的艺术生产与社会性艺术生产需要两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磨合修正。个体与社会的调解和统一是艺术生产的最终方向,也正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三、艺术生产的现实性

艺术生产作为经济状况与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作为具有艺术加工性的过程,人和人的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由此可见,艺术生产是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这个中间环节具有生产——加工性,是人和人的心理能力的充分展开,人和人的心理是中间环节的关键,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把人的心理作为经济状况与文学艺术之间的中介。人的心理,人的社会心理,就像一座桥梁,社会存在作用于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要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经济作用于文学艺术,或文学艺术要反作用于经济,都要通过这座桥梁。

把艺术活动看成一种生产,这就意味着:就像人人都能参加物质生产一样,只要经过必要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素养,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任何一个心志健全的健康的人都有可能使自己变成一个诗人、小说家、画家、小提琴家、甚至演员。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以艺术生产论为依据,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由或机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即使他们无需以诗人、画家作为职业谋生,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创作出优秀的诗歌,描绘出优美的图画。

工业设计师也正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可能存在于社会中的各个人群中,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应贴合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对生活需求的准确拿捏才能产生出一名在艺术生产过程中做到一个既是好设计又是好产品的合格的设计师。如果仅仅只是能设计出一个好设计的设计师或是只能设计出一个好产品的设计师,在某些方面来说都是有缺失的。

任何设计,本质上都只能是一种生产。在这个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好商品谓之于好设计亦或好设计谓之于好商品这一命题的研究对于任何一名设计师在设计道路上帮助都是巨大的。一名设计师不能只停留在笔触的机械挥动而不思考;一名设计师的思考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项目客户的要求进行简单地拿捏和把握;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的思考应该站在艺术生产的高山上,远眺设计的终点和彼端。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自主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