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福:善心善德 惠泽教育

2009-11-13 03:53
华人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福建贫困地区工厂

“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乡乡有学校,校校无危楼”是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的理想,为了追求这一理想,基金会的参与者们薪火相传地不断努力着。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旨在联繋、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关心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期望为祖国培养人才、造福社会,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尽一分力量。基金会第十四届主席徐伟福先生在任期间努力发扬该会宗旨,积极筹集资金在内地贫困地区兴建希望小学,在他和基金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在内地贫困地区捐建了68所希望小学,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创造了基金会自成立以来捐建希望学校最多的年份,显示了徐伟福主席的奉献精神和做出的突出贡献。

“向贫困地区出发,从教育做起。”一直以来,徐伟福先生都肩负着这个使命与责任,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也不断为社会和祖国托起明天的太阳。

做公益不应为名为利

“做公益不应为名为利。”平和谦雅、沉稳朴实、处事低调的徐伟福先生如是说。

十几年来,徐伟福先生一直竭力为希望工程和教育事业出钱出力,2007年,他更是被评为基金会捐款冠军。在他当主席的任期内,积极筹集善款,为内地贫困地区捐献68间希望小学,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实,在徐伟福先生上任期间,正值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但他不畏艰险、积极发动周围热心公益的朋友,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筹集港币2312万元,捐献的希望学校数目为基金会历届最多,大大超过了他就职时提出的预计目标。在任期间,徐伟福先生及其基金会成员共访问了七个省、自治区,探访了十多个民族和地区,上百个县、市、乡、镇,行程上万公里,为基金会捐建的46所希望小学剪彩。今年2月,徐伟福先生还探访了四川灾区,为基金会在仁寿县捐赠的港闽希望小学竣工剪彩,实践了他们对地震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捐助的对象主要以小学为主。据徐伟福先生介绍,有些偏僻的山村儿童,下山一趟要几个小时,即使当地有学校,也只是设在破烂的庙宇中。如此落后的教育环境、如此简陋的校舍,每当看到这些,徐伟福先生的心中就会萌发这样的感想:这些孩子如果没有机会上学的话,长大了就没有文化,即会造成隔代贫穷的现象,这样长期下去,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必须从基础做起。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积极号召基金会成员奉献爱心,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如此,基金会还资助贫困学生的学习费用、奖励和资助希望小学教师深造学习、不断改善和增加希望学校的教学设备。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的运作机制比一般慈善团体更用心、更细致。”徐伟福先生如是说。每当基金会决定在一个地区兴建希望学校,总是在第一时间与当地的政府、政协、统战部、青年联合会取得沟通和合作,并邀请一些退休的政府官员帮忙跟进具体的事项,力求每一笔捐款得到详尽的交代和落实。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徐伟福先生坦言:“过去一年为公益事业所做的事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如果过去的一年我有什么感言的话,那就是:如果你有心为公益事业尽点力,就参加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如今,徐伟福先生虽已卸任主席一职,但是他仍不忘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并且积极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今年9月下旬,他先前往青海、甘肃为当地的希望小学剪彩,之后将前往宁夏、福建。

一直以来,徐伟福先生将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从没想过去得到什么回报,只是默默耕耘,勤力奉献。“其实,在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里,大部分捐助者都是热心教育的成功企业家,他们在全国各地捐了多所希望学校,但为人却非常低调,并不喜欢标榜自己做过什么善事,甚至许多人也不用自己的姓名为希望学校命名。”徐伟福先生说道。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善心善德,却从不将所做的善事拿来沽名钓誉;也从不将善事和做生意混为一谈,或以小“善”而谋取大利。那些得到过他们关爱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帮助他们的人长得甚么样,更不知道远隔千里,为什么这些热心人士要帮助他们?对此,徐伟福先生平静地说:“援建希望小学是我们的一份心意,这份心意就是希望边远地区的学龄儿童努力读书、学好本领,将来报答父母、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经营公司管理有道

徐伟福先生1978年即会同两个搭档开了第一家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他们创新性地进入内地市场,之后,发展势头迅猛,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内地的河北、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均建立了工厂,“我们在内地有30家工厂,每家工厂都设有总经理,实行独立核算,而且每一家工厂在香港都有对应的公司管理。每年我们都要求内地的工厂就第二年的生产效益作一个规划,一般他们都可以超额完成。”身为公司董事的徐伟福先生说。正因为拥有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1980年到2009年这29年间,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工业方面的营业额大致增长了50倍左右。这种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是企业发展史上瑰丽的篇章,值得广大企业家学习与深思。

“之前我们在中东和东南亚开办过工厂,但是最终还是将眼光投向了内地广大的市场。现在,公司每年都会在内地开办工厂。”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不但积极在内地开办工厂,支援祖国建设,1982年—1988年期间,还在福建兴建了100所小学。徐伟福先生在内的公司董事局十分注重承担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企业如果有所盈利,应该很好地回馈社会,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境界、博爱之情。

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公司管理层有一颗平常心。这颗平常心使得他们能够冷静地看待市场,对待机会,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裹足不前;就是这颗平常心保证了他们在大风大浪的商海面前稳如泰山;就是这颗平常心让他们可以理性地运用自己的慧眼开拓祖国的市场,获得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言传身教教育子女

在徐伟福先生热心公益、努力改善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也十分关注慈善事业,去年尽自己的能力捐献了一所希望小学。

“我的大儿子18岁前往美国读书,大学是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毕业后,他想读MBA,因为报考MBA需要三年的工作经验,他就凭自己的努力应聘到美国高盛集团总部,在高盛集团里,他学了很多东西,三年后,他去加州大学攻读MBA。”徐伟福先生介绍说,“我觉得作为家长最主要的就是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只是接受基本的素质教育,主要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努力。”

徐伟福先生的大儿子毕业后,并没有去父亲的公司,而是自主创业,开办起网络公司。刚开始时,仅租了一个容纳10人的办公室,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经营,如今经过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地发展,大儿子的公司已初具规模。徐伟福先生的大儿子这种踏实、稳进的作风,与徐伟福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他总是教导子女多读书,踏实、认真地做事,子女们在他的影响下,个个都很出色,女儿在美国读完大学后,继续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硕,前途广阔,小儿子也在美国加州大学就读。

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徐伟福先生深知这一点,因而他鼓励子女们读书、深造。子女们在父亲的影响下,成绩非常优秀,并且想着在学成之后努力回报祖国,为国家贡献一点力量。

后记

徐伟福先生对现在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要求,“国家目前发展很快,年轻的一代应该珍惜现在的环境,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苦难,所以特别珍惜现在的环境,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我觉得应该让他们多读书,接受很好的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各方面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至于坐享其成。”

在谈到金钱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时,他说:“金钱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如果能利用金钱帮助一些人,让他们生活条件得以提高、教育环境得以改善,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每当在贫困地区考察的时候,他看到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们,总是十分痛心,想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一直以来,徐伟福先生都十分热爱公益事业,积极为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奔走,不管是沿海还是边疆、渔乡还是戈壁、一马平川的平原还是鹰击长空的高原、黄土地还是浩瀚的沙漠,都留下他的足跡。他怀抱着“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的质朴理想,跨越不同的地貌、跨越不同的民族、跨越贫穷与富足、跨越政治与宗教,不断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汤佳佳何成保程书香)

【人物简介】

徐伟福先生,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第十四届主席,在任期间,在基金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内地贫困地区捐献了68所希望小学,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担任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主要经营织造、工业、地产等,在内地拥有30多家工厂。

猜你喜欢
福建贫困地区工厂
那个梦
比亚迪集团扶贫
福建艺术战“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植物工厂